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李惠琳 譚璐 編輯丨譚璐
上任第6天,新帥現身。
3月31日,綠城中國召開業績會,劉成云以新任董事長身份出席。
“深感責任重大。”劉在開場發言中感慨。上周三,他剛接棒張亞東,掌舵這家總資產超5000億的地產巨頭。
約兩個小時的業績會,劉成云鮮少有發言,只在臨近結束時,他給出大勢判斷,稱行業已止跌回穩,“中交集團對綠城的支持會越來越強。”
對于這場人事更替,綠城方面回應《21CBR》稱,“基于上市公司治理要求,以及公司發展實際,屬于正常人事變動。”
倉促交接
綠城這次換帥,很突然。
3月24日一早,綠城刊發一則停牌公告,提示董事辭任及董事會的其他潛在變更,落款人是張亞東。
這也是張掌舵7年來,簽發的最后一份公告。他曾說,“綠城是我職業生涯最后一站。”一語成讖。
復牌公告顯示,張在3月21日就提交了辭呈。
甚至董事會也有些措手不及。
“由于張先生的辭職,倉促間董事會沒有足夠時間商討接任人選,因此公司申請暫停交易,等待盡快召開董事會會議。”綠城在公告中透露。
被選為新任董事長的劉成云,現年56歲,在中交體系工作了34年,2023年升任為中交集團的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任職至今。
從履歷來看,劉長期負責戰略投資工作,在集團及子公司歷任多項投資的負責人,主導過上海振華重工混改、中交地產重組等大項目。
劉成云名義上掌舵綠城,只擔任非執行董事,也并未卸任中交集團的職位。
有分析認為,他更多是坐鎮和指導,在經營層面的介入,可能不像張亞東那么深。
有接近中交集團的人士提到,綠城換帥,主要是解決中交集團對綠城控股不控權的問題。
截至2024年末,中交集團對綠城的持股比例為28.912%,位居第一大股東。加上劉成云,綠城11位董事會成員中,有4位來自中交體系。張亞東是職業經理人,僅持有少量股權。
來源:中交集團
對于此次換帥,二級市場反應謹慎。3月27日綠城復牌后,股價下跌超過6%。
“行業面臨調整,市場處于修復期,綠城一直保持穩健向好之勢。”
綠城方面向《21CBR》記者強調,未來綠城將一如既往做“好房子”,提供“好服務”,穩健發展。
突飛猛進
操盤7年,張亞東給綠城帶來的最大變化,是突飛猛進的規模。
張亞東是政府官員出身,入職中交集團半年多,即空降至綠城擔任一把手。
其管理風格大膽、敢于冒險,一上任就動手,開啟一系列精簡架構、提高周轉、改善投拓的改革。他一度提出,2025年要達到6400億元的合約銷售額。
市場變化,打亂了他的節奏,好在一直穩中有進。在市場調整期,他也逆勢而上,大手筆拿地。
2018年至2024年,綠城的銷售額從1564億元增至2768億元,行業排名從第17位升至第3位。尤其是自投項目,去年大幅提升至1718億元,占比超過六成。
他還完成綠城管理的分拆上市,推動代建業務擴張市場份額,連續六年穩居行業第一。
張亞東也獲得了千萬年薪,2023年他拿到約1217.1萬元,與前幾年基本持平。
今年,趁著市場回暖,張在年初經營會議上還定下基調:開局就開戰、起步就起跑、沖鋒就沖刺。
據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綠城與合作方已在全國豪擲近500億元拿地,總金額接近去年一半。2月28日這天,就拿下杭州兩個板塊的“地王”。
眼下,市場前景依然有不確定性,張氏一走,如何控制擴張節奏,對于劉成云為首的團隊來說,自然成了新課題。
過去一年,綠城收入上升兩成,達1585.46億元,回款率達104%,維持高位。
只是,利潤下降近五成,僅15.96億元。官方解釋,主要是計提資產減值及公平值變動損失,合計49.17億元。
“計提減值的49億元,幾乎全部來自2021年及之前獲取的項目。”
執行總裁耿忠強在業績會上表示,近年新增項目的利潤,均接近兩位數;管理層會做實資產、做精存量、做強做優增量。
股東力挺
對于劉成云來說,目前的難題,主要在于高庫存和平衡利潤。截至去年末,綠城的總存貨約2500億元,約占總資產的一半。
今年,綠城繼續把去庫存作為重點,主動調整結構,提質增效。
尤其是老盤新做,從營銷的單點發力,到以產品獲取和客戶運營并重的體系突破。
綠城的一二線貨值占比達92%,權益比提升至79%。今年,可售貨值約2000億元,預計銷售1250億元,去化率達到62%。
另外,在投資策略方面,新管理層會更加系統和成熟,規避一些過熱區塊。
“2025年拿地貨值大概與去年相當,如果機會好的話,可能會超過去年。”
管理層稱,除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以外,更加重視對項目自身質地的研判,關注非熱點城市優質板塊的結構性機會。
過去,綠城逆勢而上,有賴于大股東支持。
“中交集團過去10年在戰略支撐、品牌聲譽、經營管理、融資增信等方面,給綠城中國巨大的支持。”劉成云表示。
2024年,綠城發行境內債券125.3億元,綜合發行利率為3.88%。今年2月,綠城還發行了兩筆總計5億美元的高息債,成為近兩年國內首筆中資地產美元債。
耿忠強透露,到3月底,其境內公開債務未到期的還有85億元,境外部分剩余2.9億美元未到期。目前,境內外的融資渠道都非常暢通。
如今,劉成云到任,大股東與綠城將在融資、項目獲取等方面進行更多協同。
尤其是,當下中交集團旗下的中交地產向輕資產轉型,未來集團的地產開發業務,可能更多向綠城傾斜。
今年1月,綠城就與中交集團簽訂2025年建造框架協議,將在房屋建造、市政道路建設、弱電工程等多個領域合作。
多管齊下,綠城有望穩住局面。
“2025年利潤指標仍面臨著一定的壓力,基本處于底部。”管理層表示。
圖片來源:綠城,除標注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