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間,毛不易“冒險精神”演唱會在舞臺上非常應景地擺放了8瓶啤酒。歌迷用不同顏色的應援棒選出對應的啤酒,而瓶蓋里藏著一首歌名。毛不易選了一瓶藍色啤酒,開蓋后,他忍不住笑了:“再來一瓶”。
毛不易演唱會主辦方供圖
獨特的人文體驗、充滿趣味的歌迷互動以及一次次滿座的成就感,讓歌手相繼選擇在青島舉辦個唱:自稱“青島人”的王心凌在青島大吃海鮮;張學友在演唱會現場為青島籍樂手慶生;李健在青島開啟首個“四面臺”演唱會……
2024年,是中國演唱會市場爆發式增長的“元年”,演唱會經濟在各大城市的熱度驟升。進入2025年,眾多城市持續發力演唱會市場,“演唱會即文旅增長極”,這一理念已經深植各個城市。演唱會,既是演出經濟的重要板塊,也是城市營商環境的真實反映,同時也代表著城市與年輕消費群體的文化接入力度。
在2024年對演唱會市場進行了初步培育之后,青島今年還將引入多場重磅演唱會。在與同類城市激烈的競爭中,青島還要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定要來青島看演唱會?
01
來看更具沖擊力的現場
如約而至——毛不易“冒險精神”演唱會的火爆不出所料,它也是青島近期體育館演唱會售罄速度最快、入場歌迷數最多的一場。
青島擁有多個設施優良的體育場館,在剛剛過去的冬歇期,經過設施升級、座位增容,演唱會的市場容量得以繼續提升,這也鞏固了青島在萬人級別體育場館領域的硬件優勢。“從演出經濟角度來看,青島的演出場館不斷擴容,這是吸引演出商落地的重要因素。”一位演出商如是說。
而2025年青島演唱會市場可以預期的另一場“火爆”將是5月的華晨宇“火星演唱會”。5月17日、18日,青島市民健身中心體育場將驗證這場演唱會的盛況,這也是迄今青島演出史上首個“體育場+雙場+四面臺”演唱會。
“將有近10萬名歌迷涌入青島,感受‘四面臺’帶來的視聽、唱跳升級體驗。”演出商介紹,“四面臺”讓歌手、樂隊和伴舞的表現空間更大,與觀眾的距離更近,來自四個方向的沖擊感、交流感將全方位“擊中”歌迷。
對于演出商而言,“四面臺”釋放出一整面的看臺位置意味著票房容量的擴大,顯然,這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當前,演唱會成本“水漲船高”,座位數量的提高、山頂座觀看體驗的提升將有助于拉高單場的票房收益。
為什么要來青島看演唱會?不斷提升的硬件質量,更具沖擊力的現場體驗,這就是青島給出的答案之一。
02
感受青島全域“寵粉”
近兩年,演唱會是消費熱點之一。無論身處項目繁多的北上廣深,還是太原、成都、鄭州、青島等地,總能聽到身邊的人們談論關于演唱會的話題。
當然,在市場熱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演出商同樣面臨著大范圍鋪開場次、打開“增長空間”的壓力。
在青島,近年不斷培養演出經濟品牌,迅速成長的經營團隊也成功引入多場歌迷期盼的熱門演唱會。即將于暑期舉行的孫燕姿“就在日落以后”演唱會在全國僅設六站,而青島拿下了其中的一站,這讓歌迷看到本土經營團隊的運營實力,對未來的頂流演唱會乃至海外歌手演唱會也充滿期待。
而在市場火熱的背后是演唱會帶動下的全域旅游熱潮興起。有專家表示,“于異地粉絲而言,借著演唱會的間隙,將城市的網紅景點、特色美食打卡一遍,來一趟‘跨城之行’是不是才算充實?”
艾媒咨詢報告內容顯示,演唱會經濟不僅帶來可觀的門票收入,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海量客流”,促進文化產業的提升、文化業態的多元化,帶動服務行業的發展。“不僅是演出主辦方需要不斷開拓運營思路,繼續打開演出市場的‘增長空間’,更為重要的是,演唱會舉辦城市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形成文化消費新場景、新模式。當前,‘演藝+旅游’或者說‘文化+旅游’甚至‘演藝+N種業態’的資源組合形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城市所采納。”
毛不易演唱會主辦方供圖
近期,在演出商的視域里,北京市朝陽區文旅高質量發展大會的關注熱度驟升:3月21日舉行的這次大會出臺了8項重磅支持政策,吸引演唱會、商業比賽、文博美術大展落地。
“演唱會的消費模式,對于交通、酒店、餐飲、景區等,是一個產業鏈條式的帶動。重磅支持政策體現出朝陽區對‘演唱會+文旅+多業態’內在連接的重視。”業內專家指出。
對照城市樣本,體現文旅優勢。在毛不易演唱會期間,青島推出多項利好政策,包括熱門景區半價優惠、酒店入住優惠、觀看實景演出優惠等。
“以城市的角度來承接一場演唱會,持續提升占據65%份額的外地歌迷體驗感,需要通盤和全視角的持續推進。”這位專家指出,不少城市推出演唱會“寵粉”舉措,“作為消費新引擎,演唱會要像吸鐵石一樣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需要城市持續增強綜合實力。”
無論是行業機構還是城市自身,在平衡城市承載力與消費動能的同時,要盡可能挖掘演唱會的潛力,打造文旅“增長極”,為舉辦地的旅游產業及經濟發展帶來更多賦能。
03
“好感度”是競爭籌碼
2月14日,刀郎演唱會在濟南舉行。來自資深演出商的反饋顯示,濟南的演唱會市場氛圍有了明顯提升。去年,濟南出臺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對大型營業性演出實行“容缺預審”,加快大型營業性演出項目落地實施;推行大型營業性演出審批告知承諾機制,受理審批時限由法定25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等。
3月17日,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優化演出賽事審批流程,推動巡演項目“一次審批、全國巡演”。
“一場演唱會的實施過程繁冗復雜,長途運輸、舞臺裝與拆等環節一環扣一環。有的演唱會需要搭建團隊耗費近十天的時間裝臺。”一位演出商介紹,“一次審批、全國巡演”實施,勢必將打破逐地審批的繁瑣程序,縮短巡演周期,增加場次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演唱會票價。這一事件更深遠的意義是推動演唱會市場的持續火熱,城市“好感度”將是“搶”觀眾的重要籌碼。
2025年的演唱會熱度同樣“折射”在青島市場。根據有關審批資料,從5月起,預計將以每月兩場的速度落地,其中不乏頂級歌手的多場演唱會集中上演。“這讓歌迷全年充滿期待。”一位資深歌迷如此表示。
不過,青島演唱會市場的一種發展走勢也值得關注。在即將落地青島的演唱會項目里,體育館項目有所減少,而體育場項目大幅度增加。目前,青島演唱會的演出商主要集中在幾家行業巨頭,而中小型演出商參與的演唱會項目并不多。這也是體育館演唱會減少的原因之一。
“為演唱會主辦方減負與賦能,讓中小型演出商也能賺到合理收益,這樣才能讓青島成為歌迷、演出商都持續‘復購’的城市。”一位業內人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畢竟對于市場來說,容納了說唱、民謠等多樣化的演唱會,才能吸引不同圈層的歌迷持續造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