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場,“一證通關”“一臉通關”為旅客帶來出行“加速度”;在航空物流的各個環節,貨運單據電子簽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運行監控大廳,人工智能技術協助空中交通管制員實時分析飛行數據,提供決策支持……當前,數字技術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民航高質量發展添翼賦能。日前,民航局發布《民航數據管理辦法(試行)》《民航數據共享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健全民航數據管理的頂層規范,推動數據的價值潛能在民航各領域更加充分釋放。
兩部辦法的發布,是民航業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部署的有力舉措。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民航業既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產業,也是綜合應用多種現代科技的高技術產業。近年來,民航業發布了《關于民航大數據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智慧民航建設數據管理政策標準體系》和智慧民航數據治理系列規范等多部政策文件。此次發布的兩部辦法,承接了國家數據管理的總體要求,將在此前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完善民航數據管理政策標準體系,推動民航數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在行業更好落實數字中國建設相關部署。
兩部辦法的發布,是推動民航業數智化轉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環節。當前,數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性資源、重要生產力和關鍵生產要素。民航業具有多主體、跨區域運行特征和數據分散、門類眾多、應用場景復雜的特點,更需要加強對數據管理、數據共享的系統布局。此次發布的兩部辦法,立足行業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多主體數據共享難度大、數據應用開發不足、數據安全挑戰大等現實問題,明確了民航數據管理、數據共享的重要概念、責任主體、職責分工、規范流程、監管機制等,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將有利于推進全面深化民航改革,進一步完善行業數據管理的體制機制、推動搭建數據共享與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數據在不同場景下的乘數效應,使數據融入民航運輸生產的各個環節,在決策支持、安全監管、生產運行、服務保障等領域得到充分應用。
兩部辦法的發布,是推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的積極助力。《民航數據管理辦法(試行)》《民航數據共享管理辦法(試行)》為民航管理部門及航空公司、機場等行業各主體提供了數據管理、數據共享的規范標準。一方面,隨著未來行業數智化轉型深入推進,民航數據的潛能得到更加充分激發,“數”與“智”的不斷升級最終將帶來航空安全、航班正常、航空服務等方面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不斷提升民航的行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兩部辦法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問題,將推動落實行業主體在數據處理中的安全責任,推動建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護機制,加強數據安全的監測預警與監督檢查工作,使民航企事業單位及旅客的信息安全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下一步,民航業將細化工作內容、落實責任分工,推動《民航數據管理辦法(試行)》《民航數據共享管理辦法(試行)》落實落地。隨著兩部辦法的實施,“數據要素×”還將為民航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創造更多可能。(中國民航報 記者潘瑾瑜)
編輯|張 薇
校對|李季威
審核|韓 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