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茶園春意滿溢
勃發的茶芽吐露新綠
茶農穿梭于茶園間
忙碌著今春第一波“黃金葉”
連日來,文井江鎮迎來春茶采摘旺季
同時也迎來一波工藝革新
實現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制茶大師指導
枇杷茶制作提質增效
近日,位于文井江鎮的蜀茶集團邀請中國制茶大師、祁門紅茶非遺制作技藝傳承人劉同意對枇杷茶制作方式進行“問診把脈”,著力提高枇杷茶制作工藝。
劉同意
中國制茶大師、祁門紅茶非遺制作技藝傳承人
我發現在萎凋槽的孔通風方面,你們的細節做得還不夠,萎凋的時間太長,對品質有影響。
制茶分為萎凋、揉捻、發酵、干燥、封選等步驟。其中,萎凋作為制茶工藝的第一步,指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均勻將茶葉攤放,使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生適度物理、化學變化,散發部分水分,使莖、葉萎蔫,色澤暗綠,青草氣散失。
針對文井江鎮枇杷茶制作普遍存在萎凋工藝上的不足,劉同意從濕度、溫度調整方面進行指導。蜀茶集團立即根據指導進行整改,效果立竿見影。
蒲小龍
蜀茶文井貢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從茶青到成品茶的制作時長大幅度縮短,以前萎凋需要10個小時以上,現在5個小時就能搞定,大大縮短了成品茶的生產時間,并且使茶的品質更好。
產銷對接暢通
茶農增收有保障
蜀茶集團作為文井江鎮枇杷茶的龍頭企業,原產地采摘原產地生產,優良的茶品質使得蜀茶集團的茶葉遠銷國內外,并且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針對春茶銷售,文井江鎮集體經濟組織充分發揮橋梁作用,主動對接茶葉加工企業,簽訂茶青收購協議,打通“茶園到車間”的直供渠道。通過統一采收標準、集中運輸配送,既降低茶農的市場風險,又為企業提供穩定優質的原料。
蜀茶集團“龍頭企業+村集體公司+農戶”的茶青供應合作模式,有效解決了企業原料收集難和農戶茶青售價不高的問題,雙方已簽訂1.5萬斤的供求協議。目前,首批春茶已陸續上市,憑借清香醇厚的品質,備受市場青睞。
“茶文化+”
茶旅融合發展開啟新篇章
文井江鎮有千年以上的枇杷茶樹10余株,百年以上枇杷茶樹2000余株,一年鮮茶葉年產量達40萬公斤。作為唐宋時期“八大名茶之一”,枇杷茶種植歷史悠久,還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得天獨厚的資源,促使文井江鎮積極探索“茶文化+”發展模式,做好茶旅文章。
萬曉偉
文井江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目前,文井江鎮已打造茶文化科普研學路線3條和制作體驗點位2個,多措并舉,努力實現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3條文化科普研學線路:
1
大坪村村委會——高家漕——茍家港——山水緣家庭農場(采茶、制茶體驗)——大坪村村委會
2
崇州蜀山大坪自然教育基地(大坪村5組周家灣)——大坪村村委會——到沙坪壩茶園采茶——智慧山莊體驗制茶——蜀山大坪自然教育基地返程
3
大同村茶廉文化中心——枇杷茶茶園——周家大院——千年枇杷茶古茶樹——茶廉文化中心
2個制作體驗點位:
1
馬家社區山水緣家庭農場
2
蜀山大坪自然教育基地
作為文井江鎮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枇杷茶產業還將持續優化“政府引導+集體統籌+企業合作”模式,推動茶產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同時通過“茶文化+”,不斷挖掘發展潛力、激活鄉村活力,助力茶農增收、茶業發展、鄉村振興。
春茶采摘進行時,感興趣的游客可前往文井江鎮,感受這份一人一簍采茶忙,春風十里不如一品滋味的悠然,體驗枇杷茶從采摘到制作的全過程,聆聽一片葉子富一方的動人故事。
記者|楊蕊荻 任九橋
編輯|余霞 張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