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傳統學術史多為思想史、發展史或者編年史。當我們借助“發展”和“進步”的眼光來回望一個學科的學術歷程時,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常規預設,比如:學術發展是在傳統繼承基礎上的學術創新,學術發展是沿著一條從低往高、后出轉精的道路不斷前進的,學者的學術影響力與他的學術貢獻大致成正比,等等。在這些預設之下,成王敗寇,能夠進入學術史大門的永遠只是極少數知名學者,而絕大多數普通學者都被排斥在了學術史的大門之外。可是,只要我們換一種眼光,參照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的思想方式,把學術研究看作一種特殊的行業類別,就會發現,作為“學術工匠”的普通學者,他們的行業習俗以及他們所處的學術生態,一樣應該得到我們的討論。
在學術行業,一樣有祖師崇拜、學術趕集、資輩親疏、派系與行規、控制與反抗、順從與革命,有主流與邊緣的分野、師承與圈子的壁壘、尊老與維親的傳統,還有自賣自夸的學術營銷、連橫合縱的操縱方略。有些看似國民性的學界弊端,其實是國際性的科學社會學難題;有些貌似公平的行業規則,其實嚴重束縛著學術發展。常規研究和科學革命,既是學術發展不可或缺的行進雙軌,也是無需藍圖規劃的自然歷程。本書就是這樣一部關注普通學術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工作者,供普通學術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學術工作者參考的“社會生態志”。
02
《韓家往事》記述了天津“八大家”之首的“天成號”韓家所經歷的百年風云。韓家姐妹是20世紀中國女性中最早接受現代教育的一代先驅,她們的際遇與選擇讓我們得以窺見傳統家族在這一變局中的沉浮與命運。本書以韓氏家族為中心,旁及李連普、梅貽琦、傅銅、鄺壽堃、衛立煌家族,以此吸納更厚重的歷史容量,也折射更豐富的時代底色。
借由信件、日記、老照片和訪談,作者用先輩悲欣交集的人生經歷與彷徨求索的精神世界來對接大歷史敘述,力圖以個體來展現時代的宏闊與復雜,為每一個生命尋找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從而勾畫出多層次、立體的歷史圖景。
03
本書主要關涉近現代學人、作家的生平行跡及其交游、著述、收藏等內容,尤留心種種舊傳的未詳、待考、不確、不真,發微索隱,言及前人之所未言,讓舊掌故發出新光彩,且行文練達生動,下筆如探案故事一般,洋溢著“考據癖”的趣味,引人入勝。
04
★備受期待的華語重磅新書,電影人陳沖非虛構長篇作品
——從上海童年的老房子到舊金山的家;從少女時代“小花”劇組到《末代皇帝》《太陽照常升起》的銀幕背后;從祖輩的往事到父母、哥哥三代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貓魚》是當代不可多得的回憶錄,是知識人的心靈史,電影藝術家的傳記,也是一部當代女性的成長之書、勇氣之書。
★金宇澄、羅新、姜文、許知遠誠意推薦
——“《貓魚》是高水準的自傳體散文集,既是個體生命史,又是時代大記錄,一字一句,真氣充盈。”(羅新)
“陳沖建立的紙上王國,細膩、自由、直率,她的人與事,尤其幾代知識分子的歷史,填補了文學上海的敘事空白。”(金宇澄)
“《貓魚》是陳沖珍貴的個人記憶,寫得鮮活、深邃。她毫不畏懼地邀請你踏入其中,經歷她的人生……這種勇氣,不是誰都有。”(姜文)
★人的生命就像貓魚,始終卑微、弱小,卻堅韌地活著。在日常之中,期待奇跡發生
——“‘貓魚’是當年的上海話,菜場出售一種實該漏網的小魚,用以喂貓,滬語發音‘毛魚’。隨著以后貓糧的出現,它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上海之冬,一只“貓魚”死而復生,成了我和哥哥童年唯一的奇跡。“貓魚”是生命里轉瞬即逝的靈感,是人的本性里被遺忘或隱藏的真相,是日常生活中體驗的每一個奇跡。
★《收獲》文學榜長篇非虛構獲獎作品
——“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文學意義上獨特又深沉的陳沖,她以克制內斂的筆法向著家族歷史征進,踏進如煙的家族往事又不沉溺其中,通過眾多日常的生活細節完成了對家人形象的刻寫和賦形,從而與歷史生活達成了深沉又動人的聯系,作品呈現出的沉郁悲憫讓人為之動容。”
《貓魚》是電影人陳沖的長篇非虛構作品。祖輩與母親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歲月,“小花”攝制組大篷車的日子,獨自踏上異國留學之旅,每一部電影不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愛與痛楚、掙扎,經由作者的回望,躍然紙上。寫家族故事,是獨特的上海敘事、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從《小花》到《末代皇帝》《意》《太陽照常升起》等等的銀幕前后,是電影藝術家的傳記;從上海童年到異國打拼,一段段人生旅程,是女性兼具激情與柔情的私語。
05
相傳,金陵璩家花園曾烜赫一時,人丁興旺,后歷經戰亂,繁華不再。
20世紀50年代,留洋歸國的費教授慕名到此,居住在搖搖欲墜的藏書樓遺址。結廬在人境,怡然自樂,他像遙遠的古人一樣生活。
1970 年,璩家花園搭起成排的簡易棚。中學教師璩民有為費教授四處奔走,討還薪水。他想掙得一百五十元“辛苦費”,買一臺“蝴蝶派”縫紉機,向照顧兒子璩天井的“家庭婦女”李擇佳求婚。她在內心,其實很愿意嫁給他。
90年代,最早一批個體戶當街賣起了鹽水鴨,璩家花園的有錢人突然多了起來。此時,天井告別了二十年鉗工生涯,他開始著手修繕狹小的老屋,筑成溫暖的小巢,等待服刑十年的妻子阿四早日回家。
世事如潮過,尋常百姓家。《璩家花園》是作家葉兆言最新長篇小說,以南京城南一座老宅院,兩個家庭,三代人悲欣交集的人生故事為主線,書寫共和國七十余載平民史詩。上山下鄉、恢復高考、對外開放、出國潮、下海經商、國企改革、發展經濟、棚戶區改造……“璩家花園”目睹了主人公天井及一眾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的命運起伏,也見證了當代重大歷史時刻的輪番登場。
“它是我體量最大、時間跨度最長的作品。這部小說中有太多我的記憶,我正在和自己及同代人對話。”葉兆言說,“這本書留給女兒。”
06
1900年敦煌藏經洞被發現后不久,數萬件敦煌文物文獻被英、法、俄、日等國一些“考察”“探險”者騙取、掠奪,致使流散海外,約五萬件分藏于十多個國家的四五十個機構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
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來滿世界尋找敦煌文獻的經歷,其中記述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有尋找的艱辛,有收獲的喜悅,也有不少獨到的心得與感悟。本書不僅是一份一流學者的學術成長記錄,也是國際敦煌學學術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
本書文字明白曉暢,故事與知識融合,對于普通讀者來說是極佳的敦煌學入門讀物;對于專業讀者來說,也可從作者的治學態度和治學路徑中得到激勵與啟發。
07
《重新認識你》是20世紀最卓越的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最珍貴的教誨。身為人最可貴的,莫過于擁有自由意識。但人經常受限于內在的個性或外在的環境、傳統等,而迷失了自己。克里希那穆提在《重新認識你》中,徹底討論如何從內在及外在的所有束縛中解脫,為自己及生活帶來徹底的革新。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被我們的老師、尊長、書本和圣人用湯匙喂大。我們總是說:“請告訴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我們總是活在別人口中的世界,活得既膚淺又空虛,因此我們充其量只是“二手貨”的人。你自己,這個身為人的你究竟是什么?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東西可以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因此你必須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便是智慧的開端。
08
“多年來,我收集了許多關于西域歷史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生活方面的書籍,得閑了就翻一翻。久而久之,這樣的閱讀在心里積淀下來,那些千百年時空里的人和事就連綴成了可以穿梭往返的世界,對我發出遙遠的召喚。”
《空城紀》是作家邱華棟以六年時間完成的最新長篇歷史小說。作品以詩意語言和絢爛想象回到渺遠的西部世界,重尋龜茲、尼雅、樓蘭、敦煌等西域古城的歷史傳奇。全書分為龜茲雙闋、高昌三書、尼雅四錦、樓蘭五疊、于闐六部、敦煌七窟共六章,敘寫六座古城廢墟遺址的故事。小說中所有的古城故事,都延伸到了當代,主人公身臨廢墟,和這些地方發生深刻聯系。“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六座西域古城在故事中復活,一座座廢墟還原成宮殿城池,一個個人物從魏晉漢唐史書,從壁畫雕塑中走了下來,他們有了生命、有了表情、有了冷暖,他們的生命被瞬間照亮,鮮活的歷史人物讓位于那些脆薄的窸窣的聲音,遠古的精神依靠自己充沛的力量矗立起來。《空城紀》以蘊含中華文明密碼的歷史事物為線索,穿插多種視角,講述神秘遙遠的西域故事,復原一段段被風沙和時間掩埋的歷史。“為遠古的人和事做時間刻度的記錄,是為《空城紀》”。
09
一幅中國縣城的清明上河圖
一部小人物的心靈史詩
70后作家張楚重磅長篇
云朵落凡塵,沾泥也成花。在云落,一群生活在泥淖中的人在生活的重壓下野蠻生長。
一個縣城女人的生活史、心靈史;一部中國北方縣城的發展史、變革史。
主人公萬櫻面臨著生活的種種壓力,親情和愛情從不同的方向給她帶來考驗,她以自己的智慧將它們融入了時間的長河。她的朋友們也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時代的潮流里前行,有的固守自己的方向,有的在分岔路口徘徊。所有這一切匯合起來,構成了一個時代。
云落之處,升騰起土壤的腥腐,云氣的氤氳以及似有若無的花香。平凡世界中的普通人在這里掙扎著,善良著。
10
“這塊彈丸之地,四季交替,雨雪飄落,人如蟲蟻疲于奔命,到頭來兩手空空。”
《土廣寸木》是作家魏思孝全新長篇力作,書名為“村莊”二字的拆解。村莊,是一個形容詞,是每一個面對生活不堪重負的人的處境寫照。“辛留村”的蕓蕓眾生與日常生活,如紀錄片鏡頭般徐徐展開。百余人物,年歲時節,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每一張面孔都有無盡的故事。
《土廣寸木》在寫法上消弭虛構與非虛構的界限,挑戰的是傳統對于鄉村的想象式書寫。上篇“局部”聚焦人、事物及地點,由此勾連出辛留村的人物譜系與世事百態;下篇“一年”則以老付與“我”這對母子的生活為主線,記敘村莊一年內發生的大小事務,涉及農事生產、婚喪嫁娶、基層政治等等,全景式描繪當下鄉村的真實景觀。《土廣寸木》如一部當代鄉村的文字紀錄片,充滿切近的細微觀察及深刻而具體的關懷。辛留村的生活圖景里,藏著歷史的幽靈,也展露著時代的惶惑。
報名丨閱讀寫作成長營:10部世界名著閱讀+10篇讀書筆記輸出+140天系統訓練
報名丨第6期「百日共讀計劃」:3月15日開班,已有31人報名參加
報名丨第2期《紅樓夢》精讀班:150天閱讀經典,4月1日啟動
個人簡介:
林飛,讀書博主,微信讀書400+本、4000+小時。
曾擔任上市公司商學院高級課程經理,知名圖書出版公司主編。
文章先后榮獲河南省高校新聞獎文藝類一等獎、評論類三等獎。
個人隨筆集《北京,我終于離開了你》。
2024年6-8月,獨自駕駛摩托車騎行9000余公里,穿越中國16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