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聲勢浩大的巴黎峰會落幕,留給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卻是一地雞毛!法媒《世界報》毫不留情地戳破真相:“澤連斯基還想指望歐洲當‘保護傘’?趁早醒醒吧!”馬克龍牽頭組建的“自愿聯盟”,被嘲諷為“不自愿聯盟”——28國代表齊聚巴黎,口號喊得震天響,實際行動卻集體“裝聾作啞”。這場“安全保障”大戲,終淪為歐洲政治精英的“面子工程”!
歐洲“畫餅”成癮:自愿聯盟還是政治擺設?
法國總統馬克龍牽頭組建的"自愿聯盟",在2月28國代表齊聚巴黎的盛況下,卻被德媒《世界報》嘲諷為"不情愿者的聚會"。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雖到場助陣,但奧地利、加拿大等國僅派出大使級代表——這場面宛如一場精心編排的政治啞劇。
"歐洲連自身能源危機都束手無策,拿什么擔保烏克蘭安全?"觀察家尖銳指出,歐盟內部對軍援烏克蘭的分歧早已公開化。
德國總理朔爾茨的遲疑、波蘭農民的抗議浪潮,暴露出歐洲"經濟空心化"與"政治碎片化"的雙重困局。當特朗普放話"北約盟友須加倍支付保護費",馬克龍手中籌碼已所剩無幾。
盡管馬克龍在巴黎峰會上高調宣布法國將新增20億歐元軍事援助,并聯合葡萄牙等國湊出超22億歐元“援烏大禮包”,但這一“慷慨”姿態難掩歐洲內部分裂的窘境。
美國全程缺席峰會,特朗普政府冷眼旁觀,甚至暗中推動俄烏停火談判,與法國“拱火”立場形成鮮明對比。更諷刺的是,法英主導的“志愿聯盟”雖號稱31國參與,卻連派兵議題都未達成共識——意大利、希臘等國明確拒絕出兵,德國態度曖昧,匈牙利更是直接抵制會議,直言歐洲“不顧現實砸錢援烏”只會自損經濟。
馬克龍雖宣稱援烏資金將用于“增強烏軍可持續戰力”,但協議中既無前線維和部署,也無安全保障承諾,被俄媒嘲諷為“空頭支票2.0版”。澤連斯基期待的“歐洲鐵板一塊”終成泡影,而法國的“帶頭援烏”,更像是一場挽回戰略自主顏面的獨角戲。
美俄沙特密談:烏克蘭成“棋盤”,澤連斯基變“棄子”?
沙特利雅得談判桌上,俄美代表3月24日敲定關鍵協議:30天內暫停打擊能源設施、黑海運糧通道重啟。看似曙光初現,實則暗藏殺機——美國特使惠特科夫直言:"承認俄控區現實將是談判基礎。"此言一出,基輔當局如墜冰窟。
前美軍情報官戴維斯在訪談中痛批:"澤連斯基還在幻想西方軍援能扭轉乾坤,殊不知自己已成政治籌碼!"特朗普一邊施壓烏克蘭"用土地換和平",一邊譏諷澤連斯基是"靠戒嚴令續命的獨裁者"。更值得玩味的是,俄方談判代表貝塞達(Sergei Beseda)作為聯邦安全局資深顧問現身,被外界解讀為莫斯科已掌握主動權。
基輔政權危機:澤連斯基的“最后一顆子彈”?
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杜賓斯基在社交媒體發出驚人之語:"當停火協議簽署時,澤連斯基的總統任期將進入讀秒階段!" 雖然憲法規定的2024年5月20日任期時間已經過去,但基輔以"戰時狀態"為由取消選舉,反而讓特朗普抓住把柄猛攻:"支持率跌破4%的人憑什么代表國家?"
耐人尋味的是,俄軍近期突然減緩對敖德薩的空襲,西方智庫分析這是"以退為進"的心理戰。正如《深潛》頻道評論所言:"普京在等待時機——要么烏克蘭因內部分裂自行崩潰,要么西方盟友在賬單面前集體撤退。"
巴黎峰會的鬧劇,徹底撕下西方“團結援烏”的遮羞布。馬克龍的“聯盟”虛有其表,特朗普的“交易”暗藏算計,普京的“談判”步步為營。澤連斯基在美俄歐的夾縫中,既拿不到安全保障,又保不住國土完整,更守不住總統寶座。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當拜登政府忙著在G7峰會上拼湊"抗俄陣線",馬克龍卻悄悄派特使前往莫斯科試探水溫;當澤連斯基在基輔高呼"戰斗到底",前線士兵的彈藥配給已縮減三成。這場政治斗爭中,真正的贏家或許早已浮出水面:坐看風云的克里姆林宮主人,正將棋子穩穩落在歐亞棋局的關鍵交叉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