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 "零號灣" 走出的技術理想主義者
在閔行區 "大零號灣" 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張建政的創業故事曾被視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勵志范本。這位上海交大機器人專業博士,在日本工業機器人企業蟄伏十年后,帶著 "打造民族機器人品牌" 的執念,于 2017 年創立颯智智能。創業初期的 "三個人、兩張桌子",到 2024 年員工近 300 人、估值突破 10 億,他用七年時間證明了技術理想主義的可能性。
張建政團隊攻克的 "手眼腳腦" 協同技術,使移動作業復合機器人誤差控制在 0.1 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的三分之一。其智能盤點機器人在上海圖書館創下單晚盤點 10 萬冊的紀錄,26 臺機器人替代 90 名工人的案例更是成為行業標桿。這些技術突破為颯智贏得了強生、立訊精密等世界 500 強客戶,產品遠銷墨西哥、日本等國。
然而,光鮮的數據背后暗藏危機。2024 年下半年,隨著具身智能概念退潮,資本對機器人賽道的估值邏輯發生巨變。颯智智能面臨的不僅是技術迭代壓力 —— 其過度依賴制造業場景(貢獻 80% 營收)導致抗風險能力薄弱,6000 平方米新廠房帶來的成本壓力與訂單增速放緩形成剪刀差。更致命的是,在人形機器人研發上的激進投入,使得公司現金流在 2025 年初瀕臨斷裂。
二、風口下的 "幸存者偏差"
張建政的困境并非孤例。在閔行區,至少有三家機器人企業在 2024-2025 年間陷入經營危機。智世機器人創始人崔磊的經歷頗具代表性:這家曾主導國內首臺四向穿梭車研發的企業,在 2019-2022 年因資金鏈斷裂幾乎夭折。盡管 2023 年獲得聯創永宣數千萬元融資并搬遷至馬橋人工智能試驗區,但過度依賴定制化項目導致的交付周期長、毛利率低等問題始終未解。
行業數據揭示了更深層的矛盾:2024 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融資額同比下降 47%,早期項目估值普遍腰斬。這背后是技術落地難、應用場景碎片化、成本居高不下等結構性問題。以颯智智能為例,其明星產品 "白猱" 雙臂機器人雖技術領先,但單臺售價高達 80 萬元,是同類進口產品的 1.5 倍,導致客戶采購意愿低迷。
三、技術理想主義的三重困境
- 技術商業化陷阱:張建政團隊沉迷于 "手眼腳腦" 協同的技術突破,卻忽視了客戶實際需求。某汽車制造企業反饋,機器人 0.1 毫米的精度在多數場景中并無實際價值,反而增加了維護成本。這種 "為技術而技術" 的研發導向,導致產品與市場脫節。
- 資本邏輯錯位:2024 年具身智能概念爆炒時,颯智智能估值半年暴漲 300%。但資本追捧的是 "人形機器人" 概念,而非張建政堅持的 "工業場景解決方案"。當概念退潮,缺乏消費級產品的颯智瞬間失去資本輸血。
- 生態構建滯后:與波士頓動力、達闥等企業構建的開放生態不同,颯智長期依賴自研硬件和封閉系統,導致第三方開發者難以接入。這種 "大而全" 的模式雖保障了技術可控性,卻錯失了通過生態裂變實現指數級增長的機會。
四、行業洗牌期的生存法則
- 回歸場景價值:智可派機器人創始人梁聰慧的轉型路徑值得借鑒。這家 2024 年成立的初創公司,聚焦商場導覽、IP 互動等 C 端場景,通過擬人化交互設計和低成本部署,迅速獲得數千萬元融資。其 P1 產品單臺成本控制在 5 萬元以內,三個月實現量產。
- 構建技術壁壘:達闥機器人在柔性關節技術上的突破,使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保持領先。2023 年建成的世界最大智能柔性執行器工廠,不僅實現核心部件國產化,更將成本降低 60%,為其贏得全球 20% 的市場份額。
- 擁抱開放生態:優必選、云鯨等企業通過開源操作系統和開發者平臺,構建起機器人產業生態。這種模式既降低了研發成本,又通過第三方創新拓展了應用邊界,成為穿越周期的關鍵。
五、閔行樣本的啟示
閔行區機器人企業的興衰,折射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深層矛盾:在政策紅利與資本熱潮退去后,技術型企業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或許正如張建政在 2025 年內部信中所言:"我們不是輸給技術,而是輸給了對產業規律的認知。"
未來的機器人產業,將呈現明顯的 "啞鈴型" 結構:一端是以達闥、優必選為代表的平臺型企業,掌握核心技術與生態話語權;另一端是深耕垂直場景的 "小而美" 企業,憑借差異化服務存活。而那些既無技術壁壘又無場景優勢的企業,終將成為時代的塵埃。
當 5G、AI、新材料等技術加速融合,機器人產業正在孕育新的變革。閔行的創業者們或許該明白:真正的風口,永遠屬于那些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