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小企業而言,一方面極度渴望AI賦能,尋求新的生產力增長模型;但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數據、算力與人才瓶頸,進度止步不前。
那么,真正的數智化轉型模型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對作為中國經濟最核心構成的中小企業而言,怎樣的助力方式才是其能緊跟這波AI技術紅利的最佳姿態?
作者|斗斗
編輯|皮爺
出品|產業家
數智化轉型,正在成為2025年中小企業發展的核心命題。
近年來,國家政策對中小企業數智化的支持力度持續加碼?!吨行∑髽I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中小企業上云率將超40%,規上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將達到75%。
這不僅是時間表,更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對中小企業而言,數字化或者說數智化轉型,已從“可選項”升級為關乎生存的“必選項”。
政策之外,技術推動力也在加速顯現。
一個關鍵節點是DeepSeek帶來的AI技術落地浪潮。憑借強大推理能力、低成本和開源特性三大核心優勢,DeepSeek正在加速推動中小企業數智化轉型的意愿和需求,AI技術等數智化轉型模型向企業場景的覆蓋正在被悄然加速。
然而,現實卻并不樂觀。
一組來自《中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報告2024》的數據顯示,98.8%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啟數字化轉型,但數字化水平較高、由智能驅動的中小企業占比僅為3.2%。
這一數字鴻溝的背后,是認知彈性與實踐落地的結構性矛盾——對中小企業而言,一方面極度渴望AI賦能,尋求新的生產力增長模型;但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數據、算力與人才瓶頸,進度止步不前。
那么,真正的數智化轉型模型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對作為中國經濟最核心構成的中小企業而言,怎樣的助力方式才是其能緊跟這波AI技術紅利的最佳姿態?
在華為云開年采購季里,一個答案正在出現。
一、中小企業數智化浪潮里,“真需求”和“偽服務”
實際上,更精準的一個總結是:中小企業的數智化轉型正呈現出一個復雜的圖景——一邊是“集體覺醒”,一邊是“分層斷檔”。
2024年,匯豐曾發布過一項面向全球八大主要市場的中小企業調查,顯示68%的內地中小企業計劃投資AI技術以提升運營效率,重點是這一比例位居全球首位。
這種強烈的AI意愿,隨著DeepSeek帶來的AI技術平權,在今年被進一步強化。對于中小企業而言,DeepSeek的“物美價廉”且“觸手可及”的特性,似乎為它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數智化未來的窗口。
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賣方市場極為活躍。技術服務商或者不少云廠商紛紛推出面向中小企業的AI產品、應用、服務等,以不同路徑切入中小企業需求腹地。
比如當下較火的一體機,再比如不少服務商面向企業推出的AI應用或者AI工具鏈。
不過,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這些“AI加持方式”真的好用嗎?答案可能并不樂觀。
首先是隱性成本。
一體機包含復雜的軟硬件組件,后期維護往往被低估,甚至需要額外支付年度服務費。且高算力設備功耗問題更是不容忽視,長期運行導致的電費支出可能遠超企業預期,尤其對于場地和成本敏感的中小企業,這種負擔尤為沉重。
其次,從市面上如今的一體機樣式來看,其性價也并不高。
許多一體機預裝了特定行業的算法,但這些非標配配置往往需要企業支付高額定制費用,而實際功能與通用方案差異卻微乎其微。隨著企業業務發展,為滿足未來擴展需求,企業還可能被迫購買高于當前需求的配置,導致算力資源閑置。
技術層面也存在挑戰,一體機與企業現有網絡架構、操作系統等IT基礎設施的兼容性問題,可能延長部署周期。此外,預置模型無法完全適配企業獨特的數據特征,例如方言語音識別、小樣本工業檢測,企業不得不額外投入人力進行數據標注和模型微調。
更糟糕的是,就當下而言,一體機的開發者工具鏈往往也并不完善,企業難以實現二次開發能力,進一步限制了其靈活性。
從這個角度看,一體機的部署模式雖能在短期內緩解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從長期價值的角度來看,它更像是一種“智商稅”。
這樣的服務模式,顯然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在數智化路上的長期轉型需求。
二、重新理解中小企業的數智化轉型
能夠清晰感知到的是,中小企業在AI技術應用中的需求與主流AI云服務的供給之間存在顯著錯位。這種錯位的核心矛盾在于:中小企業的業務場景復雜度高、資源有限、組織能力薄弱,而現有AI云服務產品普遍存在“標準化強、適配性弱”“技術先進但落地難”的特點。
這種矛盾不僅限制了AI技術在中小企業中的實際應用,也暴露了現有服務模式與企業需求之間的深層沖突。
例如,許多中小企業缺乏系統整合能力,導致AI應用難以與現有軟件工具打通。數據無法流通,企業無法基于數據推動決策,最終形成技術孤島。
決策層的認知偏差進一步加劇了問題。許多中小企業在這一輪AI浪潮中,過于關注技術參數,卻忽視了自身業務場景的復雜性,導致技術難以落地、難以實用。
更深層次的挑戰還體現在人才和數據層面。一方面,中小企業缺乏將AI技術轉化為實際業務應用的專業團隊;另一方面,隨著AI時代的到來,數據安全問題日益嚴峻,企業需要應對更大的合規壓力。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適配中小企業的數智化“模型”?
首先,中小企業需要的AI,一定是聚焦于解決具體業務痛點,而非追求技術參數。這要求AI模型需要輕量化、低代碼化,能快速嵌入現有業務流程。
此外,AI服務需具備低成本、高靈活性的整合能力,能夠與現有的ERP、CRM等系統無縫對接,支持API開放和模塊化擴展,避免“數據孤島”和重復建設的同時,幫助企業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更重要的是,AI服務需要提供從數據采集、治理到分析的一站式能力,幫助中小企業將數據轉化為可操作的洞察。
此外,安全可信的底層架構也不可忽略。服務商的AI服務必須滿足數據本地化存儲、隱私計算等合規要求,同時通過云原生架構實現彈性擴展和災備能力,確保企業在技術應用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這些要求,一個理想云服務范式逐漸顯現。
它應該是按需付費的,企業只需簡單配置即可快速上線;它應該是一個AIaaS平臺,具備開放算法訓練和模型微調工具鏈,支持企業基于自身數據迭代優化模型,而非完全依賴廠商預設;還應該是可以整合ISV、咨詢公司、第三方服務商,在“技術+業務+實施”閉環下,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總而言之,這個數智化“模型”一定是全生命周期的、全棧式的、具備長期價值的。即其并非標準、泛化的AI產品和AI服務,而是真正能落地到業務、具備組織加持能力以及數據保障能力的數智化方案。唯有如此,才能讓AI真正融入中小企業,將技術轉化成真正的生產力。
三、華為云,交出一張答卷
實際上,這正是華為云推出的方案。
從行業動作來看,和市場上熱炒的“一體機”不同的是,針對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高昂硬件投入與運維成本問題,華為云推出基于云原生架構的昇騰適配版DeepSeek-V3&R1部署方案。企業無需購置昂貴硬件,只需按需調用算力資源,可以實現“用多少付多少”的彈性模式。
和一體機相比,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初始投入,還避免了長期運行中的電費和維護成本,讓中小企業能夠以極低的門檻邁入AI時代。
此外,面對中小企業業務場景復雜、AI能力與業務脫節的難題,華為云昇騰AI云服務提供開放的模型微調和二次開發工具鏈,企業可基于自身數據優化模型,確保AI能力與業務場景深度契合。
這種“量體裁衣”的從模型到應用的適配方式,不僅提升了模型的實用性,還幫助企業逐步積累屬于自己的AI能力,實現從工具使用到能力沉淀的跨越。
同時,針對中小企業人才短缺和數據治理難題,華為云也更構建了覆蓋數據存儲、計算資源、AI開發的全棧技術矩陣,提供端到端的數智化轉型方案。
比如在算力底層,Flexus云服務器X實例性能達競品1.6倍,比同規格競品降本30%。Flexus云服務器L實例讓輕量級AI應用部署效率翻倍。Flexus云數據專注中小企業需求,提供開箱即用的輕量級數據管理;
在AI開發落地層面,昇騰AI云服務提供全球算力基礎設施,ModelArts Studio平臺能夠提供簡單易用的模型開發工具鏈,降低大模型定制門檻,通用AI七件套覆蓋OCR/語音等7大場景,支持快速構建智能客服等應用;
在安全層面,華為云云上云下一體化方案,涵蓋Web應用防火墻,SSL證書管理,DDoS高防AAD等,實現了統一安全運維,且開發運維工具鏈覆蓋全流程,縮短了AI應用商業化部署。
這與一體機的模式有著本質區別,如果說一體機是“一次性購買的昂貴硬件、預置模型的固定工具箱、割裂的單點工具”,那么華為云的DeepSeek解決方案則是“靈活的云原生算力服務、靈活可塑的工具工廠、全棧整合的數智化平臺”。
這些能力的背后,是華為云自身在AI時代的全棧積累。
據了解,如今昇騰云服務面向開發者提供了全流程AI開發工具鏈,在垂直解決方案層面,更是打造了60+行業提供定制化方案。在算力側,其整合自研鯤鵬/昇騰處理器、分布式存儲及智能化網絡架構,相較于其它服務商更多元化、更具適配性。
如今這些從算力到數據再到應用的產品正在被華為云放到臺前,比如今年的開年采購季中,為了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的轉型門檻,華為云特別推出了一些新玩法。
比如,截止4月15日,個人用戶注冊即領價值7860元通用代金券包,覆蓋云服務器、數據庫等基礎資源;儲值返萬元券,最高享充10萬送39999元;以及活動時間內單筆訂單≥1000元或完成企業實名認證,即可獲得抽獎機會等等。
此外,更為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云還開放百萬級扶持通道,完成企業認證并提交申請,最高可獲100萬元上云代金券,為創新種子提供豐沃的“數字土壤”。
這不是簡單的促銷活動,而是華為云開年采購季以“開年領跑,乘云智勝”為支點,將昇騰AI云服務、Flexus云服務器等全部核心AI能力轉化為可規?;⒖烧鎸嵚涞丶映值闹行∑髽I轉型燃料,讓政策紅利通過云服務基礎設施直達企業。
也可以理解為,在這次采購季背后,對應的也更是一個企業接入AI全棧能力的入口,華為云通過各種產品方式、資金方式的組合配比,不僅讓中小企業可以迅速接入AI產品體系,也更能以最小的成本構建自身的AI原生進化力,獲得持續迭代的數智化動能。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這也正是華為云在AI時代交出的答卷。
諾貝爾得主瑪麗·居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成長不是被推著走,而是自己長出翅膀。”——這也恰是華為云如今交出的答卷寫照,即通過其全棧式的DeepSeek解決方案,中小企業不僅可以解決短期的AI轉型痛點,也更可以建立長期發展的底層架構,真正 “內生進化”的質變。
中小企業既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更是數智化轉型的主戰場。在這場關乎產業未來的變革中,需要的不僅是DeepSeek這樣的技術突破,也更需要像華為云這樣能將AI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加持的云廠商。唯有如此,占企業總數99%的中小主體,才能真正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基座。
這是AI的價值,也更是華為云等中國云廠商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