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場一下子跌了十多點,大家神色凝重。但情況真有這么糟嗎?本文將從三個維度展開分析,給大家提供參考。尤其文末給出的重要提示,千萬別錯過。
一,全球都在跌
昨天,全球股市皆呈下跌態勢。究其根源,全球因川普陷入恐慌是主因。
在我看來,這僅僅是表象,A 股調整的關鍵并非如此。周末幾篇文章已做大量梳理,很明顯,當下多數資金都在等央媽釋放明確政策信號。實際上,央媽在多個場合,已反復給出暗示 —— 擇機降準降息,說白了,就是和對岸打持久戰!
所以,有人突然叫嚷加息,隨后被查處。這不僅是造謠生事,更是在擾亂市場信心。都這么多年了,這場不見硝煙的較量仍在繼續。你想想,臨陣造謠,難道不該嚴懲?我們之所以能感受安寧,不過是有人在默默擔當 。
二,真正的重點
然而,市場情緒就是這般極端,一旦爆發便毫無理性可言,人們也常常在此時失去理智。從昨天盤面來看,多數人只看到銀行板塊上漲,其余板塊則大幅下跌。但實際上,有兩個數據值得大家重點關注。
其一,300 指數的波動率出現了上升。這可能意味著GJD放寬了相關限制,當然,也可能是GJD為穩定市場,避免大盤過度下跌而采取的舉措 。
其二,滬深 300 在成交總量中的占比攀升。
圖里藍色線條代表滬深 300 成交占比。從數據能看出,滬深 300 成交占比呈擴大趨勢,這或許預示市場風格正在切換。畢竟多數散戶持有的是小盤股,市場風格的轉變不會一蹴而就,普跌局面也就難以避免。調整過程中,多數散戶都在等待市場企穩,而機構大資金卻趁機吸納籌碼,不動聲色地完成了風格轉換 。
三,如何應對
就以近兩天銀行股的表現來說,行情發展到當下,不少人如同發現新大陸,驚嘆銀行股表現竟如此出色。此前,大家都熱衷于科技股、機器人概念。而我反復提醒大家,要留意資金流向。道理很簡單,缺少機構大資金持續注入,股價難以實現持續攀升。
究竟是什么在左右 A 股走向?是政策消息、業績分紅,還是資金流向?其實都不是。這些就如同木偶,擺在臺面上,讓大家一目了然,目的是讓你對親眼所見深信不疑。
真正的幕后操控者,是那些牽線人。大 A 的大戲背后,是實力強大的王者組合,而局部小波動則可能是小團伙在操控。牽線人的操作并非無跡可尋,雖會有所創新,但更多存在重復模式。只要記錄這些痕跡,久而久之,就能洞悉其中門道。看下圖:
上面這張圖,源自于我耗費十多年搭建的大數據系統。圖中橙色柱體,代表反映機構資金整體動態的 「機構庫存」數據,展示的是銀行板塊交易行為。從圖中不難發現,機構對銀行板塊的參與,并非近幾周才開始,而是歷經了相當長的周期,這種持續參與,必然會推動股價上行。
反之,缺乏機構資金的介入,即便市場行情向好,也難以持續。大家應該還記得,我昨天提到去年「9.24」行情中的亞輝龍吧。即便當時市場熱度很高,這只股票也僅僅上漲了幾天。究其原因,正是機構早早撤離導致的 。
眼下是否有機構趁著行情震蕩,開始低調吸籌呢?答案是肯定的。來看看數據:
這統計的是連續三天獲機構資金踴躍加倉的個股數量,數量雖不算多,但結合這三天行情來看,相信大家都能明白機構的意圖!
所以,對我們而言,洞悉機構資金動向才是關鍵。至于具體什么板塊、什么概念,并非說不重要,只是普通投資者無需過度糾結。周末就有朋友問我,有沒有辦法瞬間鎖定概念股。我當時就想,即便鎖定了又怎樣,那些做程序交易的,憑借系統優勢,不僅能瞬間鎖定,更占據先機。架設一條專線交易就成本不菲,常人難以負擔。居然有人天真地認為,鎖定股票就能坐等漲停,實在不切實際。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老概,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