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發明詞匯了!制裁這個詞,我們并不陌生,后來又經常提到“二級制裁”,這是美國政府瘋狂打壓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朝鮮、敘利亞等國的貿易與經濟的懲罰性大棒,指的是:
長臂管轄,超越了主權國家自身擁有的法律控制范圍,即:美國出臺禁令,禁止伊朗的國防企業使用美國技術的同時,還要對伊朗國防企業使用“其他國家、企業的技術”進行懲罰。
現在,又多了“二級關稅”的新詞
這是專門針對俄羅斯石油貿易發明的新詞匯,是特朗普對“普京總統未能快速答應臨時停火協議”的警告,他表示:澤連斯基已經原則上同意“俄烏兩國暫時不攻擊對方的能源設施”的建議。
盡管,在澤連斯基答應這個提議的后面幾天,烏克蘭軍隊依然在利用無人機襲擊俄羅斯的石油運輸管道的“泵”。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又一次違背了承諾,作為報復,俄軍也打擊了烏克蘭的幾個地方。
好吧,畢竟這個協議雙方都還沒有正式簽署,指望“仇恨已達到冰點的俄軍、烏軍”現在就立刻收手,這是難以做到的。再加上多名俄羅斯高官擔心,臨時停火協議是西方國家在營造重新武裝烏克蘭的契機。
于是要求在臨時停火期間,美方得保證烏克蘭不會得到武器、彈藥的補充,北約也不會借機培訓新的軍隊。此外,普京還要求西方取消對俄羅斯糧食和化肥出口的限制,同時解除對莫斯科的一些經濟制裁。
這些條件都答應了,俄羅斯才會同意簽署暫時停火的協議。面對這些難以做到的新要求,特朗普說他對普京感到“非常憤怒”,聲稱他當前看到的是“莫斯科在試圖阻礙他全力調停、結束烏克蘭沖突的努力”。
還責備,是普京導致他在競選期間對選民承諾的“快速結束俄烏戰爭”目標沒有達成。于是威脅要對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進行“二級關稅”,意思是:不允許其他國家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及其產品。
若其他國家不聽美國的勸告,那這些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都要加征25%的關稅。若購買的俄羅斯石油數量很高,這個關稅的增量還有可能達到50%。
中國、印度,會被特朗普的“二級關稅”嚇倒嗎?
按照俄羅斯方面的說法,中國2024年購買的俄羅斯石油數量接近1.1億噸,印度的購買量接近9000萬噸。中印,是俄石油的前兩大買家,若二級關稅政策生效,我國與印度當然是首要影響國。
面對這種威脅,俄羅斯《觀點報》發文認為:中國與印度不會被訛詐政策嚇到。這一方面是因為西方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已頒布數年了,而且是五花八門的各種制裁措施。再多一些,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其次,俄羅斯銷往中國和印度的石油具有價格優勢。若中國與印度大幅縮減從俄羅斯的石油進口數量,這龐大的缺口找其他國家、地區采購會“造成巨大的供需不平衡問題,國際市場的油價會暴漲”。
數據顯示,中國2024年購買了55341.54萬噸石油,平均每噸售價586.9美元。其中,從沙特購買的石油平均每噸售價608美元,從阿聯酋購買的石油平均每噸售價620.04美元,美國石油均價為624.4美元/噸。
同期,我國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平均每噸售價575.51美元。量大,又便宜,還是每噸折合7.4桶的輕質原油。這么好的供應渠道,我國怎么會放棄呢?說不定,特朗普的新威脅還給了我國繼續議價的空間。
更加重要的是,特朗普在很多戰略問題上都與我國存在著很深的矛盾,直言不諱地的說要遏制中國。在民族自強、自尊意識更加濃烈,中國綜合國力越來越強的背景下,民意是:以斗爭求和平,才能獲得真的和平。
印度嘛,最近幾年,他的總理與外長不是在很多西方國家主導的會議上嚴詞拒絕“莫要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呼吁嗎”。對左右搖擺的印度,西方是既要威逼,又要利誘,是不敢下狠手的。
很多分析機構都認為,印度、土耳其等國是十分擅長利用地緣政治波動來給自己謀求利益的。如何巧妙的應對西方的各種制裁、禁令,莫迪與埃爾多安的心得與體會應該很深吧。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載、轉發、評論、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