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陽下,虞城縣的廣袤田野里,嫩綠的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一幅充滿生機的田園畫卷徐徐展開。誰能想到,這一片片看似普通的農田里,正孕育著虞城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新密碼——小麥+玉米+薺菜的“兩糧一菜”接茬種植模式。
近年來,虞城縣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首位,小麥和玉米的種植是“兩糧一菜”模式的根基。通過推廣優質品種和綠色防控技術,虞城的小麥連年豐收,產量穩定增長。玉米種植同樣注重科技賦能,合理密植,精準施肥,讓每一寸土地都發揮出最大效益。
每到薺菜收獲季,利民鎮的田野里滿是忙碌的身影。菜農們熟練地采收著嫩綠的薺菜,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薺菜種植,已成為虞城農業發展的新亮點。利民鎮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多年的種植經驗,成為虞城薺菜的核心產區,帶動周邊10余個鄉鎮42個村2000多戶農家大力發展薺菜規模化種植。2024年,全縣薺菜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約27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44億元,約有17.6萬人從事薺菜生產。目前,虞城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集種植、加工和供應為一體的薺菜生產基地。
為進一步提升薺菜產業的競爭力,虞城縣依托利民鎮,采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吸引兩萬余人從事薺菜栽培、加工、冷藏、運輸、銷售等工作。
此外,為打造“薺菜小鎮”,虞城縣精準發力,積極出臺優惠政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國家鄉村振興項目資金,扶植龍頭企業改進生產設備,提高生產工藝,擴大再生產能力;積極溝通聯系金融部門,為企業提供信貸資金;高度重視小微企業,扶植種植大戶或經營能手上馬中小型薺菜深加工企業;采取“項目資金幫扶一部分+協調銀行提供低息貸款+企業主自籌一部分”的多元化投入方式,幫助企業逐步發展壯大;鼓勵下游企業在縣里建立加工生產基地,實行訂單生產。由于利好政策的加持,該縣薺菜速凍食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目前,全縣上規模薺菜加工企業22家,其中較大規模11家,年加工薺菜能力18萬噸,從粗加工到精細加工的全產業鏈已經形成,科迪集團、懂菜農業、綠環食品等較大龍頭企業正在不斷推出薺菜系列產品,粗精加工產值可放大10倍以上,并吸收附近農民1000多人進廠務工,推動形成了薺菜種植、加工、倉儲、銷售、物流的完整產業鏈。
薺菜產業要提檔升級,離不開科技創新。虞城縣積極組織鄉村產業發展中心等單位與河南省農科院開展院縣合作,將科技與產業、專家與農業龍頭企業深度融合、精準對接,推動“兩糧一菜”模式提質增效和產業轉型升級。2022年以來,河南省農科院在虞城縣實施“‘兩糧一菜’標準化生產模式關鍵技術提升與示范”項目,在懂菜農業科技公司建立了“鄭單系列鮮食玉米高產示范方”1000畝,示范實施鮮食玉米品質提升與合理密植、“兩糧一菜”周年合理接茬時間等關鍵技術,比傳統品種增產20%。培育試種新品種“板葉薺菜”,畝平均產量4000斤至6000斤,相比傳統的小葉薺菜增產800斤至1500斤,畝增效益1000元至2000元,目前已在全縣大面積推廣。
國網商丘供電公司虞城各供電所為薺菜相關企業開通辦電綠色通道,簡化流程手續,縮短辦電環節。部分企業擔心設備增多,用電容量不夠,供電所工作人員上門為其勘查核算用電容量,提供一對一用能分析,幫助他們降低運營成本,高效滿足客戶報裝和用電需求,實現供電“零距離”服務。
“以前想都不敢想,坐在家里就能把薺菜賣出去。現在通過直播,我們的薺菜每天都能接到不少訂單。”菜農張大姐興奮地說。虞城縣大力培育鄉村電商人才,在繼續穩定訂單銷售的基礎上,通過電商直播等方式,全面帶動薺菜等特色農產品銷售,尋找速凍薺菜銷售新的增長點。目前,該縣已建成1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485個鄉、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電商從業人員有2萬余人。
虞城縣將繼續深化“兩糧一菜”種植模式,不斷提升薺菜產業的規模和品質,讓薺菜成為該縣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書寫更加精彩的鄉村發展篇章。
來源:商丘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