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嘉誠家族今年一出手就震驚世界,43個港口打包拋售,其中巴拿馬運河兩側的關鍵港口也在其中,而接手的美國貝萊特集團,和特朗普關系密切得很,消息一出全球瞬間議論紛紛。
特朗普競選時嚷嚷著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現在這交易一成難免讓人浮想聯翩,這背后到底是什么盤算?這單純是筆生意,還是有別的 “貓膩” ?
更讓人疑惑的是,李嘉誠長子李澤鉅也辭去了全國政協常委的職務,在政壇活躍了20年的李澤鉅,說走就走,沒留下任何解釋。
20年在政界可不是個短時間,積累的人脈和影響力都相當深厚,他當年兩會快步離場的情景,現在看來似乎早有預兆。
拋售港口、退出政壇,這兩個看似獨立的事件接連發生,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一起,難道是李家精心策劃的戰略轉移?
李澤鉅的商業手腕
要了解李澤鉅,得從他的成長經歷說起,作為李嘉誠的長子,他從小就接受精英教育,從香港圣保羅男女中學到美國名校,一路順風順水,畢業后他自然而然地進入家族企業。
本以為老李會給他安排個輕松又有前途的商業要職,可出人意料,老李把加拿大一塊鳥不拉屎的展館用地的改造任務交到了兒子手上,這任務相當棘手。
這塊地長期無人問津,雜草叢生,周圍基礎設施陳舊,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也不方便,在眾多商業人士眼中,它就是一塊 “燙手山芋”,毫無商業開發價值。
出人意料的是,李澤鉅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挑戰,他心里面知道,這是父親對自己的考驗,更是一次證明自身實力的機會。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荒地終于搖身一變成為當地超有名的華人社區之一——“萬博豪園”,這一項目不僅為李澤鉅贏得了巨額利潤,更向世人展示了他卓越的商業才能與非凡的魄力。
“萬博豪園” 項目一落地,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直線上升,也成了李家進軍海外市場的橋頭堡,證明了李澤鉅“不靠爹”也能干出一番事業,這只是他商業傳奇的開篇。
幾年后他又玩了一把“點石成金”,他將港口、工廠這些傳統“笨重”資產,包裝成“基建概念股”,引發股民瘋搶,認購倍數高達25倍,連港交所的專家都驚嘆他“把鋼筋混凝土賣出了茅臺的價格”。
從改造廢棄展館到打造“基建概念股”,李澤鉅一次又一次地展現出他的商業天賦,逐漸成為家族企業的核心人物,他的商業智慧和果斷決策,不僅為家族帶來了巨額財富,也為他進入政壇鋪平了道路。
李澤鉅辭官背后,藏著什么商業布局?
在商界和政壇的舞臺上,李氏家族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2003年,李澤鉅成功當選全國政協常委,這對一個商人來說,無疑是身份的重大跨越。
這不僅意味著他個人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更讓李氏家族的影響力邁向新高度。
盡管李澤鉅平日里為人低調,很少在媒體前拋頭露面,但在政協會議的討論現場,他總是積極發言,提出不少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有益的想法。
過去20年,中國經濟一路高歌猛進,李澤鉅全程見證,憑借自身影響力為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添磚加瓦,也為家族商業版圖的擴張,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就在大家都期待李澤鉅在政壇創造更多成就時,23年兩會期間,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會議現場外媒體記者們像往常一樣,時刻準備捕捉重要信息。
突然李澤鉅的身影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低著頭,腳步匆匆,神色凝重,刻意避開媒體的鏡頭,很快消失在眾人視線中。
不久后,傳出他辭去政協常委職務的消息,人們開始紛紛猜測李澤鉅辭職的原因,有人認為這或許和李氏家族投資策略的調整有關,畢竟商場順息萬變,家族需要開辟新的商業方向。
還有人將其與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聯系起來,覺得背后另有隱情,更讓人浮想聯翩的是,李澤鉅女兒隨后出現在新西蘭能源項目管理層名單中,這似乎表明李澤鉅早已為家族未來的發展做好了規劃。
從政治領域脫身,開始為家族后代布局未來,每一步決策都經過反復權衡,像是在下一盤更大的棋,與李澤鉅的“風口”策略不同,李嘉誠的投資理念更偏向于“抄底”。
2008年金融危機,各國經濟遭受重創,很多企業家選擇拋售資產,而李嘉誠卻反其道而行之,在英國大舉收購。
他以極低的價格買下了英國電網、天然氣管道、電信基站等重要基建設施的大量股份,一度被媒體戲稱為“買下半個英國”。
這種“低買高賣”的策略,為李氏家族積累了巨額財富,也使其在英國的影響力日益擴大,父子兩代,兩種不同的投資風格,都體現了李氏家族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對經濟形勢的精準把握。
李家資產大挪移,“愛國招牌”還能扛多久?
隨著李家將越來越多的資產轉移到海外,并在國內持續減持,“愛國愛港”的形象逐漸受到質疑,尤其是在出售港口事件之后,這種質疑聲更是達到了頂峰。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李氏家族憑借龐大的商業版圖,成為香港繁榮的標志性符號,李澤鉅當選全國政協常委后,更是為家族貼上了 “愛國” 的標簽,贏得社會各界的贊譽。
民眾對李氏家族懷著期待,認為他們會在推動香港和內地發展上持續發力,但近年來李氏家族的一系列操作,讓大眾對其有了新的認識。
他們把大量資產向英加等海外國家轉移,同時在國內的投資規模持續縮水,就拿港口投資來說,國內多個吞吐量巨大、輻射范圍廣的關鍵港口都被李家拋售,這一舉措對國內港口物流行業產生不小的沖擊。
3月13日,國務院就李嘉誠旗下公司的所作所為明確表態,希望企業做決策時能全面考量,慎重行事,可從那之后李氏家族好像壓根沒把這當回事,依舊按自己的想法來,一點改變都沒有。
李氏家族的商業版圖變遷,折射出的是一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從李嘉誠的“抄底”到李澤鉅的“風口”,兩代人的投資策略轉變,體現了他們對商業環境和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
當企業忙著擴大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時,千萬別忽略了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更不能損害國家利益,怎么在賺錢和盡責之間找到平衡,已經成為擺在所有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參考資料
【1】中國新聞網——李嘉誠正式退休 長江集團下一任掌舵人長子李澤鉅
【2】新浪財經——美國對商船下狠手,李嘉誠悄悄賣港口 中國打造自己的“金磚航運圈”
【3】華夏時報——李家超就李嘉誠賣港口表態后,長和股價跳水,巴拿馬港口交易再掀波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