一、堅持從教初心,潛心教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從教18年來,孔凡功始終堅守黨的教育理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于黨的教育事業,牢記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積極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德才兼備、熱愛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始終牢記“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他,以理想信念鑄魂,從教18載一直在事關國民經濟的輕化工程技術領域躬耕三尺講臺,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擔當職業使命的“科技蔡倫”。他,以道德情操立身,始終奮戰教學一線,躬身力行一名優秀教師的品格與情懷。構建“紅綠交融”思政矩陣和案例庫,將綠色發展理念、蔡倫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學。他,以扎實學識賦能,創新教學模式,以多元融合方式開展教學,實現從灌輸式到體驗式學習根本轉變。教學科研齊頭并進,將前沿成果融入教學,筑牢為師根基。他,以仁愛之心育人,因材施教,使學生在擅長領域茁壯成長;嚴慈相濟,培養學生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勤于專研精神;關愛學生,竭盡所能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成為了學生的良師益友。
潛心教育教學與改革。作為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承擔了本科生《制漿原理與工程》、《水處理工程》,研究生《制漿化學》、《制漿技術與工程》等課程。對于本科生教育,提出了科教融合模式下輕化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了模塊化、層次化和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全面提高了本科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對于研究生教育,完善了“五性”課程體系,創新“做中學”教學方法,建立校內外結合的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規范聯合培養示范基地建設,實施“三導師制”,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過程,構建了“科-教-產”研究生聯合培養新模式。建設了省級虛擬仿真課程1門,山東省教學實踐示范基地1個,山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2個,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踐課程25門,編寫培訓實踐教材10部。融思政教育于專業課程,編寫課程思政教材1部。注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參編教材3部,出版專著5部,參編外文專著3部,均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教學中。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2017年以來主持承擔了“科教融合模式下輕化工程及林產化工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等省級教研項目6項,在《輕工科技》等刊物上發表教研論文15篇。
悉心指導,因材施教。自工作以來,每學年均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共計指導學生52人,其中6人獲校優秀畢業論文,2人獲省優秀畢業論文。自2007年來共指導研究生45人,在校研究生7人,已畢業38人,其中32人均考取了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學校博士研究生,獲校長獎學金2人、國家獎學金2人、省優秀碩士論文1篇。他所帶研究生張偉同學已成長為世界造紙前30強、中國500強企業的副總工程師。帶領本科生進行創新創業和大學生科技競賽,指導的本科生獲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銅獎3項,指導學生獲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競賽一等獎、二等獎6項,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指導教師。他注重團隊建設和人才梯隊培養,帶領的教學團隊獲得山東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指導的青年教師先后獲得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1人,山東省教學創新比賽三等獎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學者2人,山東省青創團隊2個。
上述教育教學工作先后獲得山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他先后被評為校最美導師、山東省優秀指導教師、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山東省教育系統黨務工作先鋒,并被聘為山東省高等學校林學與草原學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林業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他帶領的團隊先后被評為山東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山東省青年創新團隊、山東省干事創業好團隊、國家第六屆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等。
二、堅持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踐行科技強國重大使命
他始終堅持在產業一線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多年來,他堅持四個面向,對接國家戰略需求,針對造紙行業面臨的能源、環境和資源等方面的關鍵技術難題,致力于國產木漿的低能耗制備、造紙過程的綠色低碳和木質纖維資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創新工作,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外國專家引進計劃、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50余項。在Green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40余篇,其中SCI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73項,國際發明專利5項,5項專利實現了成果轉化應用。鑒定成果3項,均為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山東省/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等獎項。他先后被評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十一五”輕工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國家科技部/教育部項目及獎勵評審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自然科學學術創新獎、江蘇省鹽城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山東省德州市現代產業首席等,并兼任中國造紙學會常務理事、監事,山東造紙學會秘書長,中國林學會林產化工分會理事,山東輕工業聯合會常務理事等職。
他在國產楊木高得率低能耗清潔制漿、造紙過程的綠色低碳和木質纖維組分的高效利用等方面進行了理論創新和關鍵瓶頸技術突破。
(一)國產木材低能耗高得率清潔制漿關鍵技術及理論
重點突破了國產楊木化學機械法清潔制漿關鍵技術,提出了生物酶輔助的弱堿過氧化氫預處理理論及生物酶輔助的低能耗磨漿技術,解決了常規高得率制漿廢液污染負荷高、結垢嚴重、紙漿質量差、磨漿能耗高等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國產木材傳統鈉堿高得率制漿工藝和理論的全面升級和創新。該關鍵技術引領了高得率清潔制漿技術的發展方向,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自2015年起先后在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世界造紙30強、中國500強企業獲得了推廣應用。2017年-2022年期間,僅山東省造紙企業累計實現新增利潤45.94億元,產生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山東省輕工造紙行業連續24年走在全國首位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造紙廢水高效厭氧脫鹽及高度循環回用關鍵技術
我國造紙工業廢水排放量大,年排放量約20億立方,廢水成分復雜,COD含量高,處理難度大。處理后廢水無機鹽含量高,無法回用,成為制約造紙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卡脖子問題。他針對上述關鍵難題,提出了高效厭氧脫鹽一體化技術,實現了造紙廢水厭氧處理過程中COD和無機鹽的高效脫除,同時將廢水中有機物轉化為沼氣并用于發電,實現了造紙廢水的高度循環回用,大大降低了造紙工業新鮮水用量和廢水排放量,同時降低了造紙過程的碳排放。上述關鍵技術已在20余家造紙企業進行推廣應用。近3年來,僅使用單位已實現節水3.2億方,廢水排放量減少1.5億方,節電8.6億度,CO2減排2.3億噸,COD減排2.8萬噸,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造紙過程的綠色低碳和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紙漿的電化學清潔漂白關鍵技術
作為國內首位系統研究電化學技術用于造紙過程的研究人員,重點突破了紙漿電化學漂白中電子傳遞困難的技術瓶頸,創造性地提出了“一鍋式”電化學脫木素技術和紙漿清潔漂白新流程,填補了國際電化學紙漿漂白的理論和技術空白。發明了木質素與功能單體的電化學引發自由基聚合新方法,實現了木質素與烯類功能單體的電化學可控綠色制備,攻克了傳統自由基聚合的弊端,消除了化學引發劑的“污染”問題。制備的水溶性木質素-丙烯酸聚合物其分子量可從2萬到30萬之間進行調控制備。該研究為紙漿的清潔漂白和木質素的綠色功能化提供了新方法,對于我國造紙過程的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四)木質纖維生物質基功能高分子及功能材料的創新制備及應用
針對制漿廢液中存在的木聚糖類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提出了木聚糖類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選擇性功能化和定向改性新方法,實現了木聚糖類和木質素功能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和新型衍生物的創新制備,制備了陰離子型、陽離子型系列生物質基化合物并應用于紙張增強、廢水脫色、絮凝沉淀等領域,明確了功能化合物的應用效果。同時,針對造紙行業備料廢棄物(木屑)提出了木材液化與原位摻雜一體化制備碳材料新方法,高效構筑了木質炭基超級電容器,為木質纖維資源在儲能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依據生物質組分的結構特性,提出了生物質基多通道比率檢測熒光探針的設計方法,解決了目前小分子熒光探針存在的生物相容性差與成像時間短的問題,實現了活體生物環境中內源性活性小分子的高靈敏度比率成像檢測。上述研究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部分成果已進行工業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新思路。
三、堅持黨建引領,科學謀篇布局,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管理方面,他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踐行黨建事業深度融合,科學謀篇布局,推動事業高質發展。他在2016-2018年擔任造紙學院執行院長期間,抓住了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申報機會,組織進行了“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申報和建設工作,并于2018年10月獲得批準,成為學校唯一、山東省高等學校僅有的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2018年10月-2020年9月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正處級)(主任由校長兼任)期間,全面實施了有組織的科研機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重大項目和獎項,牽頭建設的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2018年獲批山東省一流學科培育建設學科,2020年遴選為山東省“雙一流特色建設”學科,單位年度考核均為優秀。自2020年9月擔任黨委書記以來,構建了“兩個同步,四個堅持”的黨建工作體系,提出了“三強三促”工作法。通過上述工作方式,學部2020-2023年,學部黨委在校(院)基層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年度考核中連續四年獲“好”等次;連續四年獲評校(院)師德建設先進集體、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和干事創業好班子。經過4年建設,學部黨委已成為山東省黨建標桿院系培育建設單位,學部已擁有國家級樣板支部1個、山東省樣板支部1個,校級樣板支部2個、山東省雙帶頭人工作室1個,山東省“精品黨課一等獎”(全省共10名)1 人,山東省委組織部“100部優秀黨課”1 部,“全國示范性勞模工作室”1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1人,山東省先進工作者2人等。同時,學部在學生培養、專業建設、平臺建設以及科技創新服務等方面均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獲評山東省教育系統黨務工作先鋒、校擔當作為好干部等稱號,兼任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大代表、齊魯工業大學校友會常務理事等。團隊獲評山東省干事創業好團隊和第六屆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等稱號。
聲明
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鐵扇公主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