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自然》封面:科學家探索生命進化關鍵機制時,有意外發現
科學家在佐治亞理工學院進行的研究揭示了全基因組擴增(WGD)在實驗室中自發發生并穩定存在,這是一個出乎意料的新發現。盡管四倍體通常不穩定,研究表明它們在數千代內保持穩定,并提供生存優勢。這項實驗為理解基因組復制的動力學和其促進生物復雜性提供了新的見解。研究過程中,四名本科生對實驗成功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也突顯了嚴謹學術訓練的重要性。
Nat Biotechnol | 李大力等團隊開發光激活RNA堿基編輯器用于體內基因治療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光激活RNA腺苷堿基編輯器(PA-rABE),用于體內基因治療。然而,該技術面臨持續性表達ADAR導致脫靶編輯的安全隱患,可能引發致癌風險。為解決此問題,研究者通過光控分段脫氨酶策略,實現了對脫氨酶活性的嚴格監管,有效降低了脫靶效應。盡管此創新具有潛在應用價值,但持續的審慎評估仍需進行,以確保其在臨床應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Nature Plants | 孫前文實驗室發現一類獨立于轉錄激活與轉錄沉默的全新染色質狀態
清華大學孫前文實驗室在擬南芥研究中發現一種新的染色質狀態,稱為"轉錄阻抗"。這種狀態表現出與轉錄激活區域相似的染色質環境,但沒有明顯的轉錄活性。突變體分析顯示,SDG8基因影響H3K36me3水平而不促進轉錄。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染色質狀態分類,揭示了基因表達調控的新層級,表明轉錄阻抗現象可能廣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此研究對染色質修飾功能提供了新的視角,引發領域內后續研究方向的轉變。
5年20億攻堅十大醫學難題 諾獎院士領銜破局神經腫瘤治療
3月29日,南京舉行的創新峰會上發布了“求索計劃”,引發行業關注。該計劃將在未來五年投入20億元,圍繞腦卒中逆轉、神經退行性疾病靶點等十大醫學難題展開科研。然而,相關報道指出,目前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面臨多項挑戰,包括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及技術轉化效率低下。這些因素可能影響計劃實施效果,呼吁需加強政府戰略合作及創新機制支持,以實現預期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