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部分人結婚應該都是奔著一輩子白頭偕老去的,夫妻雙方互相遷就理解,但世事無常,更何況有些人結婚后才會露出真面目,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離婚收場。
近日,法制日報宣判的一件離婚案件猛一看似乎就存在上面所說的問題,其中女方是“全職媽媽”,結婚十余年為了照顧孩子辭職歸家,而男方則一直在外工作。
兩人申訴離婚后,全職媽媽提出需要男方賠償自己這么多年照顧家庭的經濟損失,最終法院判決賠償金額為2萬元。
有網友算了一下,如果從孩子出生后開始算,也就是說孩子媽媽的“全職工資”大概是一個月208,咱就是說,這合理嗎?
深扒之下還有網友發現,這起離婚案遠沒有看上去這么簡單。
先別急著替男方叫屈,因為他好像連“家”都沒養?
女方父母借錢幫買房,男方卻連連否認
這件事目前似乎被當做“正面典型”在進行宣傳,根據判決法官陳述可知,“全職媽媽”小麗從孩子出生起便辭去工作,放棄了個人發展機會。
所以法官認為其確實存在社會地位、經濟等方面的損失,只不過考慮到男方的支付條件,最終金額定在2萬元。
光是看這個金額,就已經夠低了,但是仔細看兩人的婚姻生活,那才叫真的“精彩”。
2009年兩人步入婚姻后,小麗很快便因為懷孕生子被迫辭職,但是他的丈夫卻并沒有做到“男主外,女主內”。
不僅讓小麗獨自一人在家照顧孩子,甚至連母子倆的日常生活支出,也都是小麗娘家在出。
后來孩子要上學了,小麗丈夫依然不出錢,反而逼迫小麗讓她回娘家要錢交學費,遭到拒絕后便經常通過打砸東西以及拿孩子撒氣。
根據法院調查,小麗丈夫后來還沾染了賭博和打架斗毆,還是派出所的常客。
在這種情況下,也難怪法院要考慮男方的支付條件了,判決多了還真不一定能拿到手。
可小麗的委屈卻還不止如此,根據知情人透露,兩人結婚期間所住的房子明面上看是由男方支付的首付,然后小麗家出的裝修。
但實際卻是包含男方的首付在內,都有小麗家人的補貼,光是這一部分的支出,就將近百萬了,貸款則是婚后男方還的,房子寫的也是夫妻兩人的名字。
如今小麗除了索要當“全職媽媽”的經濟補償外,還要求離婚后分割房產,男方竟直接表示這座房子是自己獨自購買并且獨自還貸的,小麗生孩子后都沒上班,經濟補償都不該給,更別說分割財產了。
好在法律不看他的胡言亂語,全靠事實評判。
小麗雖然是全職媽媽,但是她只是在社會上沒有工作罷了,卻全心全意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男方婚后收入都是夫妻共同財產,最終判決男方必須支付小麗房產折價94萬5000元。
一開始光看到2萬經濟補償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對這一判決的不滿,畢竟現在請一個月嫂可能都得2萬了,這還是一個月的工資。
但是放到婚姻里,居然就能抵消全職媽媽近10年的付出。
沒想到隨著案件的深入,大家更氣了:“光娘家補貼都快百萬了,女方到底在這場婚姻里得到了什么?”
不過根據紅星新聞2022年6月的總結,在27起離婚案件中,“全職太太離婚后的經濟補償”超過一半按理都是在5萬元以內,這個金額區別于婚姻財產分割,屬于額外賠償。
只能說全職媽媽不好當,小麗一家好歹還有個“房產”可以分割,并且有娘家十年如一日的愛護和幫襯,但是有些全職媽媽,真的存在“離都離不起”的情況。
某書一位律師曾分享過這么一個案例,女方婚后做了全職主婦,全身心的照顧兩個孩子包攬一切家務,男方負責掙錢養家。
但是隨著兩人社會認知差距越來越大,男方對女方也越來越苛求,最后甚至演變為家暴。
在這種情況下,當兩人準備離婚時,男方游刃有余的轉移了財產,并且表示女方毫無價值,活該凈身出戶。
還有一位全職媽媽分享,自己全職幾年后,想去酒店應聘服務員都被拒絕了,這份工作早九晚四,看上去完美符合全職媽媽的需求,但是她卻被以“沒有經驗”拒絕。
最后,這位“全職主婦”苦澀的表示,自己居然連服務員都當不了。
有網友看后表示,長時間當全職媽媽的人確實和社會脫節了,要不就是容易說教,要不就是敏感自卑,遇到一點外界挫折就很容易躲回家里。
結語
感覺全職媽媽真的是一個“高危行業”,危險就危險在和社會脫節并且自身價值很難被看到。
但是結婚生子又是很多人的人生必走環節。
大家覺得,到底應該如何解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