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海和南海問題上,美國多次靠近中國紅線,不僅大放厥詞,還多次在中國周邊海域聯合盟友進行演練,給地區局勢造成了動蕩。
在中美摩擦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美海戰似乎一觸即發。
多國都在對中美局勢進行推演,專家利用雙方手中的軍事裝備進行模擬。然而,英國一位專家卻站在不同的角度, 他表示,決定中美海戰輸贏的不是導彈也并非航母。
導彈和航母多年來一直被視為戰爭中的決定性武器。航母身為大國重器,在海上有著強悍的戰斗力,其經常被人們稱之為“海上城市”。
它能夠攜帶大量戰斗力,在世界任意海域形成碾壓性力量。美國就以航母為中心組成海上編隊,遠赴各地維持世界霸權。
對于世界幾乎所有國家而言,11艘核動力航母的威懾力都是極強的,單獨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其實不如美國。
然而,假如中美爆發海戰,那一定是美國觸及了中國的底線,一個南海,一個臺海,全部都在中國近海處,靠著我們的海陸空三方面力量,中美勝負僅憑航母區分,是個有失偏頗的說法。
所以航母只能作為戰力的一部分來考慮,遠遠達不到決定性的標準。那么,導彈可以嗎?
中國的導彈種類豐富,要打擊美國航母,中國有東風-26和東風-27;要打擊美國本土,中國有已經試驗成功的洲際導彈。
根據不同的威脅,我們可以發射不同的導彈應對。有了導彈,那些具備威脅的軍事目標將會失去力量,而對于美國航母來說,一旦被導彈摧毀,那美軍將會直接失去戰斗力。
所以只要導彈投的多,它就能夠對敵方形成威懾,這也是為什么導彈會被認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不過,導彈的使用很有可能會引起更動蕩的局勢,就像是俄烏沖突一樣,自俄羅斯發出“榛樹”導彈之后,立即引起了國際范圍內強烈的不安全感。
導彈的威力本就巨大,如果搭載核彈頭的話,那戰火將會不可避免地蔓延,這種毀滅性打擊的力量是中美都不想看到的,所以如非萬不得已,中美都會盡量避免使用這種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武器。
那么,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在于導彈嗎?
一位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的專家認為,不是導彈,也不是航母,而是“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在他的觀點中,中國和美國的軍事實力相差不大,導彈可以被攔截,航母等海上力量也勢均力敵,就算是中美對對方進行全力打擊,這兩項因素都很難起到決定性作用。
但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卻不同,在雙方實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誰的態勢感知能力越強,誰就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那什么是態勢感知能力呢?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收集軍事戰場的關鍵信息,然后進行分析,并且推測出敵方下一步的行動,并做好應對的措施。
也就是,現在要進行戰爭,就需要用到科技手段來輔助。
幾十年之前,人們沒有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就憑著誰的炮火殺傷力強,誰的炮火多,誰的武器先進來決定。
但現在戰爭一整個升級,你就算炮火殺傷力再強,只要查探不到敵方的信息也是沒用的,因為對方時刻精準掌握著你的位置,你可以打100發中一發,但具有態勢感知能力之后,對方可以一發命中并形成重創。
最經典的例子要數1991年的海灣戰爭,彼時的伊拉克軍事實力也很強大,對美國是有著一戰之力的,但結果呢?
42天的時間,美軍就直接對伊拉克形成了碾壓之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美軍對于戰場的感知能力強。
天上的衛星能夠充當他們的“眼睛”,美軍能夠深入了解到伊拉克的指揮部在哪里,伊拉克軍隊接下來的行動方向是什么。
只需要掌握到這些,美軍就提前做好準備,對指揮部進行打擊,在對伊拉克軍隊的行動路線進行毀滅,這樣一來,伊拉克軍隊直接遭受重創,失去了領頭羊,接下來美軍只需要輕松進場即可。
而伊拉克這邊,連美軍的影子都沒看到,就已經失去了行動能力,這就是戰場態勢感知的可怕之處,掌握了敵軍的信息,相當于“開了掛”,勝利唾手可得。
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讓全世界都意識到了戰場感知能力的重要性,接下來的30年時間中,多個國家都在積極發展現代化戰爭手段,比如說電子科技、信息等等。
然而,現代化的轉變非常考驗一個國家的能力,首先是科研技術要能跟得上,其次則是戰士們作戰觀念也要跟得上。
顯然,近幾年我國在軍事技術上的發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戰場態勢感知這一塊,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
我國的衛星技術不斷進步,高分系列衛星和遙感衛星等都令我國的偵察能力迅速增長,不管對方有什么動作,我們都能提前做好部署。
科技方面,我國現在的無人技術更是獨步全球,機器狼可以代替戰士執行一些較為危險的任務,而日常的探測這可以交給仿真機器蛇,機器鳥等等,他們在經過偽裝之后很難被敵方分辨,但我們卻可以通過這些來探查到敵人,從而在戰場形成優勢。
電子戰方面,我們也研發了多種干擾設備,面對一個軍事實力相似的對手,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他行動之前先將雷達給干擾掉,從而讓敵方難以獲取正確的戰場信息。
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工智能也躍升至世界領先狀態,可以說,在戰場態勢感知方面,中國一直在追趕并且超越。
即使美國有著絲毫不弱于中國的軍事技術,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并不會無緣無故和中國爆發戰爭。
對于美國來說,勢均力敵就是輸了,他們現階段無法承受與中國進行戰爭所帶來的代價,持久的消耗戰必然會對美國造成嚴重的打擊,所以臺海和南海固然聚集著諸多矛盾,但美國并不會直接出兵公然踩踏中國底線。
不過在面對愈加緊張的地區局勢,我們仍然要做好準備,盡全力提升自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以絕后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