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手了一個影石360的拇指相機。帶著我的影石玩了幾周之后,我測試了用它拍攝跑步,探店,vlog,騎車,測試了在攜帶在身上和手持的兩種拍攝方式。整體感受是:
場景很小眾,但壁壘很高。
十年前,國內全景相機市場尚是一片“無人區”,沒有專門研發生產的廠商,存在極大的技術空白。而且早間的全景相機的使用場景很小眾,整體全景相機還很笨重。而戶外運動、VR等場景需求正在悄悄增長,影石瞄準這一細分領域,避開與GoPro的正面競爭。
全景相機需解決多鏡頭同步、實時拼接、畸變校正等技術難題,影石創始人劉靖康(南大軟件工程背景)認為,這些技術可通過算法突破形成護城河。
2023年全球消費級全景相機市場份額前三位分別為影石創新、日本理光、GoPro,市場占有率分別為67.2%、12.4%和9.2%。
2023 年全球運動相機排名前三位的品牌廠商分別為GoPro、影石、大疆。
打不過你我就換條小路走,等我小路追趕的差不多了,我就可以在大路上和你拼沖刺了。這就是影石從全景市場再反攻到運動相機市場的打法。
據說,影石又通過全景能力,瞄上了會議視頻這個市場,果然打敗你的人可能還不在牌桌上啊。
但更重要的是,也是更值得我們借鑒的一點是!
影石從來沒有在自己的過硬技術上驕傲,他們除了是技術高手,更是營銷的高手!
因為技術賣好不賣座,也都是白費功夫,這一點上,影石的市場策略才是更為關鍵的企業壁壘。
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從“技術小眾”走向“全球爆款”的敘事,才能把企業帶上新高度。
我們來看看影石的四大打法:
眾籌引爆+海外先行:1016年Nano眾籌金額破50萬美元,吸引極客用戶早期測試反饋。先海外后國內:2018年海外營收占比達85%,通過亞馬遜、Best Buy覆蓋歐美市場,避開國內價格戰。
綁定高端渠道,塑造品牌勢能:2020年成為蘋果生態唯一全景相機品牌,借勢高端形象拉動銷量。贊助Red Bull運動員、X-Games賽事,強化“專業工具”標簽,2023年滑雪領域市占率超90%。
用戶共創+社交裂變:創作者計劃:招募全球5000名KOL,提供免費設備+分成激勵,YouTube影石相關視頻超200萬條。UG引爆流量:TikTok標簽#Insta360播放量超60億次,用戶生成內容反向推動產品迭代。
技術迭代+場景延伸:最后一點就是剛剛提到的,他又想上別人的牌桌了,2021年推出Meeting Pro視頻會議攝像頭,切入B端市場,年銷量突破8萬臺。
影石分產品收入占比,來源影石招股說明書
影石海外收入結構,整理自影石招股說明書
影石top5供應商,整理自影石招股說明書
影石揭示了一條硬科技創業法則——
在巨頭忽視的細分領域建立技術絕對優勢,通過全球化放大勢能。找到一條“高壁壘、窄入口、寬延伸”的賽道。
通過影石,我們可以觀察一件事——
深圳的“小巨頭生態”:創新基因與城市機會
在全球運動相機領域,除了影石,還不可忽略的,就是另一家深圳本土企業——大疆。
的確除影石外,深圳孕育了多家全球化終端企業:
重點來看下除了影石外的大疆、安克這三家企業:
三家深圳本土企業——消費電子,海外占比高
大疆成立于2006 年,由汪滔創立,早期專注無人機飛控系統研發。 2013 年推出消費級無人機Phantom系列,憑借懸停與超視距飛行技術迅速占領市場。 2025年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占率超70%,成為行業標桿。
大疆就不多說了。
另一家被特朗普的一張照片出圈的就是深圳另一家海外占比類似影石、大疆的人稱“充電寶一哥”的安克創新。
安克創新成立于2011年,早期通過亞馬遜銷售充電配件,2020年登陸創業板,2025年市值接近600億元。以“高性價比+ 品牌矩陣”策略,覆蓋充電設備(Anker)、智能家居(Eufy)、音頻設備(Soundcore)等領域,海外營收占比 85%。
電儲能類產品(如Anker品牌)是其核心,收入占比50%,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長42.81%。智能創新類(如Eufy掃地機器人)與智能影音類(如 Soundcore 耳機)增速亮眼,分別增長35.33%和30.84%。
影石、大疆、安克代表了中國消費電子企業的三種范式:
技術深耕型(影石)、生態主導型(大疆)、品牌矩陣型(安克)。
共同點都在于”先海外再國內“,以全球化視野捕捉需求,以研發投入構筑壁壘,而差異則源于對市場細分與產業鏈整合的不同選擇。
相似的深圳企業畫像中,透露著深圳這塊熱土上的什么基因?
1.首先一定是消費電子的珠三角產業鏈的強大勢能基礎
深圳依托華強北電子市場、富士康代工體系等產業基礎設施,構建了全球最完整的硬件供應鏈網絡,實現從芯片、傳感器到整機的快速生產與迭代。
例如,大疆無人機的飛控系統研發、影石全景相機的模塊化設計,均得益于深圳元器件的快速采購與本地化制造。
同時,深創投、騰訊投資等資本機構通過早期孵化與戰略投資,加速技術轉化與企業成長。
這種“供應鏈+資本”的雙重驅動,使深圳企業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推出創新產品,形成“設計-生產-銷售”閉環。
據統計,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超3萬億元,占全國1/6,為硬件創業提供了天然優勢。
2.濃厚的極客文化,年輕人快節奏讓這類產品有了更大的市場驗證基礎,同時產學研協同機制具備活力
深圳以“工程師文化”為核心,匯聚了大疆汪滔、影石劉靖康等技術極客,形成“技術驅動創業”的獨特氛圍。
高校資源:最著名的李澤湘團隊孵化能力,又如南大深圳研究院、港科大深圳校區,松山湖機器人基地等產學研平臺,加速技術成果轉化。
例如,大疆早期依托香港科技大學的飛控技術突破,影石聯合南京大學研發AI影像算法,均實現 “實驗室到市場”的高效銜接。
此外,深圳通過 “孔雀計劃”“人才安居工程”吸引全球頂尖人才,2024年研發人員超150萬人。這種“極客精神+產學研協同”的生態,推動深圳在無人機、智能硬件等領域持續領跑全球。
3.先出海后國內的全球化,終端型企業基因:從本土到國際躍遷
深圳通過“專精特新小巨人” 培育計劃(累計超1000家)、科創板綠色通道,構建“研發-融資-上市”全周期支持體系。
同時,深圳企業普遍采取“先海外后國內”策略,利用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鏈接全球資源。例如,安克創新通過亞馬遜渠道打開歐美市場,影石綁定YouTube網紅與Apple Store合作,大疆通過好萊塢影視合作強化品牌。
2024年,深圳外貿出口額超3.5 萬億元,跨境電商占比30%,形成 “深圳制造+全球市場”的協同效應。
因此,深圳的電子產業鏈高度成熟,以及資本市場的活躍(如深創投、騰訊投資),為企業提供了“從研發到量產”的快速通道。影石從成立到IPO僅用10年,大疆更是在成立15年內估值突破千億,背后離不開深圳“硬件創業天堂”的生態支撐。
通過影石這一個案例,我們再來看今天的蘇州制造底色與終端突圍
與深圳聚焦消費級終端不同,蘇州的龍頭企業多集中于紡織化工、新能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產業中上游,形成“制造強、品牌弱”的差異化格局。
蘇州有著濃厚的制造業底色,但也有著自身的缺陷。
規上工業總產值超4.4萬億元(2023年),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為核心,但多為代工和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如半導體封測、光伏組件)。
中游環節利潤薄、易受供應鏈波動影響(如芯片斷供),需向終端品牌延伸以提升附加值,缺乏本土終端品牌巨頭,需借力長三角一體化打通出海通道,真正培養終端型的“真龍頭”。
甚至可以說,江蘇經濟為什么長期搞不過廣東,也有這方面原因。
就是因為To C的龍頭企業太少。
To C的龍頭少,太多的企業就淪為配套工廠,在產業鏈里利潤就低。
這就是“終端為王“。
這就是為什么產業集群要以打造“鏈主”為中點。終端型企業就是鏈主。
所以你看在深圳,一個影石對AI芯片的需求也在推動本地半導體企業研發適配影像處理的專用芯片;
大疆的無人機技術帶動了電池、傳感器、通信模塊等配套產業的繁榮。
而且終端企業直面市場,能更敏銳捕捉技術趨勢。
在深圳,影石從全景相機拓展到AI手機穩定器、視頻會議攝像頭,正是基于對用戶創作場景的深度洞察。
而蘇州的產業升級更多依賴政策引導(如“1030”產業體系)和科研機構協同(大量的大院大所在蘇州落地,做孵化),政府和科研單位的市場敏感度能有企業強嗎?
還有,終端品牌是區域經濟的名片。
深圳的影石、大疆已成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中國符號”,吸引資本、人才向深圳聚集。
反觀蘇州,還是缺乏類似影石、大疆這樣的標桿品牌,國際影響力受限。
蘇州向左,深圳向右,這是全球化下的路徑選擇
從產業定位,全球化路徑,創新邏輯三個維度,我們對比了深圳和蘇州的區別:
深圳與蘇州的對比表明,終端型企業的培育不僅是產業升級的抓手,更是區域經濟轉型的關鍵。
在產業鏈影響力上,深圳終端型企業通過需求倒逼上游芯片、傳感器等配套產業升級,形成完整產業鏈。
蘇州中游企業雖技術領先,但缺乏終端品牌整合,核心部件依賴外部采購。
深圳企業平均市值高,融資能力更強;
蘇州企業市值偏低,融資主要用于產能擴張而非技術突破,導致創新后勁不足。
品牌溢價缺失:蘇州企業多聚焦B端市場(如工業機器人、光伏組件),缺乏直接觸達消費者的終端品牌,導致產業鏈議價權弱于深圳。
深圳向左:是終端驅動生態。
通過市場需求倒逼全產業鏈升級,構建“研發-制造-品牌-場景”的閉環生態。以影石、大疆、安克為代表的終端企業,憑借自主研發的硬核技術,在全球市場建立品牌壁壘,進而拉動上游芯片、傳感器、材料等配套產業創新——例如華為海思為影石定制影像處理芯片,比亞迪電子承接大疆無人機代工。同時,終端企業的高溢價能力吸引資本聚集,形成“投資-孵化-上市”的賦能鏈條。
蘇州向右:從制造邁向品牌。
蘇州依托制造業基礎,向“制造+品牌+場景”轉型。在產業升級方面,利用新能源(如光伏組件)和生物醫藥優勢,孵化戶用儲能品牌(對標特斯拉 Powerwall)和消費級健康設備(如便攜式醫療檢測儀器),推動“蘇州制造”向“蘇州品牌”躍遷。
單純說蘇州如何趕超深圳,是一個太過單一維度的結論。
從費孝通寫蘇州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小農經濟改革開始,蘇州的產業發展史自有它的人文和地理基礎,這才有盛虹、恒力的地方基盤。
企業,經濟的周期同樣也會影響城市的周期,中國產業升級并非“非此即彼”,深圳與蘇州的互補都會是“中國智造”全球化的重要范式,期待在新一輪的AI+硬件革命中,看到更多的”蘇州大疆“、”蘇州影石“。
來源:R Researching
近期熱門文章推薦
回復關鍵詞閱讀
- 無錫的精華,都被央視春晚整明白了(關鍵詞:央視春晚)
常熟造的“外貿神器”,讓中國小商家腰桿挺起來(關鍵詞:常熟外貿神器)
阿滿百香雞大戰紫燕百味雞,為何選擇南京(關鍵詞:紫燕百味雞)
年吞吐量剛破千萬的碩放機場,拿什么追趕樟宜機場?(關鍵詞:碩放機場)
一個研究院,默默給無錫“孵化”150多家高新企業(關鍵詞: 研究院 )
浙江非網紅小縣城,正在悶聲發大財(關鍵詞:浙江小縣城)
- 揚州毛絨玩具賣家做跨境,靠一個創意狂賺美金(關鍵詞:毛絨玩具)
- 如果不是蘇州這個園區,中國自動駕駛第一股可能要晚來兩年(關鍵詞:蘇州園區)
再一次被蘇南的鄉村震驚了(關鍵詞:蘇南鄉村)
南通出事,問題可能在豬身上(關鍵詞:南通)
一支穿云箭,中國創新藥出海千軍萬馬來相見(關鍵詞:創新藥出海)
上海嘉定看著臨港,眼里滿是自己年輕的模樣(關鍵詞:上海嘉定)
常州龍頭200億砸向淮安,這個全球第一穩了(關鍵詞:常州龍頭)
復活的蘇州,焦灼的東莞(關鍵詞:東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