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始終堅持立足區域發展,全力服務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學院的傾力培養下,越來越多的高層次管理人才選擇留在新疆,投身于兵團的建設與發展,為新疆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 劉追
《走進中國商學院》
新華網、專業學位網聯合專訪
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 服務兵團
請您介紹一下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歷史沿革和辦學特色。
劉追:石河子大學是部省合建高校,同時也是“211工程”建設高校與“雙一流”建設高校。經濟與管理學院作為石河子大學文科領域的領軍學院,目前擁有工商管理學、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工商管理學、應用經濟學兩個博士后流動站。學院工商管理學科的發展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其前身是農業經濟管理學科。2017年,學院工商管理學科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至此形成了涵蓋本科、碩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博士后流動站科研工作站。
目前,學院擁有教職工190余人,其中專職教師約170人。學院始終秉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服務兵團”的辦學宗旨,在服務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工商管理學科領域,除學術型研究生培養外,學院還設有多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包括 MBA(工商管理碩士)、MPA(公共管理碩士)、MTA(旅游管理碩士)、MPAcc(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Aud(審計碩士)等。這些管理學方向的學位點相互支撐、交叉融合,形成了科學合理的辦學布局。學院的MBA項目自2007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有十余年發展歷程,招生規模目前穩定在每年 100 人左右,主要招收非全日制學生。
傳承兵團文化 弘揚兵團精神
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如何利用地理位置和教育資源,形成獨特的課程設置和學科優勢?
劉追:石河子大學是西部高校,自2001年起,在北京大學的牽頭支持下實現了穩健發展。在MBA申報及培養前期建設過程中,北京大學為學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早期師資隊伍建設階段,北京大學每年都會派遣成批教師前來石河子大學支援授課。隨著我校師資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如今我們已形成以院內師資為主、對口支援高校師資為輔的師資結構。同時,我們還會定期邀請知名教師前來授課,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
作為兵團高校,石河子大學肩負著維穩戍邊的重大歷史使命,服務于當地的人才培養。在發展歷程中,學校積淀了諸多優良傳統與文化,我們也將這些優秀的元素融入MBA的教育中。例如,在MBA課程體系里,學院設置了極具特色的軍事訓練項目。每一屆MBA學生入學后,都會專門安排一周時間開展軍事拓展訓練課程,這不僅是對兵團 “兵” 文化的生動體現,也極大地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很多畢業生在聚會時,常常對這段軍事訓練經歷懷念不已。
此外,學院擁有新疆唯一的經濟管理國家級教學示范中心,是整個西北地區第二家擁有這一示范中心的院校。因此,實驗教學與實踐教學一直是學院的突出特色。自MBA教育辦學以來,我們依托該中心開設了許多與實踐、實驗相關的課程,從早期的模擬沙盤訓練到如今結合數字化軟件的課程,讓學生在企業模擬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數字化素養,形成了目前我校MBA辦學過程中較為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特色。
理論與實踐并重 學術與應用共行
在培養MBA學生的過程中,學院是如何平衡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劉追:在理論與實踐的平衡方面,除常規授課外,學院設計了三門實踐相關課程,包括企業沙盤模擬、ERP模擬以及大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等課程。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選修這些與實踐和時代發展緊密相關的課程。
校校交流 校企交流互學互鑒 行穩致遠
學院有哪些培養計劃來支持MBA學生的全面發展?
劉追:石河子大學地處邊疆,生源中有不少來自新疆以外地區,因此從招生類別來看學院主要側重于招收非全日制學生。針對非全日制學生,學院采用集中授課的方式,一般每次集中授課為期三周,為學員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使其能夠系統地掌握知識。其次,在MBA學生的發展建設上,學院成立了MBA學生聯合會,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西北MBA聯盟以及中國MBA聯盟的各類活動,拓寬自身視野,促進校際交流與合作。同時,為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就讀期間,我們積極加強與當地企業的聯系。例如,與當地團委的青年企業家協會合作,組織MBA學員與協會成員開展聯誼活動,搭建起學員與企業直接接觸的平臺。我們還會邀請本地優秀校友與學員進行交流,分享他們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經驗與見解,讓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深入了解新疆本地特色企業的管理實踐。
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實踐研究新范式
在產教融合方面,石河子大學MBA教育有哪些具體實踐?
劉追:在產教融合方面,學院積極引入優秀企業家擔任行業導師。這些行業導師不僅會為MBA學員舉辦講座,分享他們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獨到見解與豐富經驗,還會組織學員前往他們的企業進行實地參觀,讓學員近距離感受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流程。此外,在MBA學員的開題答辯環節,我們也會邀請行業導師參與其中,深度融入學員的學習培養過程,使學員能夠充分汲取企業家在管理學領域的專長。
在案例開發方面,學院正積極組織教師深入新疆典型企業開展調研。例如,新疆目前規模最大的企業——特變電工集團就是學院研究生的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我們會定期前往開展調查研究,積累一手資料,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實踐案例。
實驗教學一直是我院的重點與特色,依托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我們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實踐條件。在學科競賽方面,我們也在持續加強投入。以每年舉辦的企業決策模擬大賽為例,我院MBA學員積極參與,并且多次取得優異成績。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強化這方面的工作,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各類學科競賽,通過實戰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以高水平國際化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學院在國際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劉追: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大在國際化方面的投入與建設力度。新疆地處“一帶一路”關鍵位置,是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基于地緣優勢,我們面向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中亞地區國家招收MBA留學生。目前,每年招收的留學生人數維持在10至15人,以小班化模式開展教學。這些留學生主要來自周邊國家,他們來到我校學習交流。一方面,我們借此機會向他們傳授中國文化以及優秀的管理經驗,促進國際文化與學術交流;另一方面,學院期望通過MBA留學生項目帶動教師隊伍的國際化發展。通過開展雙語教學以及全英文教學,激勵教師提升自身的國際化教學水平,進而推動整個學院的國際化進程。
校企協同 服務地方經濟
作為學院的領導者,您如何看待學院MBA教育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
劉追: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始終立足新疆。此前,學院對近三年的招生與畢業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學院辦學初期,新疆本地生源占比較低,僅為三分之一左右。而在近三年,這一比例發生了顯著變化,目前新疆本地生源已達到三分之二,非新疆生源則降至三分之一。這一轉變意義重大,這些生源大多在本地企業任職,這意味著學院為本地培養的人才數量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高層次管理人才留在新疆,投身于兵團的建設與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從這個角度而言,這無疑是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對當地經濟發展做出的最為突出的貢獻。
創新融合新范式 打造品牌影響力
學院在推動MBA教育社會影響力和品牌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劉追:首先,學院始終堅持立足區域發展,全力服務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如之前所介紹的,在生源構成上,來自新疆本地的生源占比越來越高。這不僅體現了學院對本地人才培養的重視,也為當地輸送了大量高素質人才。其次,師資隊伍建設是學院發展的關鍵環節。早期,學院師資主要依賴外部支援,而如今,我們已成功實現轉變,內部師資占比超過90%。在此過程中,我們積極組織教師參與教指委的課程培訓等活動,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再者,在國際化發展方面,學院也積極作為。以往招生工作相對分散,現在學院明確將MBA專業點作為重點方向,集中力量推進國際化進程。通過吸引更多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中亞國家的留學生,進一步擴大了學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最后,學院大力加強品牌宣傳工作。自去年起,學校要求各學院開展招生直播,我院也積極響應。今年,我們不僅參與學校的招生直播,還精心制作了招生宣傳手冊,并安排教師前往相關管理部門和企業進行發放。通過這些多樣化的宣傳手段,全方位展示學院的優勢和特色,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報考。
從成效來看,學院在新疆地區的影響力正日益擴大。過去兩年,我院MBA報考人數大致維持在700 - 800人左右。而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的報名人數已突破1000人,這充分表明學院的品牌效應在持續增強,吸引了越來越多考生的關注與認可。在MBA培養方面,與新疆地區的兄弟高校相比,我院特色鮮明。作為兵團高校,我院在辦學過程中充分融入兵團特色。畢業的MBA學生與兄弟院校培養的學生相比,在品格塑造和能力培養上有著鮮明的特色,這也彰顯了學院在區域內差異化發展的顯著成效和突出特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