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戶外游又火爆了起來。有旅行社年均出團量在100多個/周,3月達到150-200個/周。
“一到節假日,江浙的山上就長滿了上海人,”網絡上,有人這樣戲稱,這或許不是一句調侃。
天氣一般的周末,上海來爬山的隊伍依然從山腳下蔓延到半山腰;村民憑魔術巾顏色就能判斷,“你們都是上海來的吧”。
徒步的人越來越多,逐漸發展出i人局、姐妹局等多種玩法,甚至還有出發遲的“睡懶覺特供團”。
“天天待格子間,想出來走走”“有力氣對抗周一的現實世界”,囿于鋼筋水泥里的都市人,一頭扎進山野里,短暫吸取自然的能量,再回到城市。
戶外團里不乏每周都去徒步的人,有人買了會員卡,周周來刷,一個團平均下來不過一頓外賣的價格。
也有出逃失敗的人,行程還沒開始,接到了任務回去加班,只能離隊。
春天一到戶外游火爆,買會員卡周周刷路線
3月份的最后一個周日,包郵區的天氣乍暖還寒,但依然沒有阻擋人們踏青的心。
以“半山李花滿山雪”風景出名的浙江蕭山三泉王村,盡管李花已經落完了,在周日一天,依然迎來了至少3個從上海出發的徒步團,還可以看桃花和油菜花。
“我們今天兩個隊,總人數近百人,是個百人大團,從上海出發的還有另外兩個團,山上人多,路窄的地方大家注意安全,”出發的大巴上,領隊叮囑道。車行到服務區時,領隊也會提醒,“今天服務區里的上海大巴也很多,大家記好我們的車牌號。”
春天一到,徒步團迎來了旺季。徐匯、松江、普陀等地的等旅游集散地迎來了大量等待出發的旅行團,凱旋路上排隊的團號從1一直到100多號,順著馬路一路排過去。
“3月22日23日的周末,上海出發的團有200多個,29日30日的天氣差點,但也有150多個團,”游俠客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據悉,該旅行社一般一周的團量為100多個。
本地人對上海來的游客已經司空見慣,山腳下,村民看到路過的隊員包上系的魔術巾,便問道,“你們都是上海來的吧?”
對于熱愛戶外的人來說,在周末逃離工作生活的城市走進山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我每周都出來玩,”上海人小倩說道。
因為跟團頻繁,小倩直接買了游俠客戶外會員卡,可以免費玩很多一日游線路。“夏天太熱不出來,所以我都是一個季度一個季度地買季卡,上一張卡是11月買的,3月到期,又買了新的。季卡599元,一個團180元上下,玩到第四次就開始賺了”。
因為會員卡有免費跟團次數上限,出游頻率高的季節,小倩甚至會買兩張卡,清明這樣的節假日使用不同的會員卡,多天多次出行。
當天團里,像小倩這樣買了會員的不在少數,“這樣的一日線,大概一半以上都是會員卡。出游多時間自由的阿姨爺叔買年卡,周周都出來,一次價格就三四十元;上班族買月卡季卡,適合出游的季節多玩幾次,月卡299元,一個月玩兩次就回本了。”
i人局、姐妹局、睡懶覺特供團,花式玩戶外
江浙有那么多山,供上海人一年四季不停刷嗎?
“我每周都去,也很少刷到重復路線,光西湖都有不同的玩法呢。”小倩說道。
在周邊的山里田間,春天賞花、夏天溯溪、秋天看葉、冬天看雪,不同季節有不同玩法;有的線玩疾速、基本全程都在跑,有的線玩攀登、手腳并用有趣味。
冬天也有的玩,從去年冬天開始,夜游古鎮線路多了起來。“戶外線大多要早起,冬天早起困難。夜游古鎮的線路中午出發、下午徒步、晚上游古鎮,既可以睡懶覺,有的古鎮晚上還免門票。”
“即使沒有心儀的路線,就報個80元便宜的,就當是練腿了,”回程大巴上,小倩已經打開了各戶外出行平臺,尋找下一個目的地,“每周最開心的就是看新上了什么線路,選擇這個禮拜要去哪走。”
正值賞花季,春季線路更新頻率更快,花開了就上架路線,花謝了路線就下架,“這周150多個團中,約有30 個團都是新線路。”工作人員介紹道。
來戶外徒步的人越來越多,戶外團也衍生出各種玩法,i人徒步團、姐妹徒步局。i人徒步團,沒有自我介紹,還增加八段錦、自制香囊等環節,更加修生養性。因為戶外團女性占比高,且不少女生是獨自出游,姐妹徒步局應運而生。
戶外旅行團機構也各種各樣,有強調環保的旅行團,有集散地分布在全市各地、方便出行的旅行平臺,有的把不用早起寫進宣傳語,有的拉滿性價比。
因為愛好戶外,小倩會自己乘高鐵地鐵去杭州九溪十八澗這樣的交通易達路線,也會去不同戶外平臺報團。如今她已經對上海各大戶外旅行團如數家珍,哪家集合地多、哪家行程時間把控嚴格、哪家成團風雨無阻,小倩都很清楚。
逃進自然里,收獲與日常對抗的力量
是什么吸引著他們頻繁出入自然?
“想要出來散散心,思考下一步的職業規劃,”一名做了三年軟件開發工作的年輕男孩子介紹。
“平時坐辦公室,想要周末出來活動活動,”在浦東做演出行業的小陳說道。
“無論如何是不能在家的,在家就攤著點外賣,”小倩說道。
“為了沖淡周一要面對的真實生活帶來的痛苦,”領隊“精靈”說道。
困在格子間的都市人,選擇在周末擁抱自然,洗去工作與生活的疲憊與灰塵。
也正是基于此,旅行團常有的自我介紹破冰環節,如今已經逐漸被改進為只請部分玩家做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之前算是戶外圈的傳統,大家有出來社交的需求。但現在大家參加戶外,主要想的是放松,不想自我介紹有壓力,就改成部分人自我介紹了。”
奔向自然的腳步有時候也會被意外拽回。車行一半到服務區休息時,領隊告知,有一名隊友提前離隊了,“突然接到任務,回去加班了。”
“有次更夸張,我剛開上高速,有人說要回去加班,我說這高速上咋回去,”大巴司機接過話,說起另一位旅程還未開始就被截胡的打工人。
本著簡單的心,往往收獲更多。主打i人的團隊反而氛圍特別好,“甚至在回程大巴上K歌。”當天三泉王村的領隊愛好攝影,帶了補光燈、反光板、無人機、長焦鏡頭等一堆專業設備,行程結束,不少隊友收獲了美美的人生照片。有的人來的時候一個人,行程結束,擁有了可以拼一碗面的新朋友。在楓涇服務區,老家楓涇的阿姨與年輕人打成一片,買了很好吃的本地豆干分享給大家。
清明將至,接下來的這個小長假,你選擇去哪里親近自然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