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宣布,將對所有進口汽車以及關鍵汽車零部件征收25%關稅。美媒稱,“這給美國在全球的主要貿易盟友帶來壓力”。隨后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渥太華表示,加拿大必須“從根本上重構我們的經濟”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并宣布兩國之間的“舊關系已經結束”。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表示:“如果有必要,我們將對美國的不公平和適得其反的措施作出堅定、適度、有力、準確和及時的回應”。今年的汽車制造商們真的不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汽車工廠(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征關稅的前兩天,中日韓三國經貿部長在首爾舉行五年來的首次高級別會議,宣布重啟經濟對話并加速推進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這場看似巧合的“時間差”,實則是日韓在美方單邊主義壓力下的“經濟自救”。再有兩天,特朗普的汽車關稅以及對等關稅政策將如期進行。對于汽車關稅可能會給盟友和美國消費者造成的巨大壓力,特朗普用“毫不在乎”5個字進行了回應。他表示,他關心的是,在汽車關稅實施后,會有更多的人購買美國制造的汽車。
近段時間,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美國貨”風暴,正以燎原之勢從加拿大席卷至歐洲,并且愈演愈烈。在丹麥和瑞典的社交網絡上,抵制美國商品的自發性團體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在瑞典,一個呼吁民眾抵制美國商品的群組,短短時間內成員數量就突破了7萬大關。群里的討論熱火朝天,大家積極分享著谷歌、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巨頭產品的替代品,儼然一場全民參與的“去美國化”大討論。市場數據更是直觀地反映出了這場抵制行動的影響力,簡直大快人心。
美國這邊忙著作妖,中國卻在悶聲發大財。2023年,西班牙汽車產業跟中國簽了大單,中國企業幫著建廠,訂單多到飛起,美國只能干瞪眼。還有蒙古,2022年中國修了條鐵路直通家門口,蒙古的經濟直接起飛,哪還管美國啥臉色?國際關系學者說得好:“中國用合作換信任,美國用霸權換孤立。”這話不假,中國就像個靠譜鄰居,修路搭橋送溫暖,誰不愿意多來往?我看這招真是高明,不用大動干戈,光靠實打實的合作,就把美國盟友的心悄悄攏了過來。你說,這不比打仗來得痛快?
此外,英國國內政治生態也對其對華政策產生影響。英國政府更迭后,新政府面臨著諸多經濟和社會問題,需要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改善與中國的關系,被視為推動經濟增長、緩解國內壓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且,英國各界對中國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與中國合作而非對抗,才是符合英國長遠利益的選擇。從商業界到學術界,都有聲音呼吁加強中英交流與合作。這種國內輿論環境的變化,也促使英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更加務實靈活。
另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在國會答辯時表示,美國汽車關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極為嚴重”,日本政府將研究“最有效果的方法”,讓美國理解關稅政策不會讓美國受益。石破茂稱,日本政府已再次請求美國將日本排除在征收關稅名單之外。但是美國并不想對日本特殊對待,石破茂稱,日本政府“正在研究所有選項”,但他還稱,“必須思考什么樣的措施才是最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措施”。 時事通訊社稱,石破茂表現出慎重的態度。
雖然美國政府聲稱關稅旨在保護國內產業,并“將財富帶回美國”,但許多經濟學家警告,其關稅政策將對美國自身產生負面影響。一個最直接的擔憂是美國消費者將面臨大幅上漲的物價。此外,美國本土企業和在美外資企業可能面臨生產成本飆升、供應鏈中斷和商業計劃受挫等問題。沃爾夫認為,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只有四年,但大型工廠的投資周期遠不止于此。人們過去把美國看作一個安全的投資地,但這種信任可能正迅速消失,并且一旦失去,將很難恢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