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根據投票結果,20個項目入圍終評。
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入圍終評項目名單
(以時代早晚為序)
1 四川資陽濛溪河遺址群
2 吉林和龍大洞遺址
3 浙江仙居下湯遺址
4 內蒙古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冢
5 甘肅臨洮寺洼遺址
6 山西沁水八里坪遺址
7 西藏康馬瑪不錯遺址
8 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
9 陜西寶雞周原遺址
10 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
11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號墓
12 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
13 山東青島瑯琊臺遺址
14 河北臨漳鄴城遺址東魏北齊宮城區
15 新疆喀什莫爾寺遺址
16 河南開封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
17 重慶合川釣魚城加擔土遺址
18 黑龍江阿城金上京遺址
19 寧夏賀蘭蘇峪口瓷窯址
20 江西景德鎮元明清制瓷業遺址群
仙居下湯遺址位于仙居縣橫溪鎮下湯村,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達2.5米。
遺址發現于1984年,2022年,納入“考古中國——長江中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形成研究”課題,發掘持續至今。
下湯遺址歷經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個階段,縱貫新石器時代的始終,是我國萬年文化史的重要實證,是我國萬年文化獨立起源、綿延發展的生動范例。
北部土臺及器物坑
下湯揭露了上山文化時期外圍各土臺環繞中心臺地的聚落格局,各土臺可能對應基本的社會單元,這是上山文化社會結構的重大突破,同時,也填補和刷新了對早期農業社會結構和社會發展水平的認識。總之,下湯遺址豐富的聚落要素、清晰的聚落結構,為研究我國早期稻作農業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樣本。
下湯遺址生土層中發現了距今4—2.7萬年的野生稻,遺址具有連續的考古學文化,經歷了從稻作農業起源階段到新石器晚期農業高度發達的整個發展歷程,為研究稻作農業起源和萬年稻作農業史提供了重要材料。
來源:臺州日報綜合國家文物局、仙居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