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暖,漫過時間的河,四個月的時間不長,三萬元的標的不大,卻讓我反復琢磨,輾轉反側。
初見:22位大娘大爺的囑托
我第一次見到霍大娘時,她正站在執行局石階上,仰望那棵廣玉蘭。“大姐,我們的錢還能要到嗎?”身后傳來大娘同鄉的聲音。霍大娘手中提著的,是同鄉22人的民事調解書,用超市的購物袋裝著,勒得她的手青筋顯現。
霍大娘將我拉到一邊:“小伙子,我們就都靠你了,這工作當年是我介紹他們干的,拿不到錢,我對不起他們。”
我接過霍大娘手中的購物袋,有些沉。
了解:調解內容沒有兌現
霍大娘與同村人跟隨被執行人楊某做園林綠化,幾年下來,他們卻沒有拿到應有的報酬。霍大娘等人尋求法律援助訴至法院,經調解后,楊某應按照調解書上約定的期間給付勞務費。但履行期間屆滿后,楊某卻并未如期履行,調解書未能兌現為辛苦錢。
我第一時間與援助律師通話了解案件情況。律師反映,開始的時候她不斷催促,楊某還算守信,支付了其中一筆款項,后來再三催促也沒有付款,這些錢的金額不大,但卻是他們的養老錢。
調查:被執行人無償還能力
接到案件的我第一時間展開調查。被執行人楊某湊巧是我曾經某個案件中的被執行人,同樣是涉及勞務費問題,目前已經執行完畢,于是第一時間向楊某送達了執行通知書等,在詳盡調查后,我們發現楊某的賬戶中近些年幾乎顆粒無收。
我撥通了楊某的電話,一番溝通后,我了解到楊某正被“三角債”纏身,上家不結錢,他便沒有錢發工資,勞動者訴至法院,一波接著一波的訴訟與執行讓他再也支撐不起承攬工程的投入,如今正在外地某處工地打工。
與楊某本人聯系、與他的家屬聯系、與他的工友聯系,我們得出了楊某目前沒有能力清償該筆債務的判斷。
轉機:發現第三方到期債權
然而,在諸多得到的線索中,我們發現霍大娘等人的勞務費與楊某的某一筆債權之間存在關聯。我們與該債務人孫某取得聯系,楊某與孫某均承認該筆債權,但在具體金額上存在爭議。我們多次希望組織楊某與債務人孫某調解,但孫某遲遲不愿露面。
冬去春來,春節臨近,中國人講究歲末債了,該案卻一度陷入僵持,楊某與孫某常年不在本地,尋找起來大海撈針。
案件的轉機在年后復工時,在與霍大娘的一次通話中得知,他們的其中一位同事將孫某與楊某告至了外地勞動監察大隊,勞動監察大隊當面約談了孫某與楊某。我們在約談的當天趕到,現場組織雙方就債務金額的爭議進行溝通,雙方終于達成了一致意見,我們第一時間向孫某下達了履行到期債務通知書,幾天后,孫某繳納了這筆款項。
集中發放:權益兌現成現金
考慮到老年人提款不便,我們采取了現金發放的形式。領款的那天,我在法院門口等待著他們通過安檢。三月的風不冷不熱,帶著清新的草木香氣。
霍大娘第一個通過安檢,臉上掩飾不住的喜悅,跟我閑聊起來。她指著門前的廣玉蘭說,這樹長得真好。我抬頭看去,那棵樹剛好發芽。霍大娘繼續說道,小伙子你可能不了解,這種花養花護花學問大得很,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這樹上的花就很難開得好。
我說,那不也正好象打官司嘛,你們申請執行人的積極配合,法律援助律師的正確引導,訴訟過程中的苦心調解,加上強制執行中的耐心調查,權益兌現才能如花期而至啊。
我們相視而笑,我如釋重負。四個月的時間,案件過程并不波折,歷經的程序也并不繁瑣,與被執行人等的117次通話,22人共計三萬余元的標的,對執行案件來說,屬于常態,但對霍大娘他們來說,便是一等一的大事。
四個月的時間不長,恰好是冬去春來的時間。
供稿 | 贛榆區人民法院
編輯 | 王瑞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