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勝利密碼,謳歌革命精神,抒發人民情懷。3月31日下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南京師范大學共同創排的《勝利之歌——歌聲里的新四軍》音樂黨課,在武警江蘇總隊機關禮堂正式展演。
演出以新四軍在江蘇大地留存的珍貴戰地歌曲為藍本,分為“烽火初燃”“魚水情深”“浴火重生”“勝利曙光”“薪火傳承”五個篇章。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的專家告訴記者,本次演出的18首歌曲具有典型性,涵蓋了新四軍的各個部隊的戰斗生活,以及抗戰各個時期的軍民魚水深情。既是一臺謳歌新四軍“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革命精神的歌舞劇,又是一堂抒發“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厚情懷的音樂黨課。
文本研究,轉向文藝落地。本場演出有16首歌曲誕生于江蘇或描寫新四軍在江蘇的戰斗生活,是江蘇寶貴的紅色非物質資源,如《白菜心》《保衛郭村》《黃橋燒餅歌》等。兩條敘事線索交替推進,一條線以朱克靖的視角講述18首軍歌,另一條線則通過不同曲目的VCR展現新四軍的歷史。
本場演出的演員全部來自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160名師生歷經180天的刻苦排練,獻映了這堂精彩的音樂黨課。
來自澳門的學生司徒穎瑤坦言,初讀劇本“黃橋燒餅”“軍民魚水情”等詞匯,僅是歷史課本里的符號,如今卻在《白菜心》的排練中具象化為百姓推著小車送物資的身影。她計劃將《歌聲里的新四軍》帶回澳門校園,“讓‘劉老莊連’的故事在氹仔島的教室里生根發芽”。
演唱《打個勝仗笑哈哈》的顏泯濤老師說:“作為演員,我得時刻提醒自己就是劇中人,每個動作、表情都要符合歷史真實。笑容得把握分寸,不能太拘謹,也不能太夸張,要讓觀眾看到發自內心的欣喜。整首歌的基調是沉重的,但在這份沉重里,更要傳遞出為了勝利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讓觀眾感受到新四軍將士不計生死、不計名利的英雄氣概?!?/p>
《歌聲里的新四軍》音樂黨課,是一次紅色非物質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南師大音樂學院副院長張昱煜表示,此次在音樂編創上保留歷史原味,同時融入現代編曲與舞臺技術,讓青年學子在藝術體驗中感受紅色精神內核。“我有幸飾演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團長朱克靖,不僅是寶貴的學習機會,更希望以此為契機,鍛造一支新時代的鐵軍戰地服務團,以文藝為媒,講好紅色故事?!?/p>
演出總導演、南師大舞蹈系副教授李凱偉提到,團隊通過實地考察、專家指導厘清歷史脈絡,以舞蹈、音樂劇等形式還原戰斗場景。同時,為了增強真實感,演出道具皆是一比一還原,這也成為激勵團隊攻堅克難,向完美呈現不懈努力的原動力。
南師大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梁江歌認為,傳承紅色音樂是藝術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擔當,需以“浸潤式演繹”拉近青年與歷史的距離。以《白菜心》《淮寶戰歌》為例,在編創中通過場景化敘事展現軍民情感與戰斗壯烈,讓觀眾在藝術震撼中重走紅色精神之旅。演出編創是師生與革命精神的同頻共振,既提升藝術能力,同時深化黨史軍史認知,實現文藝與思想的深度融合?!陡杪暲锏男滤能姟芬魳伏h課以藝術創新激活紅色基因,用青春創演開啟傳承共鳴,為高校思政課教育提供了“可感、可學、可傳”的啟迪。
本次《歌聲里的新四軍》音樂黨課展演,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與南京師范大學共同主辦,新華日報交匯點薪火頻道、新華美溧傳媒、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承辦,接下來還將陸續走進革命老區、紅色場館、部隊、學校,以“行走的紅色課堂”持續傳遞鐵軍革命精神。
江南時報記者 張梓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