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始終是集團的,只是集團的戰略會變化。
作者|薛星星
編輯|蔣澆
封面|兩氫一氧
花名“無招”的陳航先生是阿里歷史上少有的三進公司的高管。
昨日(3 月 31 日)晚間,阿里巴巴對外宣布,阿里集團擬收購陳航(無招)創辦的兩氫一氧公司的投資人股份,交易完成后,陳航(無招)將出任阿里集團釘釘 CEO。阿里巴巴對山上稱,釘釘現任 CEO 葉軍(不窮)將回到阿里巴巴集團,另有任用。
這個消息來得有些突然。收購尚未正式完成,此前也沒有任何鋪墊。招聘網站顯示,陳航的創業公司兩氫一氧目前還在招聘,開放崗位達 50 個之多。
其中有 5 個崗位都是由陳航親自招聘,包括商品供應鏈總監、資深產品經理/運營乃至交互視覺設計專家等。招聘網站顯示,陳航“本周活躍”,這意味著他至少在過去一周內仍在面試應聘者。
兩氫一氧的招聘信息
互聯網上有不少對這次陳航回歸阿里的猜測。人們的普遍看法是在當下阿里全面倒向 AI 的戰略背景下,釘釘的重要性被提高。用集團 CEO 吳泳銘在財報電話會上的話來說,“釘釘是我們最重要的、面向 ToB 領域的 AI 應用。”
吳泳銘把 2 月份那場財報電話會硬生生地開成了一場阿里集團 AI 戰略發布會。他在那場發布會中提及了許多阿里內部業務與 AI 結合的明顯機會,包括淘寶、夸克乃至高德,這些應用都具備很高的潛力。
過去一段時間,夸克已經成為阿里巴巴 ToC 領域優先級最高的業務之一。它日前更新的最新版本被阿里巴巴稱之為“AI 旗艦應用”,夸克原本的負責人吳嘉由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總裁升任集團副總裁、夸克 CEO,直接向吳泳銘匯報。
但在 ToB 領域,吳泳銘只舉例了釘釘。“集團另一塊非常重要的 ToB 資產是釘釘。在我們看來,未來在企業端會有非常多用 AI 重塑企業內協作、協同的場景和機會。”吳泳銘說。
這也不是吳泳銘第一次對外表態釘釘之于阿里的戰略意義。2023 年 11 月,他第一次以集團 CEO 的身份亮相阿里巴巴財報電話會時,就將釘釘與 1688、閑魚、夸克一起列為阿里巴巴第一批戰略級創新任務。“釘釘因為 AI 時代的到來,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在集團管理層如此看重釘釘價值的表態下,釘釘更需要的或許是更懂產品、也更能打仗的創始人,而非守成的老將,陳航的回歸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陳航已經很久都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了。他上一次被媒體們追蹤報道還是 2023 年阿里巴巴改革大幕剛剛拉開時。馬云回歸,逍遙子卸任,阿里開始成立以來的最大組織變革。吳泳銘代表著阿里創始團隊開始出任集團 CEO,少壯派上位,AI 開始成為公司的戰略目標。
那是一個看起來似乎比現在都更適合陳航回歸的節點。云釘一體戰略早已被舍棄,釘釘也正式回歸到集團管理,就連新任管理層也與他交情頗深——吳泳銘對于無招有知遇之恩。當年是他將陳航從日本叫回國,加入淘寶。更早之前,陳航能夠進入阿里實習,自述也是沾了吳泳銘的光。陳航從阿里離職創業,也是吳泳銘投的錢。
但 2023 年的無招沒有選擇回來。他除了年中出席一次釘釘的發布會之外再無與釘釘相關的動作。那年 8 月的釘釘生態大會上,陳航作為神秘嘉賓亮相。
那是他離職之后首次出現在釘釘發布會上,但他的演講聽起來似乎有些刺耳。那時釘釘已經開始全面接入大模型,也開始商業化進程。但陳航的發言是:釘釘要不忘初心,服務好海量中小微企業。他說,現在創業企業仍然面臨大量問題未得到解決。
這場發布會召開一周后,市場傳出阿里正在與陳航談判,試圖收購兩氫一氧,讓陳航重回阿里。但當時阿里副總裁顏喬對外否認,稱“假的,捕風捉影。”更早之前,外界首次流傳陳航在卸任釘釘 CEO 后即將離職創業時,阿里同樣對外否認,稱只是新機制下的一種創新。
年底,陳航接受了騰訊深網的專訪。他在那篇專訪中的發言看上去有些無奈,稱“當年集團要云釘一體化,我只能離開。”騰訊深網在報道中稱,陳航當時未否認集團讓他回歸的傳言。陳航解釋稱,自己的創業剛剛開始,“這條路你已經走出去了,就得繼續往前走。”
他引用了一個有形阿里和無形阿里這么一個有些形而上的概念,稱“有形阿里是在一個組織架構下做一個業務,而無形阿里本質上是一個創業者對夢想的堅持。實際上我們繼承了阿里當年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我內心堅信的東西。”
兩氫一氧團隊合影
阿里歷史上有過不少這樣抱著類似于陳航這種信念的管理者,但似乎少有像陳航這樣從現實路徑到內心寫照上都與阿里巴巴綁定如此之深的人。比如他的兩次從頭再來都專門選擇了以阿里巴巴當年的湖畔花園作為起點,當年帶著來往的人做釘釘是在湖畔花園,從阿里離開做兩氫一氧也是在湖畔花園。
他可能也是阿里體系中少有的對外界展示出濃厚個人性格的業務創始人。更早之前他帶領的釘釘被人稱作是“瘋人院”,他自述自己做釘釘時至少拜訪過 1200 家企業。
媒體報道中總要不厭其煩地引用他當年是如何癡迷產品細節、如何精力旺盛地與使用釘釘的企業交流,包括為早餐攤的老板演示釘釘的視頻會議功能。多年前他接受浙江經視的專訪,聊著聊著就坐到主持人旁邊,現場打開釘釘為主持人演示,直接拉一個語音會或者展示私密聊天功能。視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釘釘界面,未讀消息 99+。
不同場合下,陳航都多次表示,他喜歡電視劇《士兵突擊》以及電影《集結號》。二者的主人公都是有些執拗的性格,可能是陳航的寫照之一。釘釘的吉祥物也被他命名為“釘三多”。
這或許注定了陳航當年被調離釘釘后的離職命運。大公司體系內從來不缺少成功的創業者,但少有偏執的產品經理,因為這樣的人往往無法在集團頻繁變動的業務戰略面前保持對產品的把控——騰訊體系下的張小龍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就像陳航此前接受騰訊深網專訪時說的那樣。“公司的目標客戶變成了各種大企業,而釘釘的使命一直是為中小企業而生的,在戰略方向上我和集團有些不一致。但釘釘始終是集團的,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
釘釘始終是集團的,只是集團的戰略會變化。現在,集團的戰略變化迫使管理層需要重新讓業務創始人回歸,這樣才能保證利益最大化。
過去幾年,葉軍帶領下的釘釘開始了密集的商業化進程,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集團戰略下釘釘不得不承擔的責任,葉軍定下的目標是三年內收支打平。也是在陳航告誡釘釘要不忘初心的那場發布會上,葉軍首次對外公布釘釘商業化核心進展,稱“一條適合中國 To B 行業的商業化路徑初見成效。”
這當然都是釘釘作為一個中國 ToB 行業先行者的探索,只是它顯得沒有那么酷了。開屏有廣告,打卡也有廣告,甚至有人調侃釘釘變得和 QQ 越來越像了,尤其是各種花里胡哨的付費加持。
社交平臺上前段時間對釘釘吐槽最大的是他們上線的釘釘 365 會員,這被釘釘視作是 AI 賦能個人的商業化動作,可以讓打工人用 AI 來體面回復老板、用 AI 智能總結工作任務等等。
但打工牛馬的吐槽或許更實在些,“早晚打卡賺那點窩囊費,還指望本牛馬在你身上搭錢。”這項針對個人付費的會員權益之一是免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