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政府當地時間3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數百家美國牛肉企業的對華出口資格于16日到期后,美國對華牛肉銷量大幅下降。截至3月20日當周,美國對華牛肉出口量幾乎為零。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發言人喬·舒勒說,因此,美國出口商和中國買家不愿意就資格到期后生產的美國牛肉達成交易,因為不確定這些牛肉是否能獲準交貨。他說:“沒人愿意讓產品面臨風險。”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當周,美國對華牛肉出口量幾乎為零,僅為54噸。
貨船(資料圖)
為啥偏偏選牛肉這塊呢?其實,背后跟美國的選舉制度有很大關系。美國牛肉的主要產區,比如得克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大部分都是共和黨的選民集中地。中國通過精準限制農產品的進口,正好能對特朗普政府的那些關鍵選民群體上施加經濟壓力。那些州的農民和工會們,一旦看到中國不再采購他們的產品,支持特朗普和中美貿易戰的政客也就沒戲了。特朗普雖然看起來不怕中美貿易戰,但他更加害怕的是自己在國內的支持率下滑。
內布拉斯加農業協會主席馬克·史密斯直言:“我們成了政治博弈的犧牲品。”替代方案的成熟讓中國底氣十足。巴西對華牛肉出口量五年間翻了3倍,2024年以43%份額穩居第一;阿根廷冷凍牛排正通過中歐班列冷鏈專線15天直達重慶;甚至俄羅斯牛肉也異軍突起,今年前兩個月對華出口激增124%。站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冷庫前,進口商王經理滑動手機里的供應商名單:“現在找貨比三年前容易多了,美國牛肉?除非價格打七折。”
美國街景(資料圖)
而且,中國停止進口美國牛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中美貿易關系的影響外,進口美國牛肉的質量問題亦是重要因素。盡管美國是全球主要的牛肉生產國,但其牛肉產品也面臨一些爭議。美國允許在畜牧業中使用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而出口至中國的美國牛肉曾多次被檢測出萊克多巴胺超標。因此,中國停止進口美國牛肉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宜簡單歸結為單一因素。如果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可能導致雙邊貿易關系全面脫鉤。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對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簡直像是在開玩笑,以芬太尼為幌子進行了兩輪加征。而這么做的背后,是想通過關稅調控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把制造業“呼喚”回美國,讓其經濟版圖再度偉大起來。但特朗普政府或許沒有料到,中國中方態度這么堅決,并沒有被這些虛張聲勢的措施嚇住。相反,中國低調且堅決地走出了自己的步伐,用一系列反制措施來回應美國的關稅炮火。從雞肉到大豆,從棉花到水產品,關稅反擊戰打得風生水起。
特朗普(資料圖)
商務部最新公告顯示,我國已將15家美國企業納入出口管制清單,重點針對美方高科技領域。這一舉措標志著我國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科技主權方面邁出重要一步。被列入清單的企業將受到嚴格的出口限制,此舉旨在遏制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優勢地位。該決定反映了我國在應對國際科技競爭中的堅定立場,同時彰顯了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此次管制措施的實施,將有效防范核心技術外流。這一政策的出臺,也體現了我國在全球科技治理體系中日益增強的話語權。
如今美國打算重振制造業?可國內連技術熟練的工人都招不滿;要說科技分家?硅谷那些大公司哪個在中國沒投下大堆的錢;想用金融制裁施壓?美元那霸權地位早就漏洞百出。結果想聯合伙伴一起對抗中國,卻發現歐盟、東盟都在急著跟中國簽自由貿易協議。這種情況,按網友的說法就是:本想給中國下個套,沒想到自己先栽進去了。看看中國這邊,整個產業鏈穩如泰山,新能源、數字經濟這些新領域都沖在最前頭,14億人的消費市場。有了這些硬實力,才能在談判桌上挺直腰桿,平視對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