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載篳路藍縷,一甲子偉業蓬勃。1965年,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在國家“三線建設”的浪潮中應運而生,作為我國唯一的飛機強度研究、驗證與鑒定中心,60年來,強度所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秉持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初心使命,踔厲奮發、砥礪前行,不斷書寫著中國航空強度事業的新篇章!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賡續。泛黃的老照片,字跡模糊的手稿,斑駁的加載設備......每一件都珍藏著一段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訴說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歲月史詩,它們共同記錄了一代代強度人砥礪奮進的歷史篇章。值此強度所60周年所慶之際,我們開辟【物語拾光】專欄,通過探尋老照片、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多維呈現強度所發展歷程,立體展現波瀾壯闊的中國航空強度事業。今天發布第五期《解鎖飛馳強度的精神密碼》。
這張照片將時光回溯至1985年4月12日,強度所建所20周年之際,首屆職工運動會在耀縣子弟學校的操場上拉開帷幕。一位參賽者身著印有“六二三所”字樣的藍色運動服,以勝利的姿態雙臂舒展,沖向終點線。她揚起的發絲與燦爛的笑容定格在這張泛黃的老照片上,那一刻的活力與熱情不僅感染了當時的觀眾,更跨越40年時光,成為后來者讀懂強度人精神密碼的珍貴鏡頭。
強度人熱情高漲,首屆所運動會總參與人數超2000人,參賽對象包括職工、家屬及在校學生。運動員按年齡分組,項目涵蓋競走、短中長跑、鉛球、跳高、跳遠、鐵餅等。此外還設有家庭競賽項目,按家庭類型分為獨生子女組、多子女組及三代同堂組,熱鬧非凡。
雖然面對信息閉塞、交通不便、資源短缺等重重壓力,但老一輩強度人卻以開拓者的堅韌在困境里保持樂觀。白天,他們在試驗臺前與數據“較勁”,用自力更生突破技術瓶頸;夜晚,他們在辦公桌上與圖紙“對話”,用艱苦奮斗勇攀強度高峰。而運動會的“喧囂”,則成了他們對抗壓力、凝聚信念的獨特方式——跑道上的沖刺是科研攻堅的隱喻,沙坑邊的歡笑是苦中作樂的智慧。正是這種“挺進無人區”的執著,與“坐熱冷板凳”的樂觀,鑄就了強度人特有的精神底色,在荒涼山坳間迸發出改天換地的熱望。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年代的強度所為了渡過難關,廣開門路,四面出擊,在單位內部開展了豐富商業創收活動。特別是在這場建所20周年首屆運動會上,各單位充分展示開發的產品,售賣自制飲料和小食品等。這種“小買賣”既是一次民品走向市場的有益嘗試,也為當時處于封閉、偏僻環境中的強度所增添了一些活力與色彩。
時針撥回到現在,強度所始終堅持以職工心聲為圓心,把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衡量工作的重要標尺。體育館、籃球場換新亮相,新春晚會笑語盈堂,職工活動異彩紛呈,勾勒出強度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圖景。
特別是在2024年強度所第七屆職工田徑運動會上,來自30個單位的305名職工報名參加了萬米長跑比賽。發令槍響,人潮奔涌。有人緊咬牙關,腳下生風;有人相互鼓勵,吶喊助威;有人逆風奔跑,汗透衣背。當陽光灑在最后一圈的跑道上,樂觀堅韌的強度人仍保持著昂揚的姿態……這何嘗不是60年前山溝里的強度先輩,在演算紙與試驗臺之外書寫的另一段精神傳承?
老照片是精神的底片,新賽場是傳承的顯影。從40年前首屆運動會上各單位自發的“小買賣”,到如今專業球場、體育館的全面升級;從老一輩強度人在困頓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守,到如今強度事業“吹盡狂沙始到金”的突破,強度人用飛揚的步履丈量傳承,用拼搏的汗水澆灌信念,讓干字當頭、迎難而上的強度基因,接力長跑,代代相傳!
看那萬米長跑卷起的塵煙,分明是老一輩強度人圖紙里的春風。腳印刻進年輪,汗珠淬煉鋼鐵,汗水浸透的工裝化作獵獵戰旗。強度人的接力棒在奮斗中代代傳承,奮勇拼搏、樂觀堅韌,是強度人永恒的精神底色,是強度人歷久彌堅的報國信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