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打了3年多了,死了那么多人,每個人后面都有父母子女,不能等了,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我們都全力支持。歷史的進程是無情的
文章來源:南方雜志社
作者:詹得雄(新華社《參考消息》原常務副總編輯)
2月28日,美烏總統在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發生了“載入史冊的喧鬧交鋒”。美聯社報道說:“歷來莊重沉悶的外交辭令化成了指鼻子痛斥、高聲呼喝和翻白眼。”
這一幕在電視直播下迅速傳遍全球,舉世震驚。德國外長貝爾伯克第二天在電視上說:“很多人看了睡不著覺,我也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這不是一場噩夢。”是啊,如果是場夢,醒來一切如常,而現在要面對嚴酷的現實,德國媒體評論說:“世界的時代轉折終于到來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吵什么呢?簡單說,特朗普要求馬上同意停火;而澤連斯基強調主權、領土完整及道歉和賠款。特朗普總統的行事風格更像是一個說一不二的公司董事長,認為每個到他面前的員工都要乖乖聽話;而澤連斯基認為,他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特朗普都應該替他在談判桌上要回來。這可能嗎?這就惹得特朗普發火了:“你手里沒有什么牌!”“你是個獨裁者!”
顯然,澤連斯基沒有明白:美國現在對烏克蘭的政策變了,已經棄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這種說法,而改用“俄烏沖突”這個中性的詞。法新社2月21日報道說:“特朗普在采訪中再次拒絕將發動戰爭的責任歸咎于俄羅斯,稱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動了攻擊,但他們(指俄的對立方)不應該讓他(有理由)發動攻擊。”這話的意思是:俄是動手了,但這是你們惹的啊!
2月19日,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在歐洲議會發表了長篇講話,歷數北約東擴的歷史,“美國告訴你的一切都是謊言,但檔案非常清楚”。在蘇聯瓦解時,西方領導人拍著胸脯保證不會東擴一步,但實際上卻步步緊逼。普京曾在北約和G7等會議上一再呼吁西方停手,但東擴步伐一步沒停,直到2014年對俄友好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顏色革命”推翻。當時,美國議員麥凱恩和助理國務卿紐蘭都親自到場,后者還在基輔獨立廣場發放小餅干,用手機與美國駐烏大使打電話,討論誰適合接任總統。這通電話被俄羅斯截獲,成了美國策動烏克蘭變天的鐵證。
現在特朗普改變對烏政策的根本原因是美國財力緊張,實在耗不起了。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2月28日文章說:“此次對抗再次表明,特朗普并不像其前任拜登那樣,將烏克蘭視為西方世界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住的第一道防線。相反,它被視為增加美國預算不必要的成本因素,而這個因素應該盡快消失。”
真正可悲的是在獨立廣場吃了紐蘭小餅干的烏克蘭青年們。當時他們熱血沸騰,堅信西方民主會給他們帶來自由、民主、富裕;而現在,要么已經流亡,要么已成炮灰,要么在戰壕中苦等和平。烏克蘭婦女被侮稱為“歐洲子宮”,難道是民主的代價?
3月2日,被趕出白宮的澤連斯基來到了倫敦,歐洲領導人馬上給他“送溫暖”,一開始大有給錢給武器全力支持打下去的架勢。曾經說過北約已經“腦死亡”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感慨地對記者說:“我認為今天是戰略覺醒的時刻。”但網上的反應是“聳聳肩會心一笑”,潛臺詞是:你行嗎?
緊接著,特朗普下令暫停向烏克蘭供應武器,歐洲的口風馬上變了。歐洲領導人勸澤連斯基與特朗普和解,而澤連斯基3月4日表示他對同特朗普的爭吵“感到遺憾”,烏克蘭已準備“在特朗普的領導下”實現和平,盡快開啟談判以實現持久和平。
我國外交部發言人3月3日說,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制造者,也不是當事方。“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期待各當事方找到能照顧彼此關切、可持續和持久的解決方案”。
俄烏戰爭打了3年多了,死了那么多人,每個人后面都有父母子女,不能等了,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我們都全力支持。歷史是無情的,俄羅斯沒想到未能一舉取勝,而美西方也沒想到3年多了還沒打敗俄羅斯。這背后一定有深層的歷史邏輯。是是非非,自有歷史評說。歷史的腳步不會等待爭議,它一刻不停地向前邁進。中國一貫勸和促談,追求的是世界和平,希望人類能在和平的環境里共同建設美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