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渤海銀行表面向好,實則“消費貸危機”暗流涌動
3月26日,渤海銀行披露2024年年報,表面營收、凈利潤雙增長,但深層結構卻顯現出日益凸顯的風險隱患。尤其是其個人消費貸款領域的不良率飆升至12.37%,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令市場憂慮其資產質量背后的“隱雷”。
凈利潤增長掩蓋利息收入下滑
年報顯示,渤海銀行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54.82億元,同比增長1.94%;凈利潤52.56億元,同比增長3.44%。這是該行近年首次擺脫“營利雙降”窘境。然而,若將目光投向更為關鍵的利息收入,數據卻難言樂觀。期內,渤海銀行利息收入548.82億元,同比下降9.01%;利息凈收入155.42億元,降幅高達11.92%。
與此同時,2024年凈利差與凈息差分別降至1.12%、1.31%,繼續承壓。銀行方面將其歸因于“讓利實體經濟”,但業內人士指出,這更反映出其在資產端議價能力的持續減弱。
非息收入“強撐”增長,投資交易收益充當“遮羞布”
在利息收入走低的背景下,渤海銀行營收增長幾乎全依賴于非息收入。2024年,其非利息凈收入達99.39億元,同比增長35.20%。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滑25.63%,反倒是高波動性的交易收益和金融投資成為“主角”:交易收益凈額增長87.47%、金融投資凈收益增長116.13%。
這類收入雖對短期報表有提振作用,但長期依賴非核心業務,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和可持續性風險。
不良“整體下降”是假象,消費貸風險持續爆雷
盡管該行整體不良貸款率從1.78%小幅降至1.76%,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個人貸款特別是消費貸款領域的風險激增。數據顯示,渤海銀行2024年個人貸款不良率高達4.15%,其中消費貸款不良率更是暴漲至12.37%,較2023年(4.44%)翻了近兩倍。
作為對比,招商銀行同類不良率僅1.04%。渤海銀行消費貸不良率是招行的12倍,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已處于極度危險邊緣。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銀行的消費貸發展一度依托互聯網平臺快速擴張。從2017年到2020年,消費貸規模從88億飆升至1170億,占比一度達36.3%。而在監管政策收緊之后,該行才逐步壓降相關資產。即便如此,2024年仍有375億元個人消費貸款,其中46.39億元為不良,占比達12.37%。
高風險資產清理“刻不容緩”,資產轉讓折價引關注
去年7月,渤海銀行曾公告計劃以6折價格轉讓總額289.65億元的債權包,最終最低標價為176.72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打包“甩賣”的行為雖有助于減壓報表風險,但也凸顯其高風險資產清理的緊迫性與處置的“代價”。
2024年,渤海銀行“一正五副”的高管格局已全部更換為職業經理人,行長屈宏志帶隊,新任副行長齊齊上任。然而,頻繁的人事更迭往往意味著戰略方向尚不穩定。
此外,該行仍處于“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的狀態,股權結構分散,潛在治理問題或制約其長遠發展。
在當前政策鼓勵消費金融發展的新周期下,渤海銀行的“壓降”策略是否會轉向仍未可知。但可以明確的是,若未有效化解現有高風險消費貸款遺留問題,任何擴張都可能成為新的風險堆積。監管趨嚴、競爭加劇、風險高懸,渤海銀行的轉型之路遠未到“安全地帶”。
來源丨經濟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