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寄哀思
英烈精神永傳承
3月30日,福建省玉融經濟發展促進會陽下聯誼會、陽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開展清明祭英烈活動,近百名干部群眾、師生參加。
清明時節
陽下是一方紅色的熱土
這里轄9個革命老區村,是中共福清縣委誕生地、閩中游擊隊駐扎地,被譽為“福清革命搖籃”,承載著厚重的紅色記憶。
這里孕育了余長鉞、陳炳奎等21位革命烈士,誕生了中共福清縣委,見證了南西亭暴動、閩中游擊隊抗日烽火等歷史事件。
中共福清縣委舊址(陳氏支祠)、漈陽書院等7處紅色史跡,猶如一座座精神豐碑,鐫刻著先烈們“為有犧牲多壯志”的信仰力量。
祭掃活動中,大家冒雨先后來到余長鉞、陳炳奎烈士陵園,聆聽兩位烈士英勇事跡,向兩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鮮花,寄托對革命先烈的哀思。
活動中,少先隊員們整齊列隊,在烈士紀念碑前莊嚴朗誦《少年中國說》《烈士風骨》,表達傳承紅色基因、報效祖國的堅定決心,稚嫩而鏗鏘的誓言在雨中回蕩。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作為新時代學生,我們要銘記英雄功績,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好好讀書,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北亭中心小學學生陳玉珍的發言,道出了在場所有學子的心聲。
隨后,大家走進陽下街道漈頭村中共福清縣委舊址紀念館,泛黃的革命文獻、斑駁的歷史照片、珍貴的戰斗實物,將時光拉回到那段烽火歲月。通過講解員的生動講述,大家仿佛看到革命先輩在暗夜里高舉火把,用生命照亮福清解放的道路。
賡續紅色血脈 譜寫時代新章
此次清明祭掃活動,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是對“紅色基因代代傳”的生動實踐。陽下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 夏巧鴻 陳生 圖 鄭小寶
編輯 陳盼蘭 何曉麗
審核 張晨 謝雄
監制 吳凌 峰 方仁平
發現城市管理問題
拍照上傳舉報
一鍵直達“融壹拍”小程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