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人陂事,黃陂原創第一公眾號,用心觀察黃陂,用情推介黃陂
文章導讀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黃陂人,咱對這片土地懷有深深的矛盾情感——既充滿深情的愛意,又抱有無奈的惋惜。
愛,源于黃陂是我的搖籃之地,是我成長的沃土。這里有我最為熟悉的風景和人文,承載著我無數的回憶和情感。它是我將來也會安居的地方,是我心靈的歸宿。
恨,則是因為在黃陂生活的道路并不平坦。如果沒有關系或創業能力,想要在這里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就像大海撈針一般難得。過去四十多年里,許多黃陂人被迫背井離鄉,遠赴他鄉打拼。雖然有些人通過辛勤勞動和智慧賺取了財富,但也失去了最美好的青春歲月。這種殘酷的現實讓我感到深深的痛惜和遺憾。
下面,就讓我們嘗試著分析一下黃陂體制外為啥缺乏高薪職位的原因吧
黃陂
黃陂這個地方優點非常明顯
1949年,黃陂解放時人口達到了66萬,這個數字確實有點驚人。
即使到現在,中國常住人口超過100萬的縣市也只有91個(2020年第7次人口普查后的數據),1949年人口超過70多萬的地方只會更少(應該不會多于20個,1949年中國人口5.4億,2020年中國人口14.1億),那個時候的黃陂,是中國大縣之一
這充分說明黃陂是一個能養活人、好養活人的地區
黃陂的地理條件是“北山南水”,但山不高,水也不寬,對交通的影響不大,3000年前春秋戰國時代這個地方就建立了行政區,氣候方面,黃陂一年可以三熟(2季水稻,一季小麥),只要不瞎搞,黃陂中部近200萬畝的農田,養活百萬居民沒有任何問題
中國有句老話,叫“湖廣熟,天下足”,大白話就是只要湖北和湖南糧食豐收了,中國人就不會餓肚子
黃陂的缺點也更加鮮明
黃陂,只有中部地區有大片農田(1960年代之前,黃陂南部每年夏季都被洪水淹沒,并不怎么適合居住),人口眾多的情況下,每個人平均只能分到2畝地左右(黃陂農田的基本計量單位為“斗”,1畝田約等于1.5斗),解決溫飽問題不大,但要想過上小康以上的生活就不容易了
在封建時代,黃陂以農業生產為主,那個年代的百姓只要有口飯吃就滿足了,人均2畝農田許多人都還能活得下去,但還是有一批人希望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或者他們喪失了農田的所有權),于是這些人只能走出黃陂,靠手藝養家糊口,所謂的“無陂不成鎮,九佬十八匠”就是這么來的
1949年以后,黃陂的土地全部收為國有,大集體下,黃陂絕大部分人都吃不飽穿不暖(一小部分人日子還是過得不錯,如果您看過劉震云的小說,就知道即使在所謂的3年困難時期,部分農村干部每天晚上也是要聚集起來吃夜宵的)
1980年代包產到戶以后,黃陂人的熱情才得到了釋放,不僅飯能吃飽,很多人都開始有肉吃了,甚至還有錢買新衣服,但到了1990年代以后,黃陂人又開始迷茫了,土地雖然已經被壓榨到了極限(1980年代,黃陂根本看不到有荒廢的土地,旱地就算不能種水稻,也要種點黃豆啥的),但口袋里還是沒什么閑錢
于是,黃陂人只能再次走出黃陂,去武漢,去廣東上海,去全國各地打工賺錢
黃陂,缺乏高薪工作
1980年前的黃陂縣,和中國大多數縣一樣,只有國有和集體企業,規模都很小,無非是化肥廠、螺絲廠之類,在這些企業里工作,談不上有多高的工資和福利,比農民要強,每個月能吃上一兩頓肉罷了
改革開放以后,這些企業紛紛倒閉,城里人只能下海做生意或者外出打工
1990年代鄉鎮企業開始興起,雖然進這些工廠沒有什么福利,工資也低的可憐,但對于農民來說仍然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在家門口就業,種田和打工兩不誤,
2000年以后,武漢市開始重點發展開發區,政策好的地區引進國內國際大企業,黃陂因為只有省級開發區,故只能引進些傳統產業,五金和服裝之類,由于企業都集中在園區之內,黃陂人每天也只能早出晚歸,至于工資嘛,不說大家也很清楚
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國外和港臺企業大量進入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武漢市的鄉鎮企業無法競爭紛紛垮臺,黃陂農民只能要么回家種田,要么外出打工
武漢市這30年來,采取的是“拿來主義”,不注重本地創業環境的建設,只想從外地招商企業,看看光谷和武漢經開,哈是引進的企業,極少看到本土成長起來的公司
這種政策下,好企業,大企業,高新科技企業都只會去光谷、武漢經開,臨空港開發區這些地方,黃陂江夏新洲和蔡甸,只能引進些傳統五金服裝行業(江夏稍微強一些,還有個汽車廠),這類企業,普工工資只能滿足武漢市的最低工資水平
如何改變
首先,需要改變武漢市過分重視國家開發區的發展模式,所有地區實行同樣的政策,讓企業自己決定在哪里辦廠,讓地理上的優勢能得到真正的發揮(漢口,有機場、港口和鐵路,卻沒有工業,你能說啥)
其次,學習沿海地區,營造創業的沃土。如今的杭州,能吸引那么多年輕人,就是因為人家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多,高科技民營企業相應也多
第三,改變武漢靠關系的社會風氣。武漢越來越東北化了(國有企業越來越多,干什么都靠關系,據說山東很多人進體制內拿3000塊一個月,都瞧不起2萬一個月的碼農),缺乏競爭的情況下,要拿到項目,要接到單,只能拼關系,高新科技起不來,何談高薪呢
這幾十年,黃陂確實缺乏高薪工作,在黃陂,很少看到白領,更不用說金領了,主要愿原因是湖北和武漢,只重視光谷的發展,次要原因,是咱們思想上,和沿海地區完全不同,武漢人的想法,更類似東北人。
對此,各位如何看呢,歡迎在文章后留言討論
??友情提醒:本公眾號已開通留言功能,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一鍵三連,點贊、轉發和在看
此位置廣告合作
請添加小編微信號:HPMJguancha
陂人陂事
從老百姓的視角觀察黃陂
影響130萬黃陂人的優質公眾號
內容以原創為主
主編:黃陂散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