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周日,趁機讓孩子開車,實現了去老家掃墓祭祖的心愿。
這次祭掃活動,不僅去了父母及大哥烈士墓地,隨即又參加了睢寧縣王窩老家的清明祭祖活動。所到之處,所見之人,無不感到事事親情濃烈,處處故園勝金呵。
記得大前年祭掃時,遠遠看到大哥的烈士墓前擺了個頎大的花圈,誰放的呢?家里親人都是燒紙祭酒啊。近前一看原是村黨支部敬獻的花圈,心里一陣感動。今年又有新變化,大哥的烈士墓碑旁,又樹了一塊烈士保護碑。上面簡介了大哥的生平、參加某戰斗及犧牲的時間地點、入黨時間。並以法保護。落款為:邳州退役軍人事務局2022.4月。心里頗覺溫馨。
稍后即去往睢寧縣大西北鳳凰山下的王窩村,參加老家的祭祖活動。
王氏三槐堂王窩堂公及各支均分佈在周邊各處,計有十四支之多,今天各支紛紛派出自已的代表,踴躍前來參加。來人統一著裝黃馬夾或戴長長的黃圍巾,盡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壯景!旗幡招展,鑼鼓喧天,人們抬著祭品,莊嚴肅穆的隊伍,緩緩地向堂公祠堂進發。2名不知何處的記者,手持錄象機,忽前忽后奔跑取景,時而又對著麥克風,熱烈地講述著什么,看那眉飛色舞的神色,定是心有感觸而發的吧。
以清撰寫的祭奠詞,儼若一篇古風、一首頌詩,熱烈奔放,古色古香,對仗工整,意境清新,是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王凱的熱情發言,更增加了族人的親和力,提高了戰斗力,令人耳目一新。諱廣才公更顯忙錄,事事大度、處處核心??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約四五年前,我曾慕名來過王窩村,瞻仰過鳳凰山,也在村中走動過,此次再來,仍覺處處新鮮。變化之大,讓人吃驚——整潔的水泥路,別致的小洋房,美麗的長走廊,芬芳的桃梨花……無不讓人感嘆、刺激、溫馨、漂亮。經過村后一處上世紀50年代廢棄的房舍,雜草叢生,與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幌有隔世之感。
村中央一口較大的汪塘,波光粼粼,晃動著長廊的倒影,兒童在廊中嘻戲,老人坐在廊座上看風景,油菜花香撲鼻而來,攙著濃濃的煙草味,別有情趣。塘西一戶人家可能在改動廁所吧?聲言正挖下水道呢,私家的旱廁也要改成水沖了。
二層樓房已不是稀罕物,觸目可見。甚或有了三層四層。許多考究的四合院門前,都停放著嶄新的轎車;玲瓏的門樓,不銹鋼的柵欄,粉墻灰瓦,有的甚至用彩鋼瓦覆蓋,太陽能聳立其上,真是居則層樓、行則轎車,熱水方便、出行不愁呵;路兩旁的墻腳宅邊,常常冒出一支支叫不出名字的迎春花;高大的輸電線桿聳立路口,默默地奉獻著無限能量……
王窩 ——這塊美麗的地方,就座落在鳳凰山下古老的廢黃河之濱,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奥湎寂c孤鶩齊飛”,是睢寧大西北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村中的溝溪皆清一色的青石塊壘砌,減少了坡度,更覺整齊、堅固、美觀……
這幅美麗的畫卷來之不易?。√霉庀率来訉O們付出了多少努力,流出了多少汗水,誰能數得清呢?別忙,路旁墻上的一幅大標語卻給出了答案:“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雙腳趟出大道,雙手創造一切呀!
不覺來到堂公三世諱守元公墓地及乾隆五十年重建的墓碑前,徘徊良久,默想著三槐王窩堂公遷居鳳凰山的桑滄歷史。心情沉沉,感慨多多。有詩為證:
鳳凰山上鳳凰翔,
巍巍三槐千古芳。
佑公德厚植佳木,
旦相功高輔宋皇。
枝茂葉繁蔭后世,
忠義傳家綻榮光。
堂號高懸聲威遠,
清風亮節韻華章。
2025-3-31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