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并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筆者后續將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故事!
在民國時期,有一位軍閥人物酷愛美食,他對食物非常講究,被稱作“民國第一吃家”,他不是別人,正是有著伴食宰相”之美譽的譚延闿。
譚延闿
譚延闿的一生堪稱傳奇,他集孝子,政治家,書法家和美食家于一身,在歷史長河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譚延闿出生在湖南一個官僚世家,其父譚鐘麟是晚清重臣,曾官居兩廣總督一職,出生在這樣一個晚清官僚之家,使得譚延闿從小不僅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還受到了非常的良好的教育,其父譚鐘麟為了能夠讓他成才,在其5歲時,便將其送到私塾讀書和學習,等到其歲數稍長之際,其父譚鐘麟帶他輾轉全國,師從各地知名學者文人,飽覽全書,不斷精進學識。
到了譚延闿11歲時,譚延闿不但可以寫出一手好的小楷毛筆字,還能夠寫制義文學,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在看過譚延闿的文章后,不由的稱贊譚延闿為當世之“奇才”。
1893年,13歲的譚延闿到長沙參加童子試,他發揮出色,考中了秀才,考中秀才后,他本可以繼續參加科舉考試,但是由于父親譚鐘麟年時已高,身邊需要有人侍奉左右,譚延闿便沒有參加接下來的科舉考試。
1904年,24歲的譚延闿參加了清末最后一屆科舉考試,他一舉高中會元,填補了湖南在清代二百余年無會元的空白,殿試時,他不僅文章內容寫的好,且字亦極為漂亮,極有可能被點為這次科舉試的狀元。
但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由于他與與譚嗣同同姓忌諱,慈禧太后內心對此有抵觸心理,因而欽點了書法亦佳的劉春淼為甲辰科狀元,譚延闿則被列為二等第三十五名進士。
譚延闿考中進士后,先是在翰林院任職,后續又憑借著自己在湘地的影響力和人脈,成為了湖南“諮議局”的議長。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革命人和湖南的立憲派推選譚延闿為湖南省都督,來主持湖南的大局。
出任湖南省都督的譚延闿接觸到了革命思想,選擇追隨孫中山先生,走上了革命之路。
在追隨孫中山先生后,譚延闿以革命黨人的身份先后參加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并加入了國民黨。
1925年,孫中山先生因病離世,已然成為國民黨元老人物之一的譚延闿憑借著聲望和影響力在1928年成為了南京國民的政府主席,但是他對權利并不迷戀和熱衷,而是將國民政府主席職位讓給了蔣介石,自己則是做起了行政院院長。
譚延闿和蔣介石以及馮玉祥
晚年時期的譚延闿樂得自在,除了每日練練書法,寫寫字,陶冶情操,剩下的時間便是研究如何吃好,譚延闿的父親就是一個吃家,他毫無保留的繼承了父親這個愛好。
當時,譚延闿以“伴食宰相”自居,他每日忙完了手頭上的事情,便開始在南京城里到處找美食,南京所有有名的飯店都讓他吃遍了,成為了名位名副其實的美食家。
譚延闿向來喜歡吃魚翅, 幾乎每餐必進,非魚翅不飽, 幾乎成癖,有一天,他應一個好友的邀請,參加一場酒宴,期間,他與好友聊及了魚翅,好友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說魚翅沒什么營養,味同嚼蠟。
譚延闿聽后,雖想反駁好友的這番觀點,但想到自己如果開口反駁,有可能會引起好友的不悅,便沒有開口反駁,而是點頭認可好友的觀點。
但是酒至半酣,酒宴上始終都沒有上魚翅,譚延闿為此有點按捺不住了,來回進行張望,好友見此情形,便請在場的賓客繼續點菜,而其他賓客則是開口表示菜肴夠了,不用在加,而當問到譚延闿時,譚延闿則是酒勁,微微一笑道:“如蒙不棄, 請賜嚼蠟如何?”
好友一聽此話,當即樂呵呵了起來,連忙示意家中的傭人上魚翅,供譚延闿食用。
譚延闿除了在外到處尋覓美食吃以外,他還在家中與家中的廚師研究起了美食,他與及其家廚根據以往的美食經驗,結合湘菜特點,制作出了一套私房菜——譚家菜,也被稱之為祖庵菜,這道祖庵菜后續逐漸發展演化成為了湘菜中的著名系列。
嗜好美食終究是付出代價的,由于譚延闿平日里一日三餐里都有葷食,這就使得他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他的右手常常感覺麻痹,為此,每天都要接受溫水浴和電療。
當時,身邊的朋友見他這樣下去不是好事,便勸他忌口,譚延闿則十分風趣地對朋友說道:“我一生好吃,現在自身每天都被清蒸一次,燒烤一次,大概是貪嘴的報應
后續,譚延闿家里聘請的醫生見譚延闿越來越胖,身體狀況不是太好,也是開口勸他少吃葷食,多吃蔬菜,做好營養搭配,身體才能恢復健康。
譚延闿
譚延闿這邊則是嘴上答應的好,表示聽從醫生的意思,以后多吃蔬菜,少吃肉,但是堅持了沒多長時間,他又開始各種不節制的吃葷食,為此,家中的醫生對他進行了“抗議”,他直接索性將家中的醫生給辭退了,他身邊的朋友為此十分不解,他則繼續饒有風趣的開口道:吃喝嫖賭,人生四大嗜好,嫖賭與我無緣,吃喝在所不辭。
譚延闿和同僚好友
也正是因為譚延闿不節制的吃葷食,這就導致了他身體狀況每日愈下,健康出來大問題,家里人便將他送到醫院進行檢查和醫治。
到了醫院后,醫生檢查完后,勸他改善飲食,如果繼續這樣放縱的吃葷食,將來很有可能會因腦溢血而死,但是譚延闿卻并不當回事,回到家中后,依然是我行我素的吃葷食。
1930年9月21日,譚延闿觀看騎馬表演,突發腦溢血,在在南京逝世,在譚延闿去世的前幾個月,他還與與同僚好友討論中餐與西餐的優劣,并表示對西餐的偏愛。
譚延闿病逝后,南京國民政府為其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國葬,將他安葬于中山陵旁的靈谷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