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春日的午后,陽光透過玻璃窗,灑落楊浦區江浦路317號的幸福養老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數十位老年學員圍坐桌前,手持畫筆,專注地為素色的紙鳶涂抹色彩。
不一會兒,燕子輪廓的紙鳶在他們的筆下逐漸鮮活,輕盈的翅膀上躍動著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的交融……
這是楊浦區幸福養老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舉辦的一場“制作紙鳶體驗活動”,在這里,老年人不僅可以體驗非遺手作的樂趣,更能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了“家門口的幸福”。
在紙鳶中感受春色之美
“我們在這里不僅能學手藝,還能和老伙伴們聊聊天,每次一來就心情特別好!”第一次參與活動的黃阿姨一邊為紙鳶上色,一邊笑著說道。
現場,紙鳶的形狀如同一只只燕子,上面繪有蜜桃、櫻花等春日圖景。老年學員們在非遺老師的指導下,按照各自喜好,調色、勾線、涂抹,為空白處填上了粉紫、明黃、寶藍等亮麗春色。一只只燕子就此煥發出別樣的光彩。一邊制作,大家還一邊互相交流心得,氣氛溫馨而熱烈。
紙鳶制作看似簡單,實則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技巧。老人們通過親手制作,不僅重溫了傳統技藝,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和快樂。
手作背后的“認知守護”
楊浦區幸福養老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于今年3月開業,不僅是老人們的活動場所,更是一個聚焦認知障礙專業服務的養老服務綜合體。其一樓開設的“記憶咖啡館”是認知障礙早篩、干預的服務平臺。
據工作人員介紹,本次紙鳶制作活動是“記憶咖啡館”系列健康干預項目的一部分,周邊老年人都可以報名參加,旨在通過手作搭建社交平臺,鼓勵老年人參與認知健康“守護站”的活動。
患認知障礙癥是一種漸進的過程,以智能減退、人格改變、詞不達意等腦功能異常和行為改變為典型表現,但通常來說,輕度和中度患者通過適當的治療和干預,可以延緩疾病進展。而傳統手作活動中,常能鍛煉人的手眼協調能力,并通過社交互動、傳統運動、音樂療愈等方式帶來多元感官刺激,幫助老年人保持大腦活躍,為其提供非藥物干預支持。
“這里是一站式的服務,既能讓老年人動手動腦,又能幫助早篩查早預防,讓大家的養老生活安心又充實。”現場工作人員說道。
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本次活動所在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是楊浦區深化“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的重要載體。整個中心從1樓至3樓,分為托養、康養、醫養、體養、食養五大板塊,全方位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
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老人提供基礎醫療服務;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配備了智能體測設備,老人可以在這里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長者食堂則能根據老年人的營養需求設計餐食……中心通過多方聯動,構建了醫養機構、社區、企業協同的服務網絡,為老人提供無縫銜接的養老服務。
楊浦區始終以“幸福養老”體系構建為核心目標。根據《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2-2035)》,到2035年,全區養老床位將達到戶籍老年人口的2.5%,社區長者食堂超50家,每千人養老服務設施面積突破65平方米。目前,全區正加速推進“十助”服務深化、醫養康養融合、智慧養老創新,通過優化要素支撐和產業融合,努力打造多層次、多元化、普惠型養老服務樣板。
活動結束后,老年學員們帶著親手繪制的紙鳶體驗春日美好,綻放笑容。在這背后,是楊浦區對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更是對“幸福養老”理念的生動實踐。未來,隨著“15分鐘養老服務圈”的不斷完善,將有更多老人享受到家門口的“幸福樂園”,繪就更加絢麗的晚年圖景。
文字丨湯順佳
編輯丨周夢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