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新任行長人員已正式確定,由副行長、代行長戴煒接任。這也意味著,北京銀行告別原行長楊書劍7年掌舵,并正式迎來“戴煒時期”。
圖片系北京銀行聘任戴煒為行長公告
3月31日,北京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聘任戴煒先生為行長的議案》,同意聘任戴煒擔任北京銀行行長,不過其任職資格尚需取得監管機構核準。
就在2月27日,根據北京銀行公告,楊書劍因工作調動辭去該行董事、行長等職務;緊接著的2月28日,副行長戴煒即被官宣代為履行行長職責;僅一個月之后,戴煒即轉正正式接掌這家超4萬億城商行,這也是戴煒時隔兩年再次獲得提任。
戴煒系內部提拔的第三任行長
2013年,“超齡服役”的北京銀行行長嚴曉燕辭去行長職務,原副行長張東寧接任。一度被市場稱為是北京銀行成立以來“首次實現內部培養、內部接班”。2017年,張東寧升任董事長,10個月之后,原副行長楊書劍升任行長。如今,楊書劍擔任行長7年之后轉至華夏銀行,行長一職繼續從行內選拔,并花落副行長戴煒。由此,戴煒也成為北京銀行內部提拔的第三任行長。
圖片人物系北京銀行戴煒
戴煒是一位從業近30年的銀行老將,現年53歲,其在北京銀行的職業生涯起步于2009年。時年37歲的戴煒告別招商銀行,并以高起點加入北京銀行。2009年至2017年,戴煒歷任長沙分行副行長、行長;2017年至2023年歷任北京銀行行長助理、公司業務總監,期間還兼任過城市副中心分行行長、北京分行行長;2023年5月起擔任北京銀行總行副行長,并于2025年3月開始代為履行行長職責,并于近期正式“轉正”。
頗為有趣的是,就在楊書劍履新華夏銀行之后,三家市屬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和北京農商行)官宣首度公開簽署戰略合作,將發力科技金融等領域。彼時北京銀行代行長戴煒主持此次簽約儀式,楊書劍則以華夏銀行黨委書記身份出席。此外,機構之家梳理戴煒過往公開活動中發現,其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和科技金融方向談論頗多。例如在2024新京報貝殼財經年會中,戴煒表示北京銀行將以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科技企業金融需求更需要商業銀行秉持“長期主義。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銀行管理層自去年底已出現多次變動,多位高管先后離任,此外兩位副行長內部晉升。去年11月,北京銀行老將徐毛毛和郭軼鋒副行長任職資格獲準。12月,原北京銀行副行長王健因到齡退休辭任。今年1月,北京銀行外籍副行長Johannes Hermanus de Wit因工作調動辭去相關職務。
此次調整之后,北京銀行高管架構包括:董事長霍學文、行長戴煒,副行長郭軼鋒、徐毛毛(兼首席風險官),董事會秘書兼首席財務官曹卓,行長助理梁巖。
昔日城商行之王“腹背受敵”
戴煒接任后的北京銀行現狀如何?機構之家梳理發現,盡管北京銀行總資產規模仍高居同業第一,但不少指標已紛紛落后。作為曾經的城商行之王,也常常被江蘇銀行、寧波銀行等奪去光芒。
目前北京銀行并未披露2024年年報,也未有業績快報,但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仍呈現出一定的壓力。例如,從擴表速度來看,北京銀行截止三季度末總資產同比增長9.7%,增速較過往兩年(10.8%、10.7%)進一步放緩。此外,以利潤增速來看,去年前三季度北京銀行凈利潤增長1.9%,較2022年增速回落1.6pct,更是較2021年回落9.5pct。
橫向對比來看,盡管北京銀行仍以超4萬億的成績占據城商行頭把交椅,但地位卻并不穩固。江蘇銀行以3.86萬億的規模距離北京銀行僅一步之遙。復盤2015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表現來看,北京銀行總資產規模累計增長118%,不及江蘇銀行的199%,更不及寧波銀行的328%。以增量的角度來看,期間北京銀行資產規模新增2.18萬億,江蘇銀行增2.57萬億,寧波銀行則是新增2.35萬億。
圖片系三家銀行2015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總資產規模情況(億元)
資料來源:wind
規模的“面子”雖仍能保持,但收入的“里子”卻已被超越。就在2022年北京銀行收入同比持平,保持原地踏步之際,同年江蘇銀行收入水平一躍突破700億,直接于其拉開超40億的差距,擠下北京銀行,一舉奪得了A股上市城商行營收首位的寶座。同時,第三名寧波銀行也虎視眈眈,不斷縮小和北京銀行的收入差距。
圖片系三家銀行2015年至2023年三季度收入情況(億元)
資料來源:wind
盈利能力方面,地位更加“岌岌可危”。2023年北京銀行實現全年凈利潤256億,和寧波銀行差距已經不到1億。而這盈利表現,在2022年就已經被江蘇銀行拉開超5億的差距,并在2023年差距擴大至20億。
圖片系三家銀行2015年至2023年三季度凈利潤情況(億元)
資料來源:wind
除此之外,北京銀行似乎更加“負重前行”。截止去年前三季度末,北京銀行不良率達到1.31%,不僅高于寧波銀行的0.76%和江蘇銀行0.89%,也超過城商行平均水平1.06%。
作為曾經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城商行NO.1,北京銀行現如今面臨被江蘇銀行、寧波銀行這兩個曾經的小兄弟“窮追猛打”的局面,且收入及盈利增長均“輝煌不再”,這背后或許反映的是其在資產利用效率和中間業務布局方面的不足。
當然,北京銀行并非束手無策。2022年3月,原北京市地方金管局局長霍學文“空降”至北京銀行擔任董事長一職。上任之初即提出北京銀行轉型“大零售、大運營、大科技”的戰略,開始精耕細作,推出兒童金融、養老金融豐富產品供給。當然,零售轉型倒是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北京銀行盈利情況,并貢獻中間業務收入,例如北京銀行個人消費貸占比已經從2022年的7.5%提高到2024年上半年的9.5%,零售客戶也突破3000萬戶。盡管如此,機構之家認為,目前零售市場或許不再是一片藍海,北京銀行在收入和盈利被超越之后,想靠零售翻盤,這并非易事。
而作為“65后”的霍學文,盡管其在今年再次當選董事長一職,但其今年即將年滿60歲,已經到了臨退的年齡,或對戰略穩定帶來一定影響。對于新一屆高管團隊,北京銀行該如何穩固住行業領先位置,強化競爭優勢,并尋求突破再回巔峰,將是一場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