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上發生了很多大事:
第一件事: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網站文章,原題:歐盟會向中國靠攏嗎? 跨大西洋聯盟正經歷巨大轉變。歐盟與美國之間曾經的信任正變弱,由此產生的真空迫使歐盟重新評估戰略考量,與中國的復雜關系。不斷變化的形勢提出一個關鍵問題:隨著對美國信任減少,歐盟在追求“戰略自主”時是否會向中國傾斜?為應對當前復雜局面,歐盟很可能采取微妙平衡行動。
特朗普(資料圖)
就在前兩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主動對華釋放積極信號,她表示中歐之間可能重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要知道,馮德萊恩之前的立場,一直是比較親美的,而且,在當年,中歐投資協定還是在美國的施壓下被凍結的。馮德萊恩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說明她已經意識到,繼續依附美國,歐盟的損失只會越來越大。在這個時候,歐盟需要同中國加強貿易往來,來一邊應對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可能對歐盟造成的沖擊,一邊對特朗普彰顯歐盟的態度。
俄羅斯科學院聯邦科研社調中心高級專家鮑里斯·古謝列托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美國的關稅會促使歐盟向中國靠攏,歐洲企業界對與中國建立務實關系的需求也將顯現出來。鮑里斯·古謝列托夫:“目前歐盟還沒有把特朗普的威脅看作一個既定的行為,而只是認為美國是在試圖測試歐盟的弱點。在這場地緣政治博弈中,中國因素非常重要。特朗普需要歐盟同意遵守他的規則并遠離中國。
第二件事:據環球時報報道,日本政府首次發布為應對所謂“臺灣有事”等情況制定的“避難計劃”,即在大約6天的時間內,將沖繩縣先島群島約12萬人轉移至九州和山口縣共32個市町,安排他們在當地避難一個月左右。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該計劃文本顯示,日本政府一旦判斷“有事”的可能性升高,就會指示沖繩采取避難措施。屆時日本政府將確保平時兩倍的運輸能力,即每天運送2萬人進行避難。
在出臺這份計劃之前,日方才主辦了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期間日本首相石破茂與我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了會談,期間王毅,當面提醒石破茂,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并敦促日方重信守諾,停止在臺灣問題上搞小動作,炒作所謂“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論更是大錯特錯。當時石破茂也做出鄭重承諾,表示充分認識到日中四個政治文件的重要意義,充分尊重中方闡述的立場。
第三件事:據環球時報報道,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等國領導人在巴黎分別明確表態反對取消對俄制裁。斯塔默、馬克龍、朔爾茨是當天在巴黎出席烏克蘭和平與安全國際會議后發表相關評論的該會議被視為是上個月在巴黎舉行的歐洲國家領導人緊急會議和本月在倫敦舉行的相關會議的延續,30余國代表及北約、歐盟領導人與會。馬克龍表示現在并不是取消對俄制裁的時機,與會的歐洲國家領導人認為現在仍需維持制裁。
朔爾茨(資料圖)
從沖突本身來看,制裁持續會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經濟空間。俄羅斯經濟長期受制裁沖擊,能源出口受阻、金融體系被孤立,民生與軍事投入都面臨考驗。但俄羅斯也在積極尋求突破,與友好國家加強貿易合作,努力降低制裁影響。不過制裁持續必然使俄羅斯在談判桌上態度更謹慎,不會輕易在核心利益上讓步,畢竟一旦放松制裁遙遙無期,談判籌碼就不能輕易放下。再看烏克蘭,歐洲堅定制裁俄羅斯,給了烏方“強心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