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6年10月,有三個人秘密的發出一份電報,電報的內容是想要免除陳毅的兵權,認為在華北戰場的指揮過程中,陳毅一意孤行做出了許多會影響到戰況的決定。如果繼續下去將造成更大的損失,那么最終的結果是什么呢?
毛主席在收到密報之后不動聲色,陳毅的軍事能力極為出色,當年在蘇區游擊戰斗中,有過讓蔣介石都佩服的行為,可為何現在就會被三位元老評頭論足?在1946年,蔣介石集結大量的國軍,準備肆意的打壓山東地區,而當時應對作戰的正好是陳毅。為了可以緩解當時的戰局,立馬就決定迎擊作戰。
泗縣防御的設備極其的老舊,加上國軍的能力并不出色,想要獲勝,難如登天。8師在戰斗開始之后,卻迅速的進入到北門之后又遭到洪水的阻攔,導致沒有辦法順利地抵達目的地,進而造成嚴重的損失,最后只能選擇離開。在這次的戰斗中,我方和敵方之間有相差不大的人數損失,但卻讓我方感受到莫大的鼓舞。在接下來的作戰中更是再接再厲。
粟裕所指揮的華中野戰軍更是所向披靡,獲得較好的成績,打壓了一大批的國軍精銳。將這兩者放在一起對比,毛主席會有一些擔心,害怕陳毅無法抵擋得住要求誠意盡快地做出改變,以免留下隱患。毛主席建議陳毅可以效仿粟裕,在戰斗上加一些改革。陳毅在聽完之后,自然心中有些難以接受,但知曉這也是一番好意,還是勉強的答應。當時毛主席為了避免后患無窮,更是送去了徐向前。
左等右等,卻并沒有等到送來的人。徐向前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抵達山東,但戰場上絲毫不可代賣。國民黨這邊有較快的進攻,如果沒有盡快的做好準備,后期就會有嚴重的問題。毛主席在經過多次的思考之后,就決定讓華中野戰區直接在山東合并,然后就形成華野。
陳毅在這個部隊中就成為了政委,一開始毛主席并不是如此安排,是打算讓粟裕成為主要的負責人,因為他為人比較低調,還是一個心胸開闊之人。考慮到之前的種種,只能重新的做出選擇。當初兩人在攻打沭陽時,在行動上曾經有過爭執,這也導致我軍直接就進入到被動的階段。
從這些政治可以看出,兩人溝通上有問題,更能說明陳毅在指揮這一方面并不是很出色,有許多的欠缺之處。正因為有欠缺之處,才會有三個人聯合起來發了一份電報,想要指出在戰場上的一些錯誤。
毛主席在收到電報之后仔細的閱讀內容,直接就做出一個決定,讓陳毅盡快的讓出指揮軍事權,主要的負責人就交給粟裕。陳毅雖然依然還是分司令,但平時就不能夠干涉軍事,這么做是為了保全作戰的順利進行也是為了保全陳毅的面子。
粟裕是一個能力出眾之人,但想要讓所有人服氣有較大的難度,如果能夠加上陳毅鎮壓,所有一切都將順利的進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