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俄羅斯現在的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且幾乎相當于第二和第三的總和,但若將時間調到五百多年以前的莫斯科公國,他們的領土面積也僅有24萬平方千米。
毫無疑問,最近的500年里,俄國經過了無數次的對外擴張,而揭開瘋狂侵略擴張序幕的人正是沙皇彼得一世,也就是俄國貴族口中津津樂道的彼得大帝。
這位俄羅斯帝國的開創者,統攬大權的經歷也頗為傳奇。
1682年,沙皇俄國的一把手突然離世,在眾位皇親國戚的博弈中,出現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結果——十歲的彼得和和他的同父異母哥哥伊凡同時宣布為沙皇,出現了雙皇帝同坐皇位接受文武大臣的朝拜的奇觀。
當然,年幼的他們都是傀儡,實際權力操縱在他們的姐姐索菲亞公主手中。
彼得十七歲時,為了可以親政,彼得決定結婚生娃,以宣示自己的成年之實。1689年,成親之后的彼得都顧不上洞房,第一時間就給皇兄伊凡寫了信:“在我們已經成年之際,還讓那個無恥之徒掌握國柄,把我們擺在一邊,這是奇恥大辱。”
很快,彼得就依靠他孩提時做軍事游戲而發展起來的那支“游戲兵”--嫡系部隊,將公主索菲亞囚禁到新圣母修道院里,并架空了伊凡,奪到了實權。這劇情和與他同時期的康熙頗為相似,不知道是否有抄作業之嫌。
相比起彼得的上位,他的后宮同樣精彩,特別是其中一個妃子,從女仆到女皇的超階級質變,成為了人類歷史上屈指可數的超級爽文大女主現實人物。
這是怎么回事呢?且往下看。
彼得的原配叫做葉芙朵基亞·洛普辛娜,容貌出眾,性情溫順,屬于賢妻良母。婚后第一年兩人關系也你儂我儂,所以第二年就生了太子阿列克賽。
很快,彼得就疏遠了這位皇后,一方面是因為他事業心太強,天天沉醉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另一方面他主張婚姻自由,不滿母后給他包辦的這樁婚事。
所以,1698年彼得從西歐考察歸來后不久,他就把皇后葉芙朵基亞從克里姆林宮趕了出去,送進修道院,改名葉蓮娜。
在這段婚姻的空窗期,彼得也有不少女性伴侶,但都并沒有產生真正的感情,只是逢場作戲,不了了之。
直到1703年,彼得在緬希科夫元帥家里見到一個女仆。
這位女仆名叫葉卡捷琳娜·特魯切娃,原在馬林堡一個牧師家當女仆。1702年俄國進攻愛沙尼亞,攻克馬林堡時被俘,因長得美麗、嫵媚、溫柔、知禮,被緬希科夫看中,留在自己家中。
彼得見到葉卡捷琳娜的那一刻,整個人都呆住了,他相信了一見鐘情,相信了感情的等待就是為了遇見對的人。
于是,他直接跟緬希科夫坦言要這位女仆。皇帝看中的女人,再不舍,緬希科夫也不敢怠慢。
就這樣,葉卡捷琳娜成為了彼得大帝的姘婦,沒有名分,但能常伴身邊。
和之前彼得大帝寵幸過的女人相比,葉卡捷琳娜能夠長期脫穎而出,著實有她的本事和特色。
一方面,舉止上顯得極有分寸,知道怎么做才能討皇上的喜歡,哪怕彼得大發雷霆無人敢近的時候,只要葉卡捷琳娜來到跟前,似水柔情望著他,沙皇的怒火很快就會平息。
另一方面,葉卡捷琳娜是女仆出身,有著戰士般的健康體魄,能夠承受艱辛的行軍生活,可以伴隨彼得常年征戰,這是皇后葉芙朵基亞和前一個情婦安娜·蒙斯所望塵莫及的。
彼得被葉卡捷琳娜的柔情所征服,也對她報之以眷戀之情。稍許有一段時間不在自己身邊,他就想念她,常常是急如星火般地派信使召她前來。而葉卡捷琳娜則總是能召之即去,哪怕長途跋涉也絲毫不畏艱辛,哪怕道路顛簸泥濘也從不誤時。
彼得和葉卡捷琳娜過了八九年的姘居生活,其間生過兩個私生女。但葉卡捷琳娜從不提要名分,大智若愚地保持著“安分守己”。
不過她的等待終于迎來了回報。1711年,彼得大帝正式宣布葉卡捷琳娜為自己的合法夫人。當然,這個時候的葉卡捷琳娜地位也只是相當于中國皇帝的妃子,還不是皇后。彼得和葉卡捷琳娜正式聯姻后,又生了一個兒子,人稱小彼得。
葉卡捷琳娜從沙皇的情婦變為雍容華貴的沙皇夫人。并沒有得意忘形,待人處事依然很有分寸。因為她明白自己的出身、地位和年齡已過花期,也了解君主的脾氣和性格。有一次,彼得處死了葉卡捷琳娜的一個寵臣,并當著她的面砸碎了宮中的一面貴重鏡子。
“這是我宮中最漂亮的裝飾品,我想砸就砸爛它。”
葉卡捷琳娜明白,皇上這番話里暗示著個人的命運。她克制著自己的感情,不輕易拋頭露面,也不追求豪華的排場,只是一如既往地體貼丈夫,對他溫情脈脈。即便是彼得另有新歡,不能經常和她同床共枕時,她也依然毫無怨言,只是以自己睿智的方式去讓丈夫不要忘卻自己。
比如她在一封信里對彼得說:“我想您大概又有了一些新的洗衣婦了,但是對老的洗衣婦也不能忘記啊。”她就是用這種戲謔的語言來回顧自己曾是一名洗衣女仆,并以此來打動皇上。
再比如彼得因荒誕無度而得了梅毒,葉卡捷琳娜以極其婉轉的語氣規勸他說:”我最擔心的,是怕您讓那女人把她的臟病傳染給您。”
葉卡捷琳娜的溫情使得沙皇在另有新歡時也沒有忘記她,而是繼續對自己的夫人持眷戀之情。彼得大帝給葉卡捷琳娜寫了170多封信,而未見他給第一個妻子葉芙朵基亞寫過一封信。
隨著彼得的年事漸高,他要開始考慮自己的接班人問題了。
前妻所生的阿列克賽皇太子不求上進,整天沉迷酒色,且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一個以懺悔牧師為首的“太子幫”,為了爭奪權力,他們干擾和阻撓彼得的改革。有一次皇太子喝得爛醉,竟在家里大叫大嚷:“我要造父親的反。”
此事之后,彼得對太子徹底死心,遂叫其削發為僧,到修道院去反省自己的行為。沒想到,阿列克賽嘴上答應,心里卻另有盤算。1718年,太子逃到了奧地利的維也納。彼得大怒,命他回國自首。
奧地利國王是不敢得罪沙皇的,因為俄國當時實力雄厚,奧地利庇護叛逃太子無異于引火燒身。
阿列克賽只得乖乖地回到莫斯科。
回國后的阿列克賽馬上被褫奪皇位繼承權,接著被投入監獄,帶上足枷,如同重犯一般。彼得還親自審訊,過程也不復雜,阿列克賽先是挨了二十五刑棍,然后被判處死刑。令人諷刺的是,宣判兩天后,還沒行刑,這位太子爺就自己嚇死了。
阿列克賽死后,彼得宣布他和葉卡捷琳娜婚后所生的小彼得為皇位繼承人。不幸,這個小皇太子實在沒有當皇上的命,在阿列克賽死后的第二年也夭折了。
彼得自知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留給他繼續挑選繼承人的日子不多了。最后實在迫不得已的他,只能把視線集中在女仆出身的夫人葉卡捷琳身上。他看出妻子雖出身貧寒,但忠于自己的事業,同時他發現忠于自己的那批大臣也是自己夫人身邊的人,這樣他的主張在自己死后也會得到尊重。
1724年3月,彼得為葉卡捷琳娜舉行隆重的皇后加冕禮并親手為她加冕,這無疑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奇觀”——沒有立太子,但卻立了皇后。
這還沒完,彼得似乎要將世俗徹底逆轉。
1725年1月28日,彼得因長期患梅毒而去世,按照遺詔,葉卡捷琳娜在同一天宣布為女皇,為葉卡捷琳娜一世。從女仆到情婦到沙皇夫人到皇后、到女皇,葉卡捷琳娜走了漫長的二十多個年頭。
當然,打破常規就意味著要迎接風浪。葉卡捷琳娜當政后,宮廷政治風波迭起,讓她心力交瘁,只在位兩年就去世了。
兒子被授位太子第二年就夭折,自己登基為王,第三年就駕崩,難道逆天改命真是個偽命題?
史料對于葉卡捷琳娜這個女皇,極少會談及政績,畢竟當政時間太短,女仆出身的她文化水平也極為有限。相比之下,更多的史料會愿意將筆墨放在她和彼得大帝的愛情上,似乎這才是真正的美好……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里,歡迎點擊關注!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