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想到,《浪姐6》3月21日開播后,最出圈的不是節目組青睞的葉童、王珞丹,也不是女團出身的吳宣儀、李藝彤,而是演藝事業已經沉寂了許久的李晟。
更意外的是,3月26日晚間,湖南衛視突然緊急宣布,將在當晚24:00重映李晟主演的《新還珠格格之燕兒翩翩飛》。
毫無疑問,正是因為“三代小燕子”李晟的出圈,才帶動了《新還珠格格》這個經典IP回歸熒屏。
1
《浪姐6》第一期播出后,節目組開通了“初舞臺全民評級”活動,今天(3月28日)是投票截止日期。
目前,李晟憑一曲《當》獲得了超過131萬票,處于榜首位置。第二名羅予彤是91萬票,第三名吳宣儀是36萬票。也就是說,李晟的票數比第二名、第三名加起來還要多。
李晟的爆火,成功喚醒了觀眾對《新還珠格格》的集體記憶。湖南衛視借勢重播該劇,既是對熱度的即時響應,也延續了其“還珠上癮”的傳統。
不得不說,湖南衛視是懂流量的,既能抓住流量,又會利用流量。
2
享受這場流量盛宴的同時,重映行為也難免遭受一些質疑。
畢竟這部劇集的首播時間是2011年,距今已經過去14個年頭了,于是有網友質疑湖南衛視又在炒冷飯了。
筆者認為,這不是炒冷飯,而是經典IP重新煥發了生機。其實,能持續被市場消費的IP恰恰證明了其價值。
只有生命力旺盛的IP才會被重復改編、翻拍、放映,這類IP正是我們經常說的“經典”。而我們的文藝界,需要這樣的經典。
正如《阿甘正傳》歷經30年仍被不斷解讀,真正優秀的作品具備開放性和包容性,允許不同時代的再詮釋。經典IP的“冷飯”若能與時代共振,便能煥發新生。
四大名著、金庸武俠被多次翻拍,也是同樣的邏輯。經典IP的再傳播、再創作既是文化傳承,也為不同世代提供了對話載體。
3
當然,在認可“還珠格格”是經典IP的同時,筆者也同意很多讀者對《新還珠格格》的批評。
2024年12月,瓊瑤去世。為了緬懷這位言情巨匠,筆者默默地重溫了《還珠格格》1、2、3部,又把之前從未看過的《新還珠格格》看了一遍。
不可否認,這部劇集存在不少問題。譬如演員讀錯字,把“嬪妃”讀成“bin妃”,把“拓本”讀成“tuo本”,把“纖細”讀成“qian細”,甚至把“欺侮”錯讀成“欺hui”。又譬如,新增角色“班杰明”有畫蛇添足的嫌疑。
但是,相比前作,《新還珠格格》也是有優點。《新還珠》的臺詞比較接地氣,不像一般的瓊瑤臺詞那么矯情。圍獵時所穿的盔甲,比《還珠格格》精良得多。
4
在宣布重映時,湖南衛視很克制地使用了《新還珠格格之燕兒翩翩飛》這個名字。
眾所周知,《新還珠格格》包含《燕兒翩翩飛》《風兒陣陣吹》《人兒何處歸》三部分。湖南衛視之所以如此措辭,明顯是想先拿《燕兒翩翩飛》試試水。如果效果好,就繼續播《風兒陣陣吹》《人兒何處歸》,效果不好就作罷。
如果一開始就孤注一擲要把98集《新還珠格格》播完,宣布時直接用“《新還珠格格》”就好了,沒必要加上“之燕兒翩翩飛”。
畢竟,98集實在太長了,收視效果不好還占用那么久檔期的話就太不劃算了。
結語
經典IP就像老家腌的酸菜,隔段時間拿出來炒炒,加點新配料(《浪姐6》李晟熱度)照樣下飯。
李晟的目標,應該不是一直被視作“小燕子”,而是擁有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多經典角色。
同樣,“還珠格格”也不能光靠情懷來維系生命力,那樣并不持久。今年3月初,湖南衛視備案了微短劇《還珠》,劇情還有“穿越”元素,這或許是“還珠格格”IP發展壯大的契機。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