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圖片回顧專欄往期內容
從事審判管理工作13年
加入上海數字法院審判管理監督類應用場景專班1年
管案和管應用場景
有什么不同
今天讓我們來聽一聽
上海數字法院建設工作先進個人、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研究室案件管理科科長宋軼群
與數字法院之間的故事
問:
你長期從事審判管理工作,現在加入上海數字法院審判管理監督類應用場景專班。管案和管應用場景一樣嗎?
宋軼群:我個人覺得,管案與管應用場景有共通之處,都需要注重跟蹤問效。但鑒于管理對象的不同,實際操作中確實存在一定差異。
一是管理方式的平衡。法院受理的案件來源于各類社會矛盾糾紛。為促推法官更好地定分止爭,確保司法公正與效率,通常需要依托剛性制度與問責機制。但是,數字法院建設目標之一是輔助法官辦案,注重激發法官參與積極性,需要在質量把控與創新激勵間尋求平衡,這對應用場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協作范圍的擴展。案件審理通常局限于單個審判組織或部門內部。但是,應用場景的建設往往建立在跨部門、跨層級緊密協同的基礎上。這就要求管理工作不僅要有全局視野,還要能深入剖析,準確識別并解決協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強化協同效能。
三是新技術應用的探索。在應用場景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會根據業務需求和模型構建的實際,探索引入新技術。對于新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由于缺乏現成案例作為參考,必須在建設過程中加強監管和評估。這對管理者的技術理解與風險預判能力提出了挑戰。
問:
針對這些挑戰,你們如何在實踐中突破的?
宋軼群:比如我們剛剛提到的“管理方式的平衡”。在上海數字法院建設之初,為了鼓勵更多法官參與進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制定了《上海法院審判管理監督應用場景建設工作規程(試行)》,創新提出“場景申報、數字建模、推廣評查、核驗反饋、嵌入測試、優化完善”六步走全閉環工作模式,既為法官參與提供清晰路徑,又通過標準化流程保障建設質量。
隨著建設規模擴大,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進一步聚焦“提質增效”,開展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數助監管應用場景跟蹤問效機制》課題研究。該機制圍繞場景建設進度、質量標準和應用效果三個維度,設計了18項量化指標。比如,“申報審核通過率”,指的是某法院申報的應用場景通過比率,它實際上就是考察場景申報工作的質量。還有“場景建設周期”指標,各法院將自己的“場景建設周期”與全市法院“場景建設平均周期”對比,就可以了解本院的建設效率情況。
目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已經把這套跟蹤問效指標體系融入到日常管理過程中,通過每周制發《審判管理監督應用場景動態速遞》刊物,上線場景建設智能分析報告功能,為全市各級法院提供數據分析支持。
問:
你剛剛提到,數字法院建設有明顯的跨部門、跨層級特點,法院在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宋軼群:以場景正式推廣后、嵌入測試前設置的核驗環節為例?!翱纭睂τ诠芾砉ぷ鲙淼奶魬?,主要集中在效率和透明度方面。建設初期,核驗工作全部是由人工完成。初篩線索以表單形式,通過高院技術人員、數字法院建設專班聯絡員、各法院聯絡員、各法院核驗員或相關承辦法官層層下發,再層層反饋和匯總。由于每個場景生成的線索成百上千,又涉及多家法院,此前,核驗環節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不同環節之間互為盲區,也容易埋下隱患。
針對這個問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發了應用場景線索線上核驗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協作效率和透明度,實現線索線上發送和反饋、實時追蹤核驗進度、靈活配置核驗人員、分析數據自動匯總等功能。這樣一來,各環節負責人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完成線索的一鍵下達和匯總。反饋信息實時展現、全程留痕,也進一步方便了場景建設、管理人員有針對性地完善功能。該核驗平臺上線以來,已有160余個場景通過線上方式核驗,核驗效率較此前人工方式提升了60%。
問:
你剛剛還提到了新技術的探索,目前情況怎樣了?
宋軼群: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社會各界引發了廣泛關注。相較于市場化的通用大模型所取得的顯著成就,行業性垂直大模型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效果。具體到法律領域,我個人認為是兩方面原因:一是法律領域的知識圖譜面臨結構化數據不足、邏輯關系復雜等挑戰,尚未構建完善;二是司法決策需要兼顧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社會效果等多維度邏輯,其復雜性遠超通用問題推理。
但是,我們上海法院有一支非常優秀的法官隊伍,他們專業的業務能力為數字法院知識圖譜的構建和運行規則的制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上海法院研發的“關聯案件畫像”智能審判輔助場景為例,在項目組和技術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依托此前建設的多個“反向”應用場景數據,對關聯案件信息進行系統集成,初步構建了關聯案件知識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更加深度的應用。
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對所有涉關聯案件的預警提示進行“聚合推送”。這些預警提示所涉關聯點極為豐富,除了傳統的當事人外,還有訴爭事實、案由和訴訟行為等,其設計是以影響案件質效的問題為出發點,能夠更加有效地輔助法官辦案。此外,該場景還可以對關聯案件之間的“關聯關系”進行可視化展示。比如,通過鏈狀圖形式,全面展示案件一審、二審、再審等訴訟鏈情況,這相當于為法官辦案繪制了一張“司法導航圖”。
問:
如果對數字法院建設說一句話,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宋軼群:數字化轉型沒有旁觀席。希望上海數字法院融入全國法院“一張網”后,通過匯聚全域司法數據資源,全面提升司法效能,為司法現代化釋放更多數據驅動的深層價值。
來源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門:審判管理辦公室、信息管理處
文字:宋軼群
責任編輯:索欣、沈芳、呂曼菲、郭燕
編輯:左雨欣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高院”公眾號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上海高院”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