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缺僅一個月之后,“城商行一哥”北京銀行行長迅速補位。
3月31日,北京銀行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聘任戴煒為行長的議案》,同意聘任戴煒擔任北京銀行行長,并提名戴煒為董事。
這意味著,資產規模超4萬億的北京銀行,迎來了首位70后行長。
北京銀行雖然是資產規模“老大”,但營收和凈利潤卻被江蘇銀行超越。業界分析,將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城商行,變成盈利能力最強的城商行,是擺在新行長戴煒面前的重任。
但在凈息差不斷收窄以及外部經營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這樣的任務并不輕松。
首位70后行長
此前,戴煒已經擔任了北京銀行黨委副書記,并且代為履行行長職責。
出生于1972年6月的戴煒,2023年5月被任命為北京銀行副行長,至今尚不足兩年。
在被聘任為行長前,戴煒已經是北京銀行中資格最老的副行長。其他兩位副行長郭軼鋒和徐毛毛,分別是去年8月和10月出任副行長,資歷更淺,至今才幾個月時間。
財經眾議院注意到,戴煒雖然是北京銀行首位70后行長,但卻不是最年輕的行長。
戴煒的前任楊書劍,出生于1969年8月,2017年擔任行長時僅48歲。楊書劍已經于今年2月27日從北京銀行辭任,擔任了華夏銀行黨委書記,即將接棒董事長。從城商行行長直接躍升為股份行董事長,這樣的情況極為罕見。
包括戴煒在內,北京銀行從成立以來共有5任行長。首任行長閆冰竹上任時,年僅43歲,這樣的紀錄至今無人超越。不過,在2024年年初,閆冰竹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晚節不保。
戴煒與前任行長楊書劍不同的是,楊書劍自從走出校門,就一直在北京銀行工作,從最基層員工一直做到行長。而戴煒則是“半路出家”跳槽到北京銀行,從長沙分行一路做起,也做到了總行行長。
資料顯示,戴煒1995年從湖南財經學院畢業后,一直到2009年8月這14年的時間內,分別在中國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工作;2009年9月,時年37歲的戴煒跳槽到北京銀行長沙分行,成為北京銀行在長沙的創業團隊成員,擔任副行長、行長。
2017年11月,戴煒從長沙上調北京,歷任北京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行長、總行行長助理、北京分行行長、總行公司業務總監等職位。2023年5月,戴煒被任命為北京銀行副行長,從此開啟了快速提升的職業歷程,不到兩年時間內便成為中國最大城商行的行長。
破解“大而不強”困局
北京銀行雖然被稱為“城商行一哥”,有規模優勢,但在盈利指標方面則被超越。
目前,城商行公認的第一梯隊有北京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由于這些銀行目前均未披露2024年財報數據,以2024年3季報數據做對比,可以看出“五強”的位次變化以及各自優劣勢。
在資產規模上,北京銀行4萬億,超過江蘇銀行的3.5萬億、上海銀行的3.2萬億、寧波銀行的3.1萬億以及南京銀行的2.5萬億,是資產規模的老大;
在營收上,江蘇銀行卻成了老大,以623億的營收力壓北京銀行的517億。寧波銀行的507億也直追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和南京銀行則位于300億至400億之間;
在歸母凈利潤上,江蘇銀行更是以壓倒性優勢碾壓北京銀行,前三季度282億,而北京銀行僅為206億,甚至不及寧波銀行的207億。上海銀行和南京銀行則徘徊在170億左右。
2024年三季報頭部城商行主要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各城商行2024年3季報;制表:財經眾議院
由此可見,北京銀行“大而不強”的特征突出。因此,如何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是擺在北京銀行高管團隊面前的重大挑戰。
北京銀行的高管團隊,掌門人是金融老將霍學文。不過,出生于1965年9月的霍學文,今年將滿60歲,他是否會連任?是否會將新的行長“扶上馬送一程”?目前仍沒有明確的信息。
財經眾議院注意到,北京銀行掌門人此前有多人“超期服役”。首任董事長閆冰竹,直到64歲才卸任;第二任董事長張東寧,62歲退休;第二任行長嚴曉燕,63歲退休。
隨著北京銀行行長的履新,北京市屬三家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以及北京農商行,董事長、行長均已配備齊全。補齊的重要方式是“同城交流”,即北京銀行行長楊書劍掌舵華夏銀行,華夏銀行原行長關文杰掌舵北京農商行,如今北京銀行又通過內部提拔的方式任命了新行長。
這三家銀行總資產近10萬億,下一步是否通過業務互補甚至其他方式實現強強聯合,業界也在進一步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