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創業毀于一旦:天津民企遭暴力強拆背后的權力之殤
——一起6000萬資產被毀案折射的法治困境與維權之痛
導語
一位福建企業家跨越千里扎根天津創業,卻在十年后遭遇數百人暴力強拆,近6000萬資產化為廢墟;法院判決強拆違法,但維權者反遭報復、拘留……這起震動津門的“劉忠南案”,撕開了企業權益保護與基層權力濫用的殘酷真相。
一、從招商引資到暴力強拆:一場被“策劃”的噩夢
2000公里外的福建永泰人劉忠南,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帶著社會責任和創業夢想來到天津東麗區。2006年創辦天津泉源食品有限公司,成為當地重點扶持企業。2010年,應東麗區育才中學招商邀請,企業整體遷入國防教育基地院內,這本是政企雙贏的開端。
然而2019年10月22日清晨,數百人突然沖入廠區。叉車、挖掘機轟鳴聲中,廠房、設備、庫存被暴力摧毀,企業主拍攝的設備記錄下全程:原材料傾瀉、生產線肢解、辦公區化為瓦礫——這場持續數小時的強拆,直接造成近6000萬元損失。
關鍵細節揭露:
1.強拆由育才中學新校長李耀奎、金鐘街道副主任杜銘、綜合執法大隊長許光錦等人主導;
2.企業持有合法經營手續,卻被冠以“違建”之名;
3.強拆前未履行法定程序,未出示任何法律文書。
二、“勝訴卻無正義”:司法裁決難破權力壁壘
面對強拆,劉忠南選擇法律維權。2020年5月,東麗區金鐘街道辦事處被訴至法院。東麗區法院一審雖認定強拆違法,卻對“違建”定性模糊,導致賠償依據缺失;同年11月,天津市三中院二審維持原判。
司法困境凸顯:
1.法院確認行政行為違法,回避“違建”認定合法性審查;
2.拒絕對招商政策溯及力問題作出解釋;
3.賠償程序被無限期擱置;
4.判決書回避核心問題:企業入駐國防教育基地系政府招商行為,為何突成“違建”?
5.參與強拆的公職人員至今未被追責,權力與責任嚴重失衡。
三、維權者的至暗時刻:從資產被毀到人身迫害
比強拆更殘酷的是維權路上的反撲。劉忠南通過網絡曝光遭遇后:
1.遭遇不明人員多次截訪、恐嚇,甚至被綁架至荒郊毆打;
2.2024年10月,福建嵩口鎮副鎮長張樟松策劃“碰瓷”事件,永泰縣公安局對其處以行政拘留7日;
企業主直言:“摧毀我的不只是強拆,更是某些人把公權力當成私人武器。”
四、靈魂追問:劉忠南案正在摧毀什么?
1. 營商環境:政府招商承諾是否等于“合法釣魚”?
2. 司法公信:當判決書淪為“法律行為藝術”,民眾還能信什么?
3. 基層治理:某些官員是否已形成“強拆-訴訟-鎮壓”標準化操作手冊?
4. 社會底線:企業家維權反遭跨省鎮壓,普通人如何相信公平
案件暴露三重癥結:
1. 權力任性:基層官員將行政執法異化為“私人清場工具”;
2. 司法乏力:判決止步于“確認違法”,未能穿透實質正義;
3. 監督缺位:跨省打擊報復暴露屬地保護主義頑疾。
劉忠南案絕非孤例。當‘招商引資’變成‘關門打狗’,當判決書淪為‘法律白條’,損害的不僅是企業家信心,更是法治社會的根基。”
結語:我們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劉忠南的正義
劉忠南案是一面多棱鏡:映照出民營企業面對行政暴力的脆弱;拷問著“違法成本過低”的基層治理生態;更警示著“法治承諾”若不能穿透權力壁壘,將消解全社會對公平的信仰。
此刻,公眾在等待一個答案:那些摧毀他人半生心血的手,何時被法律縛住?那些寫在判決書上的“違法”,何時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追責與賠償?
編者按:當企業家用半生積累投票一座城市,這座城市該用何種誠意回饋?劉忠南案的走向,將書寫一份沉重的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