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家跌落神壇!加拿大新總理對華三記昏招背后,被美國拽緊的提線木偶正在自殘!
加拿大新任總理馬克·卡尼上任不足半月,便以一系列對華強硬舉措攪動國際輿論。
這位頂著“金融專家”光環上臺的領導人,本被期待以務實態度處理中加關系,卻意外地在貿易、司法、政治領域“連開三槍”,將特魯多時代遺留的對立態勢進一步加劇。
這場看似突然的外交風暴,實則裹挾著復雜的國內政治博弈與國際格局變遷,其背后邏輯值得深入剖析。
第一槍直指經貿領域,卡尼政府甫一上任便向世貿起訴中方加征關稅。表面看是捍衛“國際規則”,實則暗藏因果倒置的玄機。
早在2024年8月,加拿大前政府就對中方產品加征懲罰性關稅。
這種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做法,直接引發了中方對豌豆、水產品等優勢農產品的對等反制。
第二槍瞄準司法主權,加拿大外長高調“譴責”中國依法處決加籍毒販的舉動,暴露出深層的價值觀沖突。
四名被處決的加拿大公民涉案毒品數量遠超死刑量刑標準,這原本是清晰的法律問題,卻被加方演繹成一場“表演秀”。
值得玩味的是,加拿大近年來推動大麻合法化,國內毒品政策日益寬松,中國始終堅持對毒品犯罪零容忍。
第三槍則扣動意識形態扳機,加方無端指控“中國干涉大選”。
這種缺乏證據的指控充滿荒誕色彩,深究其動機既有轉移國內矛盾的現實考量,也暗合西方陣營近期“聯俄制華”的戰略試探。
卡尼訪問英法時高調宣揚“共同價值觀”,實則是為構建對華包圍網造勢。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加拿大政府近年來的非正常行為,本質上是一場夾在大國博弈縫隙中的“身份焦慮癥”發作。
這個國家看似在國際舞臺上突然“硬氣”起來,但仔細看其動作軌跡,更像是被拴在美國戰車上的提線木偶。
線頭一扯就手舞足蹈,線頭一松又手足無措。
這種戰略迷失在特魯多執政后期表現得尤為明顯,從扣押孟晚舟到在經貿問題上對華發難。
從跟著美國制裁中國官員到在印太地區攪渾水,每步棋都透著進退失據的意味!
加拿大政客們似乎陷入一個怪圈:越是面對國內經濟疲軟、社會分裂,就越要制造外部威脅轉移矛盾。
拿所謂“中國干涉大選”來說,安全情報局翻來覆去炒冷飯,連自家人都看不下去,可政客們還是樂此不疲。
這種戰略搖擺背后,暴露出該國精英的集體認知失調。
他們既想維持所謂的“價值觀外交”的體面,又舍不得中國市場的真金白銀;既想維持美加特殊關系,又怕徹底得罪中國斷后路。
結果就是政策成了四不像:在孟晚舟事件后本該修復關系,反而變本加厲在簽證、科研合作等領域使絆子。
明明自家北極開發需要國際合作,偏要學美國那套“中國威脅論”。
這種自戕式外交,于國有何益?與其說是“失智”,不如說是“失心瘋”更為恰當!
不過這套把戲能玩多久,得打個問號。
中國現在對付這類套路早已駕輕就熟。
你加關稅我就反制,你打嘴炮我講法理,末了還能轉頭和烏克蘭簽農產品大單,讓加拿大農民急得跳腳。
卡尼團隊最近放風說要搞“貿易多元化”,首訪選歐洲沒去華盛頓,這小心思明眼人都懂。
可問題是,歐洲現在自顧不暇,除了中國,地球上還有哪個國家能吃下那么多油菜籽和木紙漿?
參考資料: 看看歐洲,加拿大對華心態該變了-環球時報 深度 | 加拿大“局外人”當總理:如何“硬對”特朗普?怎樣處理對華關系?-上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