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安杜里爾宣布收購美國數值公司(Numerica Corporation)的雷達與指揮控制業務部門。
這是該公司在“垂直整合”策略下,持續圍繞供應鏈上下游所進行的進一步整合,增強了其在傳感器軟硬件領域的實力。
如果對安杜里爾公司當前的核心業務進行盤點,不論是自主監視塔/哨兵塔,阿爾圖尤斯、“狂怒”、“幽靈”等無人機系統,還是目前已獲得近20億美元訂單的反無人機業務,都離不開傳感器技術的支撐。而過去幾年,安杜里爾公司確實通過快速并購達成了在該領域的布局與技術儲備。
部署在美國陸軍連級單位的安杜里爾公司“幽靈”無人直升機。
安杜里爾公司的第一個產品“哨兵塔”,也是該公司推出的反無人機系統中重要的探測設備,其性能與傳感器技術直接相關。
一、快速并購,做足技術儲備
2021年9月底,安杜里爾公司宣布收購豐富影像公司(Copious Imaging)。這是一家于2017年從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孵化出的小公司,擁有廣域紅外持續監視傳感器技術(WISP),號稱“無源/被動傳感器技術行業領導者”。
安杜里爾公司在相關新聞稿中寫道:“WISP是長波紅外動態成像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實現對地面與空中目標的探測、追蹤和分類。與傳統雷達系統不同,WISP作為被動傳感器無需主動發射輻射信號,具備極強隱蔽性”。
WISP主要是通過陸基和艦載形式部署,也是反無人機系統的一部分。
在WISP技術基礎上,安杜里爾公司在2024年2月初發布了Iris。它被視為當前西方空軍正熱的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系統的低成本解決方案,直接競品是洛馬發布的TacIRST系統。據說安杜里爾公司該產品使用獨家的計算像素成像技術(CPI)來降噪、提高分辨率。
新聞稿中還有一句是:將WISP傳感器集成到雷達系統上可提高探測精度,或可用于在對抗環境中取代雷達。
而今,安杜里爾公司獲得了數值公司的雷達業務,將“望遠鏡”(Spyglass)、“火花”(Spark)近程防空雷達等王牌產品納入麾下,接下來必然會將新購的有源傳感器技術與公司已有的WISP等無源傳感器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出新一代的、帶著AI標簽的有源+無源傳感器組合解決方案。
而這對于安杜里爾公司來說,是通過并購將公司的業務/技術版圖進行拼合的又一個案例。
“望遠鏡”(采用Ku波段相控陣技術,號稱具有市面同類雷達中最小的射頻特征)這類近程防空雷達重點探測和跟蹤的空中威脅目標就是無人機。
不止于此,安杜里爾公司在收購了這家規模僅80人的小公司的核心業務后,還獲得了巨大的“隱形資產”:圍繞雷達等傳感器所積累下的諸多獨家、成熟的信號處理和跟蹤算法,以及傳感器融合軟件MFATS、指揮控制(C2)軟件“密米爾”(Mimir)等軟件。
官網新聞稿中表示,數值公司的旗艦產品“密米爾”憑借先進的軌跡追蹤、關聯及戰區級融合能力,將與“點陣AI平臺相得益彰”,增強了安杜里爾公司在戰場態勢感知、決策效率和火力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數值公司官網對“密米爾”的介紹,表示其有先進的多目標跟蹤和異構數據融合功能,可以融合大量傳感器數據,通過統一界面提供全面的態勢感知,并借助AI智能分析輔助作戰人員決策。
與此前幾家被收購對象一樣,安杜里爾收購數值公司的核心業務后馬上宣布在雷達開發和制造上加大投入,計劃在其“兵工廠1號”擴大雷達產品的生產規模。
二、繼續增強科研實力,買對了
進一步來看,數值公司在“算法”上的所長是“基因”決定。這是一家美國高校孵化的企業,創始人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應用數學教授奧布里·普爾(Aubrey Poore)。普爾教授的事業起點是20世紀80年代末,承接了IBM公司的研究課題,解決了多個傳感器如何跟蹤多個物體的多維分配問題;之后其參與過E-2C“鷹眼”艦載預警機上的雷達跟蹤算法優化。
直至1996年,他用自己教授過的《數值數學》(Numerical Mathematics)課程來命名新成立的公司Numerica(Numerical的意大利語)。這家公司的科技和工程建立在強大的數值方法與算法基礎之上。
數值公司創始人奧布里·普爾與接手公司管理后的他兒子。這是一家非傳統的小型企業國防承包商,聘請了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工程師和軟件架構師來提供最先進的技術。
數值公司憑借在算法上的深厚積累和扎實的研發能力,獲得了多個政府項目。在美國政府發起的、意在鼓勵科研創新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BIR)和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STTR)”中,該公司的171個研究項目獲得了官方資助。其中多個研究項目還與美國導彈防御局(MDA)的防空反導技術方向有關。
此外,在洛馬牽頭的美國彈道導彈防御系統(BMDS)、諾格牽頭的美國陸軍綜合防空反導作戰指揮系統(IBCS)中,該公司也有參與,負責提供先進算法和傳感器融合軟件。
數值公司官網的“核心技術”頁面不僅列出了主要技術,還有供下載的論文專利,并表示“閱讀我們的一些同行評審的論文,了解為什么我們被視為防空、反導和圖像處理領域的思想領袖。”
三、或將打造大規模反無人機系統
盡管目前手握20億美元規模大訂單的安杜里爾公司并未對外透露其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海軍陸戰隊等幾個軍方客戶所打造的分層反無人機系統具體使用了怎樣的方案,但按照該公司的產品理念,反無人機系統必然是以其技術和產品為基礎進行融合、組網。
不過,搭建一個(超)大規模的反無人機系統絕非是簡單的“1+1”,因為隨著系統的規模擴大,系統的復雜度必然會呈現非線性(如指數級、平方級、對數級等)增長。
系統工程角度來看,安杜里爾公司將與反無人機相關的技術和產品組合成“系統”時,必然會面臨系統熵增定律的考驗。
所以,安杜里爾公司必然要與負責BMDS的洛馬和負責IBCS的諾格類似,面臨反無人機系統內的各種算法問題。比如,針對可見光、紅外、雷達等不同技術類型、不同型號的分布式傳感器匯總而來的海量數據,如何處理、關聯與無縫融合?如何搭建起一體化的反無人機探測網絡,達成對無人機等目標的實時、精準的跟蹤與鎖定,進而為下一步的快速、高效打擊?這里還涉及各種火力資源的管理與協調問題,例如,是選擇“走鵑”-M還是“鐵砧”去攔截無人機,還是選擇“脈沖星”來軟殺傷等。
“鐵砧”(Anvil)是通過撞擊、動能殺傷來攔截無人機,可精確且低成本地攔截第1類和第2類無人機。
“走鵑”-M是“高爆攔截器”,類似近程防空導彈,創新之處是如果攔截任務取消,可降落回收并重復使用。
“脈沖星”(Pulsar)便攜式電子戰系統,既是對無人機的探測手段之一,也是對無人機的軟殺傷手段。
可以說,數值公司最關鍵的“隱形資產”就是安杜里爾當前核心業務上急缺的那塊關鍵技術拼圖。
通過目前的公開報道,我們雖無法確定這筆收購是不是安杜里爾公司在意識到自身體系的“缺口”后才尋求解決方案并發起并購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安杜里爾公司再一次“在正確的時間收購了正確的公司”。
將一個個“哨兵塔”組成一張反無人機的一體化探測網絡,背后也離不開算法基礎。
安杜里爾公司對數值公司的并購亦如其此前進行的幾筆并購,處處透露著眼光獨到、愿景務實、精巧“計算”的特質。
而這樣一次次精巧“計算”與精準并購也勾勒出安杜里爾這家防務行業新貴的另一番面孔——“近似一家風險投資機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