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軍購迷局:FA-50緣何擠走殲-10CE?中東戰機買賣暗藏玄機
【軍購大戲:從K-8到FA-50的轉身】
三年前,埃及空軍淘汰老舊K-8教練機的招標引發全球圍觀。意大利M-346、俄羅斯雅克-130、印度LCA輪番上陣,中國L-15憑借"教練-10"國產化光環一度領跑。然而戲劇性轉折出現在2022年:韓國"黑鷹"飛行表演隊借金字塔特技秀強勢公關,FA-50最終以"10億買36架+本地組裝"組合拳拿下訂單。表面看是價格戰,實則是韓國巧打"歐美技術+中東適配"牌——去掉雷達告警系統的FA-50完美規避對華軍售限制,卻保留了AIM-120導彈接口,既討好美國又留足埃及轉手倒賣空間。
【體系博弈:高教機背后的戰略綁架】
此次軍購絕非簡單的教練機換代。埃及空軍現役200架F-16中,近半數搭載美制AN/APG-68雷達,而FA-50恰恰適配該體系。更微妙的是,韓國承諾協助埃及建立"非洲首家第五代戰機維修中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埃及技師學會F-35部件維護時,殲-10CE的國產化航電系統反而成了異類。這種"溫水煮青蛙"戰術,讓埃及不知不覺陷入西方武器生態鏈。
【殲-10CE困局:政治砝碼難敵現實利益】
盡管殲-10CE擁有霹靂-15E超視距導彈殺手锏,但雙重困境使其在埃及市場舉步維艱:其一,阿盟內部暗流涌動,沙特等國擔憂中國軍售打破地區軍力平衡;其二,埃及正試圖用FA-50訂單撬動歐盟解除武器禁運,為引進法國陣風戰機鋪路。正如開羅軍事觀察員所言:"買36架FA-50是給華盛頓交學費,留著90架F-16才是防備以色列的真章。"
【中東軍貿市場新趨勢】
此案折射出三大變局:① 中東國家普遍采取"歐美骨架+俄中血肉"的混搭策略,沙特F-15配紅旗-9防空系統已是常態;② 韓國借機復制土耳其TF-X模式,企圖打造中東版"軍工黑馬";③ 中國軍工需警惕"表演式軍售"陷阱——展翼金字塔的L-15雖風光,卻難掩體系兼容性短板。當下,唯有加速構建"中國制造+本地化運維"的全周期服務鏈,方能在中東亂局中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