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都誤會了"卷"這個字。當昆明把大飛燕種成行道花,當廣州讓木棉長成祛濕湯原料,當上海把地鐵口變成四季盲盒。這些博君一笑的花鏡,何嘗不是城市寫給居民的一封封情書?
真正的美好從不需要刻意追逐,那些被我們匆匆略過的綠化帶,或許正是離生活最近的春日詩集。下次路過時,不妨讓腳步為一朵花的盛放而停留。畢竟,從水泥縫里綻放的詩意,可比網紅濾鏡動人多了。
一到春天,當植物愛好者、攝影師開啟城市巡禮,最先暴露身份的總歸是那雙不安分的眼睛。雙眼不是在偷瞄別人的陽臺,就是在掃描路邊的綠化帶。偶爾是驚嘆,更常見的是暴擊。
誰說賞花只能去人擠人的景區,南方城市里的綠化帶已經悄悄進化成了“印象派花園”,隨手拍都能收獲原片直出的九宮格素材。有網友開玩笑,周末別踏春了,直接去綠化帶一日游就行了。
昆明教場中路藍花楹。(圖/視覺中國)
綠化帶,
南方人的日常“凡爾賽”
廣州:有顏值又能煲湯的綠化帶
眼看別的城市,人們為了賞花在景區外排長隊。出了名低調的廣州人笑而不語。宮粉羊蹄甲在南沙高速路上連開三百米,黃花風鈴木在洲頭咀組團出道,簕杜鵑在天橋鑲嵌雙邊紫紅。綠化帶里不一定有高低錯落的花,但高低能震撼一個北方人。
廣州環島路上,黃花風鈴木盛開。(圖/視覺中國)
陪北方朋友逛吃,廣州土著平時被問最多的是“哪家店好吃”,春天里統統換成“這是什么花”;碰上大葉榕“變裝時刻”,半邊黃葉簌簌掉,半邊嫩芽冒出頭;又或者路邊一排排木棉花在晾曬,這時還得解答附加題,像是“廣州的樹為什么在春天變黃?”“如何用木棉花煲祛濕湯?”
曬干的木棉花可加金銀花、菊花煲水,制作成回南天里最熨帖的茶飲。(圖/視覺中國)
不過,廣州人有時也解釋不清北方朋友的好奇點:天橋底野蠻生長的綠葉植物,有什么值得打卡的?不知名洗手間門口的一株紅掌,甚至能吸引百萬粉絲園林大V駐足拍圖,感嘆一句“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大的”。
在南方人看來,龜背竹、合果芋、滴水觀音等綠植,生命力頑強,經常從水泥縫里蹦出來。不承想它們到了北方,會因日照不足而長得歪歪扭扭。
廣州路邊的合果芋,長成不值錢的樣子。(圖/@魚丸面不要面)
最讓外地朋友嘖嘖稱奇的,還是廣州綠化帶開花又結果。當北方孩子剛會背“一騎紅塵妃子笑";廣州小學生早練就了躲避芒果炸彈的蛇形走位,分清家附近的蓮霧、蒲桃、番石榴能否吃用。
昆明:綠化帶裝入“莫奈花園”
作為全國聞名的春城,昆明的綠化帶堪稱花藝界的學霸,從不叫人失望。前幾天,環城南路的綠化帶上新,在社交平臺上快速出圈。短短一段路,集齊大飛燕、繡球花、瑪格麗特菊花、四季海棠等10多種花兒。這品種、配色、層次之豐富,網友直呼昆明是“綠化帶全是細糠的城市”。
3月12日,昆明路邊綠化帶春日上新。(圖/視覺中國)
北方網友看呆了,內心有點不是滋味:自己花錢買的一大堆花花草草,竟是別人綠化帶里的常客。無論是正流行的大飛燕、繡球花,還是碗口大的玫瑰,在北方花店里動輒20塊一枝。在昆明,它們就施施然長在綠化帶里,而且一條路、一大片地長著。
昆明人先試著解釋,這些花材在云南并不昂貴,看多了也都就是“黃花兒”“紅花兒”。綠化帶里種薄荷、迷迭香,才是真的考驗云南人。
然而,本地人越解釋,外地人越迷糊。最后,云南人決定只管貼圖。
看,這是1月翠湖邊白雪配郁金香;看,這是2月青年路邊的虞美人;看,這是3月不知名路邊的重瓣櫻花……你不喜歡粉的,就喜歡愛莎公主藍?稍等,昆明的藍花楹即將盛開,到時仿如浮在城市半空的藍色海洋。
昆明綠化帶里多的是叫不上名字的好看花兒。(圖/小紅書)
上海:地鐵出口的四季盲盒
從彭浦新村站3號口出站,扶梯“直達”櫻花盛開的春天。相鄰的汶水路站前方,擁有以四季為主題的綠化景觀。從2月開始,紅梅、美人梅、染井吉野櫻、月季等每月接力上線,附近的立交橋成了天然的畫框,處處藏著“站臺外的四季”。上海的綠化帶則是把精致貫徹到每一塊綠地上。
上海地鐵站出來,與早櫻撞個滿懷。(圖/小紅書)
除了精心打造的綠化公園,上海也不乏野生賞花點。
到了4月,神仙樹地鐵站附近估計又會出現打卡的人潮。站口附近的景明路邊上薔薇如瀑布傾瀉到人行道,吸引大量網友慕名而來。嚴格來說,這些花兒長在一家公司欄桿里。只不過生命力不受公私產權的阻隔,爆花出墻外也就成為驚艷所有人的城市風景。
成都:高架橋上的月季T臺
辦完大運會又開世園會的成都,直接把綠化帶卷成了立體花博館。邊邊角角,只要是能夠栽花種草的地方,都是一個五彩繽紛的花園。
太古里步行街的綠化帶里種著香水百合,還有“經典年宵花”大花蕙蘭、蝴蝶蘭。部分綠化帶里有成都植物園新培育的高原報春花,從海拔2000米的山地來到平原,適應繁育后開始進入綠化帶。
成都的綠化帶已是Next Level。(圖/小紅書)
當然綠化帶里少不得接地氣的選手,比如成都人愛吃的豌豆尖。到了4月下旬,成都二環高架上的月季又將迎來盛花期,15個品種輪番走秀,從粉扇的少女心到檸檬酒的冷艷范應有盡有。
在春天里,南北的綠化帶不能相通。北方花友看著自家空盆,默默訂了張去南方的機票——賞花何須踏青?綠化帶一日游就夠了。
南方綠化帶“卷”上天了
談起城市綠化,以前比的是誰家草坪多,現在“卷”的是誰家綠化更懂“穿搭”。那些讓你忍不住摸出手機的綠化帶,其實都是心機搭配:高個子喬木搭框架、灌木叢當氛圍組、地被植物負責填坑,再搭配時令花草當高光。這樣混搭的植物景觀,有一個更動聽的名字——花鏡。
一方面,花鏡能模擬林緣地帶各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狀態,創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街頭景色。另一方面,與單純吸塵隔離的綠化帶不同,花鏡觀賞期較長,不用頻繁更換。于是,越來越多運用到城市地標的裝飾中。
高顏值花鏡的背后,是有硬核科技撐腰的。作為廣州的“橋花”,簕杜鵑仿佛一年四季都在開花。實際上,簕杜鵑原生品種嬌氣怕冷,秋冬季就不開花。為了延長花期,廣州收集了近400種簕杜鵑,占到全球簕杜鵑品種的一半以上。過去20多年來,本地園林專家通過篩選、評估和培養,硬是把這“摸魚選手”調教成四季開花的勞模。
廣州立交橋上的簕杜鵑四季開花。(圖/視覺中國)
截至2023年,簕杜鵑已爬上了廣州400多座橋梁,是當之無愧的廣州“橋花”。這些“橋花”有多達16個品種。環市中路立交的水紅宮粉、東濠涌高架的小葉紫、大金鐘柯子嶺人行橋的銀邊紫、東風路小北路人行橋的粉白花蝴蝶……顏色豐富程度堪比口紅色號。
同樣將花朵“馴化”的,還有成都。2019年開始,成都就陸續引進多品種的月季,從觀賞性、抗逆性、生長性等方面指標進行評價篩選,擇優推廣應用。僅成都二環高架就種植了15個品種的月季,包含粉扇、緋扇、北京紅、檸檬酒、畫家等。
上海和云南則選擇“優勢互補”,讓1+1>2。上海各區結對幫扶云南省88個區縣,進行鄉村環境改造、產業發展幫扶等,每年援建資金約38億元。“滬企入滇”的同時,“云花入滬”。上海花卉市場引進云南品級最高的玫瑰等30個品種鮮切花,如今連綠化帶設計都帶著“云花基因”。
上海汶水路地鐵站前的綠化帶。(圖/“上海靜安”公眾號)
今年春節期間,靜安寺附近沿路擺著北美冬青,一米一盆。 上海花友路過不禁感嘆“豪氣”。 這種長著紅果果的花材,在上海花卉市場里售價每枝25元,路邊一盆估計得兩三百塊。 在云南人眼里,這些花兒更像是自己對華東老朋友的感謝,捎帶上自家最美的土特產。
南方綠化帶的“卷”,本質是對美好生活的具象化。但若拋開科學和地域性,盲目追流量、造噱頭,反而會失去綠化的初衷。
某些城市為了打造“網紅地標”,跟風種奇花異草,結果因氣候不適成了“一次性景觀”。還有所謂的“顏值擔當”甚至悄悄入侵本土生態。比如,加拿大一枝黃花,名字小清新,實則霸道如植物界滅霸,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部分省份已將其列入入侵黑名單。植物學專家史軍在媒體采訪中曾提醒:“藍花楹在昆明是風景,在北京可能就是‘生態炸彈’。”
看似美麗無害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實則能危害生態系統。(圖/視覺中國)
或許我們都誤會了"卷"這個字。當昆明把大飛燕種成行道花,當廣州讓木棉長成祛濕湯原料,當上海把地鐵口變成四季盲盒。這些博君一笑的花鏡,何嘗不是城市寫給居民的一封封情書?
真正的美好從不需要刻意追逐,那些被我們匆匆略過的綠化帶,或許正是離生活最近的春日詩集。下次路過時,不妨讓腳步為一朵花的盛放而停留。畢竟,從水泥縫里綻放的詩意,可比網紅濾鏡動人多了。
編輯 曾寶氣 校對 嚴嚴 運營 馬社力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