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靠咖啡續命,晚上又被失眠反噬?深夜輾轉反側,數羊數到幾百只卻仍清醒?你并非孤例。據統計,近10年來,我國睡眠障礙的發病率持續上升,目前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
睡個好覺,為什么這么難?本文教你四步打破失眠怪圈,重獲深度睡眠。
現代人失眠的三大因素
壓力過載:大腦“24小時在線”
工作、家庭、社交的多重壓力讓大腦長期處于“高速運轉”狀態。職場“996”、房貸、育兒焦慮等,讓很多人即使躺下也無法讓大腦“關機”,形成“越想睡越清醒”的惡性循環。
電子設備:藍光打亂“睡眠開關”
手機、平板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助眠激素)分泌,打亂生物鐘。調查顯示,睡前刷手機1小時的人,入睡時間平均延長40分鐘,且睡眠質量下降30%。
不良習慣:晝夜節律“亂套”
“報復性熬夜”、周末“補覺”、晚餐過飽、半夜進食、咖啡因濫用等,都在破壞身體的生物鐘。例如,凌晨1點后進食會刺激代謝,導致大腦誤判為此時“該清醒”。
四步助你改善睡眠
第一步:打造“睡眠友好型”環境
首先,遮光與安靜是基礎,使用遮光窗簾,必要時搭配眼罩或耳塞;其次,室溫控制在18-22℃,避免過熱或過冷影響身體代謝;再次,睡前1小時遠離電子設備。此外,床與睡眠需“專一化”——避免在床上工作、刷劇,讓大腦形成“床=睡眠”的條件反射,從而更快進入深度放松狀態。
第二步:放松身心,減輕壓力
學會在睡前放松身心,可有效緩解失眠癥狀。大家可嘗試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溫水泡澡等放松技巧,幫助身體和大腦進入放松狀態。此外,保持積極的心態,學會釋放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也是改善睡眠的關鍵。如果壓力實在難以排解,不妨找親朋好友傾訴,或者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第三步:規律作息,重建生物鐘
生物鐘紊亂是失眠的常見誘因。每天盡量在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即使是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時間差異,幫助身體建立“睡眠記憶”。白天晨起后接觸自然光10-15分鐘,能調節晝夜節律;若夜間失眠,白天小睡不超過30分鐘,避免“過度補覺”導致夜間睡眠壓力。此外,睡前避免劇烈運動和攝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為身體創造一個寧靜的睡眠環境。
第四步: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
若連續三個月以上每周至少出現三次入睡困難,建議及時就醫評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相關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中中藥治療失眠的接受度非常高,如在中醫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創新中藥——益腎養心安神片,具有益腎健腦、養心安神的作用。其組方源于東漢醫圣張仲景的酸棗仁湯、百合知母湯,并添加了補腎填精和理氣活血的成分,對失眠可實現標本兼治。
臨床研究證實,益腎養心安神片可有效改善失眠癥(心血虧虛、腎精不足證)患者的入睡困難、睡而易醒、早醒、睡眠時間短、多夢等問題,同時明顯改善心悸、神疲乏力、健忘、頭暈、腰膝酸軟等癥狀,且臨床應用安全性良好。
失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越焦慮越失眠”的惡性循環。通過環境優化、規律作息和積極治療等方式,希望大家都能逐漸告別“失眠怪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