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AI行業,不管你是美國,歐洲都得過中國年。
從生成式AIChatGPT,到Sora,再到到DeepSeek,再到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突然刷爆全網,都不約而同在春節前后。
也的確啊,這幾年科技界的年,都被AI承包了,各式AI創新,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讓人目不暇接,甚至讓人焦慮的睡不著覺,生怕趕不上AI這趟車。
尤其在宇樹機器人穿著花棉襖在央視春晚上,當了一次「秀兒」后,人形機器人真的在人們長期看到商場里那種近乎人工智障的認知中,脫胎換骨了。
對嗎!這才有那么點我們想象中的機器人的樣子!而宇樹科技自此走紅紅,人形機器人可以說在全球殺瘋了,首先殺瘋的是吃瓜群眾們的好奇心。
比如開辟出全新的流量密碼,全網都是溜機器人的博主,圍觀群眾那是比見到明星還多。
自然,圍觀之外,體驗一把機器人也成為一門生意,比如宇樹科技的機器人二手租賃日價1.5萬仍供不應求,檔期已排至5月。
而各種商場也引入相關機器人,讓流量暴增30%……
還有就是電商平臺、帶貨大V們,都將機器人當作了新的流量密碼,成為平臺和直播間,當紅的氛圍師。
殺得瘋還是資本和科技巨頭們。他們恨不得把棺材本都拿出來投資一家,比如做汽車的理想們,也開始表示,要搞機器人了。
而特斯拉、英偉達更是跟在宇樹科技屁股后面曬肌肉,比如馬斯克宣布,今年我們的Optimus要生產5000臺;
而黃仁勛也坐不住了,不僅緊急發布了首個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Isaac GR00T N1在內的一系列增強人形機器人開發的技術,還拿出了與迪士尼聯合研發的「瓦力」機器人給全球網友賣萌。
而人形機器人領域長紅了十幾年的明星,波士頓動力機器人,也是直接盯著宇樹科技的每一個動作,比如宇樹機器人來個側翻,它們馬上發個視頻,讓Atlas來個撐手前翻、撐手側翻,做個街舞中托馬斯全旋動作。
可以說,火藥味濃到在網民情緒中,開始上演國與國的戰爭……
為什么尤其宇樹和波士頓動力機器人,穿著花棉襖跳個舞,或者來個側身跳,都能讓全人類集體站起來尖叫,無非就是,具身智能才是普通老百姓眼里的理想型AI,它現在正在加速照進現實……
在大模逐漸進化,以及靈巧手技術革命的逐個突破中,具身智能的落地方向越來越明確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也正在被徐徐掀開。
然而,這場新的技術革命,雖然方向非常明確,但這個過程,必然是相當殘酷的,陪跑者與炮灰也將會陸續的上演。
可萬萬沒想到,關于人形機器人進化過程中,殘酷的一頁,翻開的有點快,比如第一批倒閉的人形機器人企業開始出現了。
近日,有消息稱,據多家媒體報道,半個月前,還在和上市公司剛剛簽約的,人形機器人領域知名獨角獸企業達闥機器人突然被爆正陷入危機。
消息稱,自2024年初起,達闥機器人陸續出現欠薪、裁員現象。員工透露,公司采取 「萬元以上工資折半發放」 等臨時方案拖延支付,最終演變為全面停薪、停繳社保,部分員工被迫簽署分期支付協議卻分文未獲。
細節是,達闥機器人從去年2月起開始對所有員工工資中1萬以上部分折半發放,等到3月、4月,工資徹底停發,招聘全面喊停。
到了5月份,全體員工每人發放了1萬元。此后,公積金、社保相繼停繳。6月起,達闥機器人員工開始大范圍被迫離職,被裁撤員工人數接近500人。
而目前,大量員工開啟漫長的討薪之路。除此之外,據媒體報道,達闥總部人去樓空,廣州分公司大門緊閉,空無一人,水電供應中斷已經多日。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總部關門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且項目負責人已經離職。
而據證券時報,記者走訪發現,上海的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發現,達闥展廳同樣大門緊閉。園區招商人員透露,去年12月,達闥已搬走。
一位已于去年7月離職的達闥上海公司員工告訴記者,「不能說正式倒閉,但算是進ICU了。」他同時稱,「我認識的貌似都離職了,欠薪是普遍現象。」
也有員工對媒體表示:公司通過「化整為零」的分期支付協議拖延勞動仲裁,甚至利用個稅信息造假掩蓋欠薪事實。上海總部租賃的9200平方米辦公樓已被掛出整棟招租,廣州分公司自有物業或將被拍賣抵債。
或許,對于這家公司,柴油們不熟悉,但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絕對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這家成立于2015年的機器人公司,由通信領域資深專家黃曉慶創立,曾獲軟銀、富士康等巨頭注資,累計融資超54億元。
甚至還吸引了國資的熱捧。比如先后獲得上海、廣州、珠海、北京等地爭相給產業基金的支持。
除此之外,其還頭頂各種光環,據如去年IT桔子發布的《中國機器人行業獨角獸名單》,達闥科技以30.77億美元(約223億人民幣)的估值,高居14家機器人榜首。
也就是說,它火的時候,還沒有宇樹科技什么事?可是誰能想到,就這么一家榜首的機器人公司,突然就閃崩了。
同樣,在去年,其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更是吸睛無數,展示了人形雙足機器人XR4、CloudGinger等產品,并展示了人形機器人正與數字人共同翩翩起舞的場景,以及展示了能拿起雞蛋、撲克牌、烤面包片、裝盤、熨燙衣服等能力。
據官方宣稱,專利申請量超2000項,云端機器人領域專利數全球第一。公司以 「云端大腦+5G網絡+終端身體」為技術路線,在醫療、教育、智慧城市等場景實現商業化應用,并在2023年獲科技部批復建設 「云端機器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同時,官方還表示:公司宣稱其與300余家合作伙伴共建技能模型庫。
而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早在2019年就籌劃上市,先是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最終擱淺,當時其總營收為1230萬美元,不增反降約62.39%。
隨后在2023年,又轉戰港股,但南京產業基金因「技術商業化進度不達標」暫緩審批。
這背后無疑透露出,在描繪的藍圖之外,現實的殘酷超乎想象,據媒體報道,達闥機器人的人形機器人項目因核心部件成本高昂陷入困境。公司單臺機器人柔性關節成本占比超60%,量產機型GingerXR售價超20萬元。
而此次被曝出經營危機,也正是這一賽道燒錢太猛卻難以落地商業化的的一個縮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曝出總部人去樓空、欠薪長達一年的信息之外,天眼查顯示,達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截至發稿,達闥被執行總金額已達3530.09萬元。
這無不都體現出其在資金方面的窘境。
而對于市場傳聞,達闥機器人作出回應,達闥機器人表示,盡管短期內遭遇資金流動性挑戰,公司仍堅持在機場服務、醫療輔助等領域完成商用交付,為未來大規模應用積累經驗。
除此之外,其還表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約6億元,2025年待簽約及新簽訂單金額達2億-3億元。此外,達闥機器人本次披露數據還顯示,公司目前推出的全球首款58關節人形機器人Ginger2.0,已經獲得了千萬元訂單。68關節雙足人形機器人研發進展順利,預計2025年底進入試商用階段。
回應同時提到,過去一年,達闥機器人優化了公司運營效能,提出公司通過組織架構調整與資源整合,提升研發與交付效率,確保核心項目持續推進。同時公司也在集中資源聚焦在了人形機器人研發,深耕智能制造、銀發經濟、商務服務三大場景,加速機器人規模化商用落地。
這回應看上去一切經營正常,但根據媒體的走訪,也不難發現,人去樓空目前也是真實發生的。且媒體采訪的接線員,也證實廣州辦公室以及上海基地展廳「人去樓空」的情況。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大量員工被欠薪離職的情況下,達闥機器人回應中的這些目標該怎么實現呢,讓誰去落地實現呢?
或許要想翻身還要大量的錢,而目前,達闥機器人還能找到新錢嗎?似乎成了決定生死的關鍵,而值得注意的是,達闥機器人兩次上市未果,就連融資,還是一年半以前的事了。
而到底達闥機器人到底是有真本事,還是真泡沫,現在或許成了一個問題。
事實上,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是一個吹泡沫、擠泡沫的過程,這個過程會相當的殘酷。
比如在整個AI行業,這兩年,到處都是熱錢,比如2024年上半年,國內新注冊的AI企業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3.7萬家,然而熱鬧的另一面,有超過8萬家AI企業陷入了倒閉或破產的困境。
而在這些倒閉的數字里,不乏那些曾經資本眼里的香餑餑,拿到過幾十億,上百億融資的獨角獸。
比如創始人曾頂著「李開復關門弟子」和「ACM世界冠軍」光環的瀾碼科技,以及縱目科技等等,再比如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創辦的竹間智能,也因業務需求減少而宣布停工,以及醫療行業的AI企業鷹眼智慧中醫,也是突然宣布解散,全體員工被解聘。
而上市了的也并沒有上岸,目前國內總數為34家的AI上市公司中,有19家在2024年依然處于虧損狀態,累計凈虧損為62.4億元,隨時都站在資金鏈斷了的懸崖邊。
而相比于應用場景更加廣泛的泛AI行業都這樣,那么商用落地更難的人形機器人賽道可想而知。
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注冊量超19萬家,創近十年注冊量新高。截至3月19日,2025年我國已注冊4.40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
半個月注冊量超4萬家,可以想象,這背后的泡沫有多大,而在當下人形機器人都需要資本「奶」著的階段,資本又有多少「奶」呢?而隨著頭部企業快速拉開差距,這泡沫破裂的速度,將會超出想象。
最近,知名投資人朱嘯虎的一段觀點,也似乎正在證實一點,資本似乎開始在這個賽道愈發謹慎了。朱嘯虎表示:「我們天使基金在過去幾年投過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項目,最近幾個月都在退出……我問這幾個CEO,你們商業化可能的客戶在哪里?我感覺他們說的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客戶,誰會花十幾萬買一個機器人去干這些活?」
是啊,聽上去這話不好聽,但卻是殘酷的現實,以及投資人對待這一賽道的態度。
雖然,另外以為資本界大咖張穎旗幟鮮明的反對朱嘯虎的觀點,但其也點出了這個賽道的泡沫。
這也足以看出,投資人在這個賽道,愈發謹慎了,那種閉眼投的時代過去了,而當投資人開始謹慎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是第一個擠泡泡的人。
而達闥機器人,這家成立十年的明星人形機器人公司的「閃崩」,也只是一個開始,和泛AI行業一樣,大批量的退潮,也很快會到來。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貳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