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立即預約
中國3月官方制造業PMI錄得50.5
3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3月份官方制造業PMI為50.5,比上月上升0.3。中國3月官方非制造業PMI為50.8,前值為50.4,非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中國3月官方綜合PMI為51.4,前值為51.1。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2%,比上月下降1.3%,高于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9%和49.6%,比上月上升0.7和3.3%,均低于臨界點。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于臨界點。(國家統計局官網)
|點評|3月國內PMI繼續修復,屬于春節后的季節性修復,由于今年春節假期較早,復工復產對PMI的提振效果在2月就已得到部分釋放,今年3月PMI的修復速度要慢于往年的均值。值得關注的是,在美國關稅加征預期下,外貿“搶出口”為國內提供了大量出口新訂單,出口占比更高的小型企業PMI快速修復。同時,小型企業今年春節后復工復產速度較慢,由此帶來的提振集中在3月份內釋放。事件因素對小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正面效果或將很快消散,小型企業的生存環境仍有待改善。
3月PMI中,需求端修復速度近期少見地要快于生產端。從細分項上來看,內需修復的速度仍然相對較慢,“兩新”政策確實對內需起到了一定的帶動效果,但未來需要更加全面的“多新”政策繼續發力。
銀行消費貸利率或上調至不低于3%
3月30日消息,多家銀行接到總行通知稱,4月起信用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或上調至不低于3%。有股份行華東某分行個貸部人員向已獲得3%利率以下貸款的客戶提示,“未提款客戶請于周一(3月31日)之前提款”。另有華南地區國有大行個貸工作人員發布內部通知稱“及時通知各自客戶測額或者提款工作”。
今年以來,消費貸市場掀起新一輪“價格戰”,眾多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紛紛推出利率3%以下消費貸產品,多家機構產品利率一再下調,個別銀行產品利率低至2.4%,低于央行3月公布的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10—70個基點。(證券時報)
|點評|今年一季度,消費貸成為多家銀行貸款業務的主要增長點。然而,近兩年居民還款能力有所減弱,特別是信用卡逾期率持續攀升。2.4%利率的消費貸本身就是銀行虧本賺吆喝的買賣,各銀行間如果以低利率為主要攬客手段的話,無異于飲鴆止渴。并且,低利率的消費貸與房貸、商業貸之間形成利率差,客戶有動力將消費貸額度挪用至他處,引發新的風險。
此前消費貸提額延期,銀行們的存量優質用戶可以拿到更高的消費貸額度,對于新增消費貸的需求有所減弱,上調利率是早晚的事情。
四家國有大行計劃募資共計5200億元
3月30日,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分別在上交所發布公告,披露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計劃募集資金共計5200億元。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計劃募集資金分別不超過1650億元、1050億元、1200億元、1300億元。從上述四家銀行公告來看,財政部擬認購金額上限合計為5000億元。
四家銀行均表示,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去年9月,國新辦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李云澤披露,經研究,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綜合每經網)
|點評|由財政部牽頭,為四家國有大行注資,不僅是未雨綢繆,更是為了解決大行們現有的困境。四家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較為充裕,按理說不需要財政部注資,不良貸款率整體并不算高。然而,國內銀行業整體的凈息差近幾年持續走低,銀行盈利能力下降,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這種情況很難得到逆轉。
財政部為國有大行們注資后,國有大行們得到了一筆可觀的流動資金。這部分資金用作新發貸款,在貨幣乘數的效應下,理論上可為各家銀行提供上萬億新增貸款額度,為實體經濟注入活水,并增厚銀行收益,為下一步降息做準備。
南京等地全面取消商品住房限售政策
3月31日,南京市舉行進一步促進南京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新聞發布會。自2025年3月31日起,南京全市范圍內取消限售,商品住房在取得不動產權登記證書后即可上市交易,有效滿足居民各類住房置換需求。南京同時提出,優化拓展住房消費“以舊換新”模式,組織引導開發企業開展“買新助賣舊”活動,首批政府補助資金1億元,補助標準為購買“買新助賣舊”名錄庫內新建商品住房合同金額的1%。
除了南京外,安徽、深圳近日都出臺相關政策,穩定房地產市場。安徽發布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細化政策舉措,措施提到,加大商品房促銷力度,全面取消住房限制性措施,擴大住房公積金提取范圍等,實施差異化購房信貸支持政策。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關于規范城市更新實施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推動多元化安置補償,建立房票制度。(界面新聞)
|點評|限售政策是為了控制房產上市節奏,抑制樓市過熱風險。近年房地產市場經歷調整,南京已逐步對限售松綁,而在南京之前,已經有部分城市全面取消商品房限售政策。限售措施放開,從長期來看,有利于引導市場調整至合理水平,穩定預期,加上需求端政策刺激,也能釋放購房需求,緩解供給增加的壓力。
近期多地密集出臺樓市優化政策,為的就是提升房地產市場流通性,推進“止跌回穩”。作為居民財富的蓄水池,樓市穩定,也能提升居民消費信心。同時,購房行為本身就是一項大宗消費,各類補貼激發購房需求后,還會帶動裝修、家電等一系列產業,可以進一步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
國資委正在推進戰略性重組整車央企
3月31日消息,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表示,國務院國資委正穩步推進汽車產業重組整合,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集中研發、制造和市場等優勢資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目前,中國的汽車央企有三家,分別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資布局方面,2024年三大汽車央企新能源汽車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5%,在投資總額中占比超70%,“三電”的關鍵資源已實現自主掌控,近地生產。自主品牌銷量達175萬輛,同比增長超80%。(財經網)
|點評|關于汽車央企整合的消息此前就已有流傳,這次國資委的發聲,算是正式“蓋戳”。汽車央企最初成立,標志著國產汽車工業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對于提升我國汽車工業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但近年來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汽車央企受利潤要求、決策流程等牽制,在市場競爭中已逐漸落后。
時過境遷,更具靈活性和闖勁的民營車企,在當前競爭中迸發出了較強活力。汽車央企重組,經營效率或能得到提升。只是重組本身就是一項復雜工程,不宜操之過急,而市場瞬息萬變,要通過重組跟上市場節奏,恐怕并不容易。短期內,車企加強深入合作、取長補短,也是提升競爭力的有效選擇。
蘋果計劃明年推出AI醫生
3月31日消息,蘋果正在準備其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醫療健康戰略部署,代號為“Mulberry計劃”的全新健康應用及AI醫生服務計劃最早于明年春季或夏季隨iOS 19.4一并推出,有望兌現庫克關于“蘋果對社會最大貢獻將在醫療領域”的宏偉承諾。該計劃最初被稱為“Project Quartz”,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跨部門項目,整合了蘋果的人工智能團隊和醫療專家資源。
這項服務的核心理念是升級版健康應用將繼續從iPhone、Apple Watch、耳機或第三方設備收集數據,然后由AI基于這些信息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改善建議。據悉,蘋果目前正利用其內部醫師的數據來訓練AI代理系統。(華爾街見聞)
|點評|蘋果力圖構建的未來醫療圖景很美好:利用AI技術,降低醫療成本,提升普及度,為用戶提供更全面且更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不過,新技術帶來新可能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醫療行業的特殊性,醫療與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服務的準確度、可靠性才是立足之本,AI恐難以擔此重任。加上存在“黑箱”問題,面對“不知其所以然”的健康建議,用戶可能也較難信任。
由于醫療領域較為敏感,未來AI醫生的功能邊界如何劃定、責任如何明晰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而在解決上述難題之前,已經在AI功能上多次“跳票”的蘋果,目前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或許還是加緊研發,盡快讓這一功能先“落地”。
“三桶油”年凈利潤合計超3500億
3月31日消息,“三桶油”年報近日全部出爐。三家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超過3529億元,折合每天凈賺約9.7億元。公司業績分化明顯,中國石油盈利規模居首,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至1646.8億元,創歷史新高;營業收入同比降約2.5%至2.94萬億元。中國海油業績增幅最突出,去年歸母凈利潤、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1.4%、0.9%,達1379.36億元、4205.06億元。中國石化營收、凈利潤則雙雙下滑,分別同比降低4.3%、16.8%至3.07萬億元和503.13億元。
受國際油價走低的不利影響,中海油同期石油液體平均售價同比下滑1.6%至76.75美元/桶;中石油原油平均售價74.7美元/桶,同比下降2.5%;中石化雖然外銷原油量較少,但平均售價亦同比下降1.7%至3896元/噸。(第一財經)
|點評|作為能源領域的龍頭企業,“三桶油”去年盈利表現依然強勁。油價波動下,其業績分化加劇,也反映出當前油氣行業的風向。上游業務在價格調整中表現出較強韌性,受益于成本控制及提產增量,專注上游的中海油成為三家中唯一一家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的企業。相比之下,以中下游業務為主導的中石化業績滑坡則較為明顯。
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增長以及能源轉型需求的沖擊下,去年成品油消費疲軟、經銷受阻,涉及油氣存儲運輸、加工銷售的中下游業務普遍承壓。在這一趨勢下,加快中下游業務轉型已是必要。同時,更具競爭力的上游油氣開發業務未來依然會是“三桶油”的投入重點。
周一兩市震蕩調整滬指跌0.46%
3月31日,市場全天震蕩調整,創業板指領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22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026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4000只個股下跌。從板塊來看,算力概念股展開反彈,黃金股持續活躍,次新股逆勢走強。下跌方面,光伏概念股表現低迷,光伏、海南、養殖、旅游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335.75點,跌0.46%,成交額為5315億元;深成指報10504.33點,跌0.97%,成交額為6901億元;創指報2103.7點,跌1.15%,成交額為3213億元。(財聯社)
|點評|周一兩市受外圍市場下跌影響小幅低開,兩市全天氣氛較為低迷,個股調整幅度加大。財政部牽頭為四家國有行注資,銀行板塊早盤走強,然而市場對銀行板塊走高慣性認為是潛在利空,會虹吸場內流動性,指數一度翻紅,卻加劇了小盤股的拋售情緒。臨近尾盤,算力方向展開反彈,兩市調整幅度略有收窄。
外圍市場對于即將逼近的特朗普“加稅日”感到不安,避險情緒高漲。現階段中國“拼經濟”的政策方向明確,對沖了這部分影響,A股市場內更多的是由于沒有新熱點產生的焦慮。等待“加稅日”過后,或許會產生靴子落地的積極效果。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杰| 主編|何夢飛
4月15日—4月16日,與吳老師一起走進海信日立燈塔工廠,見證智能制造的前沿成果!
點擊圖片▼立即報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