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監管總局下場,李嘉誠賣港口的交易已經暫停。但就在這個時候,又傳出李嘉誠準備賣掉電訊業務,并在英國上市的消息。對此,李嘉誠旗下集團發布了公告,具體內容是什么?對李嘉誠的情況,還不能掉以輕心嗎?
李嘉誠出售43個港口的交易已經暫停,但他似乎還有大動作。日前,有消息人士透露,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長和”)計劃賣掉電訊業務,并且在倫敦上市,預計總規模超過190億美元。如果這筆交易達成,將刷新倫敦近些年的交易紀錄。對此,長和發布公告,表示沒有出售電訊業務的計劃,但沒有否認對電訊業務和資產進行拆分的情況。顯然,李嘉誠是考慮賣掉電訊業務,而拆分的做法,則是他意識到相關交易可能違規,因此提前進行“分散風險”的安排。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李嘉誠出售港口的做法,就是一次試探行動。如果港口順利賣掉,那么與李嘉誠情況類似的其他香港富商,會陸續進行資產出售的舉動。然而,這次官方出手很快,李嘉誠賣港口的交易被叫停。看到這個情況,肯定有人意識到情況不妙,選擇進行“切割”,避免自己被“連累”。畢竟,長和的電訊業務規模達到了數千億,相關板塊不是李嘉誠一人就能主導。現在長和市值已經蒸發超過700億,這個情況勢必會讓不少與李嘉誠利益相關的人動搖,改變此前的態度。
不得不說,作為所謂的“國際投資者”,李嘉誠確實需要看清現狀,學會與時俱進。在這一點上,美國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庫克,就顯得非常“精明”。作為常年在中美之間打交道的人,庫克很清楚如果維持模棱兩可的態度,蘋果公司很容易引來中美的“聯合雙打”。而且,蘋果公司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和供應鏈,但用的又是美國的技術,這讓庫克必須在中美之間維持微妙的平衡。對此,庫克采取的做法,是一邊響應美國政府的要求,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并增加在美國國內的投資,但整個過程非常緩慢;另一邊,庫克頻繁來華,通過“捐款”的方式進行在華投資,并在中國進行各種互動,塑造“親華”形象。
相比之下,李嘉誠又做了什么?事實上,即便市場監管總局已經下場,全國出現了大量反對李嘉誠賣港口的聲音,但他只是暫停了在4月2日進行交易,并沒有徹底放棄交易。顯然,李嘉誠依然計劃將港口賣給美國財團,只是現在人人都盯著這件事,他想要等輿論風口過去后,再悄然恢復這項交易。而且,美國國務院已經發聲,毫不掩飾表示支持美國投資者獲得巴拿馬運河的港口控制權,這就是挑明了李嘉誠賣港口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政治交易。因此,李嘉誠的舉動,完全暴露了他“站隊”的真實意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