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教師的發展,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動能。3月31日,育鴻學校以"書記有約"為紐帶,開啟了一場關于教育理想、個人發展與學校未來的深度對話。任海霞校長攜黨總支成員與十幾位新入職或新調入教師圍坐一堂,以" 凝聚共識·共謀發展·共創未來"為題,共話育鴻發展的星辰大海。
一、從"我"到"我們"的成長邏輯
座談會以一道開放式命題切入:"你的個人發展規劃與學校期待的教師發展如何共振?"
任海霞書記在開篇講話中指出:教育不是單行道,而是師生共同生長的生態圈。育鴻期待每位教師既要做“深耕者”——扎根學科本質;也要做“破壁人”——打破學科邊界、年齡界限和思維定勢。她強調:“老師是學校發展的主力軍,學校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依托,每一份微光都能照亮共同的遠方。今天,你來說,我來聽,一起來一場發展的雙向奔赴。”
二、讓“我們”和“我”的成長共振
新教師們講述著自己的成長新路歷程:從站上講臺的忐忑到設計教學創新實踐的嘗試,學校容錯式培養讓大家敢于創新。現場教師紛紛以關鍵詞描繪自己的職業理想畫像:"終身學習者""溫度與深度并存""問題驅動者"……思維碰撞中,個體成長與學校愿景悄然交織。
談到自己在專業上的發展需求以及對學校的期望時,各位青年教師紛紛袒露心聲:
"面對數字化教學轉型,期待組建AI教育實踐共同體。"
"希望建立集團發展資源共同體,既學教學技藝,也傳育人匠心。"
"能否在校園新建設項目中考慮專業教室設備,讓教學更便捷有效?"
真正的教師發展,是讓每個困惑都成為改革的契機。學校對老師們的疑惑及時回應并形成"三張清單":
1. 資源清單:建設校本教研資源庫。
2. 機會清單:盡力提供市級展示、跨校教研等平臺。
3. 服務清單:通過與本部建立“青藍工程”手拉手項目,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教育的美好,始于真誠的相遇,成于智慧的共生。這場"書記有約"不是終點,而是育鴻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新起點。在這里,每個聲音都會被傾聽,每個夢想都值得灌溉。正如任書記總結所言:"讓我們共同做這樣的教育者——腳下有泥土,眼中有光芒,心中裝得下他人和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